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初词人纳兰性德被况周颐称为"国初第一词手",其词自然流畅,缠绵清新,虽偶有豪放之作,但多是哀婉凄艳的佳构。他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天分绝高,少年入仕,一帆风顺,这个承平少年、乌衣公子自有他的豪情壮志,也有他怎么也驱不散的愁绪。"惆怅"二字,已是他性格的大部分写照。他的家庭背景、时代环境、情感经历出发和满汉两种文化熏陶酿就了他的惆怅情怀。  相似文献   

2.
《秋颂》是济慈的经典之作,也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在诗中,诗人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歌颂了秋季的温暖和丰硕,整首诗洋溢着欢乐之情。但细细品味会发现,欢乐下面掩盖着的是淡淡的忧伤和惆怅。  相似文献   

3.
焦仲卿殉情之前的"徘徊"既不是犹豫,也不是畏惧,更不是对情的动摇,而是因为对孝的牵挂,对情的眷恋,对礼的反思。通过解读"徘徊"透视情的深层含义,即无边的愁苦,无悔的依恋,无情的反叛,进而揭示出焦刘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相似文献   

4.
呈现并阐述《唐诗三百首》杜甫诗歌整合阅读作业设计与管理课例,阐述有效的分层作业能帮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原有水平基础上获得发展,以及基于核心概念的综合、开放的作业设计能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的路径,驱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以可检验学习成果的作业促使学生获得思维发展,形成学科能力,实现人格成长。  相似文献   

5.
古诗,绽放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优美凝练的文字是古诗的霓裳,曲径通幽的意境是古诗的韵味,真挚深厚的情感是古诗的精髓。古往今来,古诗慰藉、滋润了无数人的心灵。古诗更以其丰富的题材、深厚的情感陪伴着少年儿童的成长。本文尝试从系统积累古诗,初步培养诗情;情境感受,感悟古诗之蕴;创作运用,寄托古诗之情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感受古诗的情感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千古情人独我痴”——试论贾宝玉之情的深层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的性格基点,也是理解和把握这一形象的关键点。贾宝玉之情,本质上是对灵秀女儿的珍爱之情,对柔弱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儿们的呵护之情,对薄命女儿们的悲悯之情,对恋人林黛玉的深切挚爱之情,对无情之物的仁爱之情。贾宝玉不同于一般的"情痴情种",贾宝玉之情,更不同于一般的俗情。他的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共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他"把对个别女儿的爱扩展为对所有女儿们的爱与同情","不但及于众人,而且及于众物",真正践行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胞物与"思想,是一种"广范围高境界的情",一种"最博大、最崇高的情",是天地间之大爱。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本质上的发展,其社会主义观主要表现在"猫论""摸论"和"富论"思想。"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的功能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摸着石头过河"的"摸论"思想体现了其社会主义观的现实主义特点;而"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富论"思想综合体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功能至上和现实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明代文人对民歌之"情"的阐释,体现出明显的从"泛情论"向"情爱论"的转向,而这一转向又是与其整体抒情观相联系的。概言之,李东阳、李梦阳能认识到民歌之"情"的价值,但将其阐释为广义之情,并存在着贵古贱今的偏见;李开先宣扬"今古同情",肯定当代民歌之"情",并点明其内涵为"男女相与之情";袁宏道则指出民歌之"情"实乃情欲,推崇其放任自恣的表达方式。从明代文人对民歌之"情"阐释的变化上,我们也能够对文学思想受社会思潮之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黄婷 《华章》2011,(30)
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词的深婉含蓄的风味,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以及语言上的脂粉气,显得富贵闲雅.柳永的词独树一帜,“以俗为美”,从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以及二人词作内容、所抒情志来论述晏殊的“厌俗”和柳永的“以俗为美”之成因.  相似文献   

10.
从范进中举前后看其岳父胡屠户语言、行动的变化以及所送礼物的不同,可以看出科举引起的癌变已经扩散到社会的每一层面,它使世风更为浅薄、人们更加势利、人情更趋淡漠。在科举阴影下,郎丈之情被亵渎、被异化。通过重新解读《范进中举》可以看出,吴敬梓抨击世风日下是其主题,作者除了关注士子外,也"为市井细民写心"。  相似文献   

11.
从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语言、行动的变化以及所送礼物的不同,可以看出科举引起的癌变已经扩散到社会的每一层面,它使世风更为浇薄、人们更加势利、人情更趋淡漠。在科举阴影下,郎丈之情被亵渎、被异化。通过重新解读《范进中举》可以看出,抨击世风日下是其主题,作者除了关注士子外,也"为市井细民写心"。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在她的词中凭借其独特的女性自我意识,突破了男性视角和男性话语体系,以其独具魅力的女性创作心态及女性气质向我们展示了女性被历史和封建束缚的灰尘所蒙翳的心灵世界,展现了女性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和温婉执著的品格.她用女性独有的方式发出了对女性悲剧人生的呐喊,首次呈现了女性自己对世界、人生和情感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陶、庾二人所塑造的“园意象”同中有异.“同”则俱“恋园欲隐”,“异”则各具千秋.陶诗之“园”宁静安详,风光绮丽,是真正的隐者的胸中天地.而庾诗的小园则是羁旅者迫不得已聊以自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吴趼人在其独立创作的三部写情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棣华、婉贞、阿男等三位女性形象,从而生动地阐释了“情为理之根、理乃情之果”这一情理关系。也就是说情是先天存在、自然发生的,如果个人把握得合理,就能升华为社会伦理道德;如果个人把握得不好,就会沦为“魔”“欲”。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背景我最怕教散文。因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似乎最常见,它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却最多变,如何立足文本特质和学情特点教好手头的散文?如何做到既有情,却不一味流于"说"情而脱离"读"文字呢?这都是困扰着我这个新教师的事。师父陈智峰老师曾提出:"怀人散文贵在‘传真’,重在‘传神’,而旨在‘传情’。"我深以为然,并以此为索引展开了本次的《老王》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16.
音乐起源的学说综观古今中外有十余种,但至今无法从中择其一种学说作为其科学、合理的解释.文章在对模仿说、情感说进行分析,认为大部分学说在研究方法上将“起因”仅仅限定在外因,同时以相对单一性的理论来推测音乐的发生.音乐的起源不应是单一因素促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应以动因系统——内外因统一的方法进行研究.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十分声说”,并对其进行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在“情”的内涵与表现上,才子佳人小说更多地接受了《牡丹亭》的影响,具体体现为在写真情、写痴情、写对“知音”的期盼与追求的承继,以及“知音”标准和内涵更为具体丰富、由情理对立变为情理调和的新变。这种现象反映了明末“尊情”进步思想,古代文人心理结构,作家创作思想,时代特征以及《牡丹亭》之“情”自身的丰富性内涵对这种文学接受现象得以产生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月下徘徊的情境,在不同诗人笔下展现了不同的审美意趣,其审美空间由单纯的月景到空间的不断扩大,最后完成了向人的心理时空的表现。这一审美意趣的转换过程,是删繁就简、意蕴加深的过程,是由情向意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9.
每年高考语文科一结束,关于作文题的评论与分析便会占据各种媒体的头版头条,高考作文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备受关注。然而孙绍振老师今年的点评文章却指出,"就题论题"式的"大而化之的空话""核心价值观念的导向"甚至是"对考题空洞赞美"等,"于考生几乎没有什么参考价值"。[1]这一灼见为滚滚而来的评论热潮,注入了一缕清凉的风。本文也试着从学生的需要入手,结合山东省使用的新高考语文试题Ⅰ卷,来谈谈如何写好这篇高考作文。  相似文献   

20.
宋代正值海上丝绸之路第二次繁荣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帝国频繁交流。其中的大食诸蕃国与中国的朝贡贸易,以及中国政治性瓷器出口,不约而同地汇聚于东南亚三佛齐国这个东西交流的市场。经由三佛齐国交换或朝贡而来的香药,不仅开拓出中西交流的经济路线,更承载着宋人渴盼追求的文化梦想。宋代中国与东南亚的交流路线,并不仅仅停留在贸易层面,东南亚的特殊地理位置及三佛齐人的经济意识,极大的满足东西商品需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促成了中原王朝香药文化的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