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忠言不逆耳     
樵歌 《初中生》2011,(1):20-20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物有不可强者,则顺其变;不可求者,则安其然。 要想得到别人没有得到的,就得付出别人没有付出的。 最悲伤的时候不能失去信念,最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挫折。  相似文献   

2.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批评的方式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如何让学生心悦诚服,如何让师生关系更密切?班主任们各有招数。  相似文献   

3.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批评的方式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如何让学生心悦诚服,如何让师生关系更密切?班主任们各有招数。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能启迪我们教育思维的哲理故事。村子里住着位智者,须发皆白的他总是亲切地对人微笑着,很受村民尊敬。村落里出了难解的事情或者纠纷,  相似文献   

5.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此说在一定的环境中是有道理的。但作为班主任,尤其是初中学生的班主任,“顺耳忠言”更能展示教师的德才、教养和风度!高明、机巧、妥贴、好听的语言更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理解、接受这句话,必须站在理智的角度,站在较高的思想层次上才能品出“良药”与“忠言”的内涵。事实上,要达到这一境界是不容易的。它要求被批评具有一定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理解、接受这句话,必须站在理智的角度,站在较高的思想层次上才能品出“良药”与“忠言”的内涵。事实上,要达到这一境界是不容易的。它要求被批评者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在平常的工作中,成年人在受责罚时,常常都会产生抵触情绪,更何况是小学生。显然,这句话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儿童来说,并不实用。 当一个小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对  相似文献   

8.
此文为"忠言"不"逆耳"找到了一个办法——"给面子"!但是,此文的分析还未到位,有两句话应修改:第一句"妙就妙在既让景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维护了景公的颜面,给了他一个下台的机会",应改为"妙就妙在维护了景公的颜面,给了他一个下台的机会,使景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第二句"这块警示牌,既让人们提高警惕,又极富人情味",应改为"这块警示牌,极富人情味,让人们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9.
阳正旺  卿松青 《零陵学院学报》2004,2(4):108-108,165
批评,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副苦口的良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如何使忠言良药变得顺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每位老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犯错误或违反纪律在所难免。作为班主任,对违纪学生要经常进行批评教育。如果说表扬是给“小树”浇水施肥,那么批评则是给“小树”整枝除虫。相对于表扬而言,批评不如表扬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可能激起学生的反感或抵触情绪。因此,批评必须注意方式及语言的艺术性。一、提醒式批评,要语言委婉、幽默这种方式适用于聪明上进、又好面子的学生。主要以暗示为手段,语言内容多为启发提醒类。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和蔼可亲,给学生一个台阶。曾经,我发现班内有位成绩…  相似文献   

11.
批评,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副苦口的良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如何使忠言良药变得顺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每位老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犯错误或违反纪律在所难免.作为班主任,对违纪学生要经常进行批评教育.如果说表扬是绐"小树"浇水施肥,那么批评则是给"小树"整枝除虫.相对于表扬而言,批评不如表扬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可能激起学生的反感或抵触情绪.因此,批评必须注意方式及语言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3.
国人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可是“苦口”的良药毕竟让人难以下咽,往往达不到“利于病”的目的。故医药工作者研制出糖衣药片,使“苦口”变为“甜口”,让病者满意咽下,自然就会达到“利于病”的目的。由此我想到:你说的尽管是“忠言”,由于“逆耳”往往就达不到“利于行”的目的。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倘若能从医学工作者那里受到启迪,也来个变“逆耳”为“顺耳”,岂不对学生的教育就容易达到“利于行”的目的。“忠言”为什么“逆耳”?依我管见,多数是因  相似文献   

14.
<正>在教育实践中,经常见到一些老师板着面孔训斥学生,学生站在那儿羞愧交加,无地自容,而教师却自以为这是对学生的爱护,把自己尖刻的语言当成苦口的良药、逆耳的忠言,认为这样才能真正触动学生,使学生进步。可学生不仅听不进去,有的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致使批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批评的艺术性问题,古人虽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但我们却认为,既然是良药,却不苦口,而又利于病,既然是  相似文献   

15.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盛传千古的良训,援引到教育上是否也适用呢?经常看到一些教师为学生的不争气而烦恼:自己苦口婆心,学生却还是我行我素,不思悔过。对此,教师不禁摇头叹息:“这些孩子怎么就不理解我的一番真心话?我可全是为他们好呀!”教师的“忠言”为何受到了学生的如此冷落呢?刚参加工作时,我也曾遇到这样的事。班上有位学生特别懒散,作业一贯马虎。多次教育,仍是不改。一次,他的课堂作业又是草草了事,年轻气盛的我大为光火,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大发雷霆,并且一怒之下撕了他的作业本。但接下来的…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很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随时会遇到需要说服别人的情况。俗话说:“文谏死,武战死”、“忠言逆耳”,从这些俗语可以看出,要使自己的观点、建议、思想让别人接受,是何等之难。但是,《战国策》却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说服别人的语言技巧,在今天看来,仍有借鉴之处,现分别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四则带有“禁忌”语义的禁忌语的分析,指出设计者注意精心策划,运用“诗情画意,以情动人;充满哲理,以理服人;顺承逆转,以静制动;将心比心,善待他人”等创意并巧妙运用语言三要素——语言、词汇、语法手段来修饰加工,就可以在言者与社会群体或个人之间搭起一架金色的理解桥梁,在扩大改革开放的今天,会更加充分发挥语言这个先行科学的神奇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批评是教师针对学生的某些思想和行为进行否定的评价,用来触动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改正缺点错误。它是一剂良药,有利于病。但是如果太苦口,即使它的药效再好,服药的人也会有所抵触。"良药"如果有了糖衣,就不"苦口","忠言"也不会"逆耳"了。因此,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如果掌握恰当的批评艺术,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批评,使其知错,认错,改错,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