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在中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社会问题中排序在前几位的重要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就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为了解本校新办本科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为更  相似文献   

2.
现今毕业生就业情况既是作为衡量高校教学水平与社会声誉的尺度,也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兴起,就业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广阔.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改革和提高及弥补药学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加强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信息反馈,并对药学教学及就业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众化高等教育下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历史变革所带来的在学总人数和毕业总人数的迅速扩张,将使就业问题日显突出,并成为社会关注和学术界研讨的热门话题.本文仅就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引发的就业问题作以分析与探讨,并成望同仁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4.
高校要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就业难,难就业"令不少毕业生感叹不已.出现这种情况既有社会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的因素,也受大学生盲目追求"大都市、好单位、高工资"的影响,还与学校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效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毕业生数量急增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下,高校应从自身出发,多措并举,教育引导学生降心调姿找工作.文章结合济南大学信息学院所采取的系列措施,探讨了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方法和措施.实践证明,这些做法能有效地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6.
李明娟 《文教资料》2008,(5):185-186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实际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是受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影响的.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要教育引导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相似文献   

7.
龙指 《职业技术》2005,(2):28-29
第一讲完毕学业与准备就业 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思想观念、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等基本品质的总称.它是高等学校毕业生认识社会,走向社会,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性,建立长效机制,破解大学生的就业难题迫在眉急.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度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显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因此,针对毕业生就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设计实现了一套适合于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本系统中采用就业率与质量优质比的乘积衡量就业质量,既可行又高效。  相似文献   

10.
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6年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其就业形势呈现如下特点:技术类专业学生抢手,文科类专业竞争激烈;非国有企业成为就业主渠道;社会认可“双证“,持证上岗就业顺利;产学通畅,“订单“培养成为趋势;就业才市趋于理智,需求方主动降低门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阻碍学生顺利就业的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办学条件差、就业途径不通畅、毕业生择业心态不适应等,因此需要全面推进就业导向机制,实施“无障碍就业“,完善院校就业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实验作为一种科研方法,并非万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给其恰当的定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更应注重求真,跳出科学与人文的二元对立。惟有此,才能早日从“应为与难为”的尴尬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2.
13.
Influenced by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every culture in the world has a very close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in various way.As we all know,now more and more western festivals land in China,especially Christmas,which brings impact on our traditional festivals,and it leads to a controversy.As a result,this paper will objectively analyze reasons why Christmas is so popular in China; then interpret deep effects it brings.At last,some suggestions will be given.  相似文献   

14.
世宇 《课外阅读》2008,(3):38-39
"生存还是毁灭。"除《圣经》以外,这六个字是整个世界文学中最著名的六个字。这六个字是哈姆雷特喃喃自语时所说的,而这六个字也是莎士比亚作品中最有名的几个字,因为哈姆雷特不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也道出了所有在思考的人的心声。生存还是毁灭——是活  相似文献   

15.
Triggered by different outcomes from the students, the author began to think over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feed?back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o this essay is discussing the purposes and importan...  相似文献   

16.
语用学之所以成为现代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是由它极为复杂的历史背所决定的。为了促进维吾尔语用学的发展,本论文对语用学的定义、形成、研究范围、方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  相似文献   

17.
“表达权”在十七大报告中作为四权之一被提出来,证明了其在我国民主政治中的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对表达权的理解并分析了对扩大人民民主的积极意义,提出了要从制度完善、渠道建设和表达意识增强三方面来保证表达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PROTEL电子制图软件的分析,结合在使用该软件的过程当中容易产生的误解,给初学者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医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和多媒体进行医学英语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目的在于帮助医学英语教师认识到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满足信息时代医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A primary function of schooling is to impart moral discipline, and art education distills this role to its core imperative of mandated pleasure, summarised by Jacques Lacan as the ‘will to enjoy’. This manifests in the insistence that, despite producing similar outcomes, students come to recognise themselves as unique and creativ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rt education in the USA has developed methods for extracting supposedly intimate personal expressions from young people, albeit without demanding the technical versatility, historical knowledge and critical reflection required of mature artists – the exception to this, despite its many flaws, being so‐called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 or DBAE. In this article, I begin with reflections on the untapped potential of DBAE to relate to contemporary art practices. My ideas on moral instruction are expanded upon in the second section, when I undertake a ‘backwards’ history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art education, in which the ideal of art class as a site of intrinsic and authentic meaning‐making is challenged by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 My last section takes up a critique of critical pedagogy, in which I use the example of a project my high school students did about Michael Jackson to challenge ways in which trauma and pleasure are seen by critical pedagogues as features of experience that conflict fatally with the educational ends of individualist aut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