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交响诗作为交响乐的一个分支,在西方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发出耀眼的光芒。十九世纪音乐界关于音乐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展开过激烈的争执,李斯特将交响乐发展到诗的寓意,是音乐与文学、绘画、哲学相结合的产物,为浪漫主义的“综合艺术”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成为标题音乐卓越的里程碑。本文以阐述浪漫主义交响诗的起承——发展——顶峰——衰落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线”性思维模式构成的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多声部音乐,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中西方音乐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多元共存的世界音乐文化。辨析两者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及其异同,意在使中西方音乐艺术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前提下取长补短,相互吸取营养,共同创造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新维也纳乐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德奥兴起的一个现代流派。从乐派三位代表人物的作品和风格来看,其表现主义音乐发展呈曲折性。但不可否认,在20世纪的西方音乐史上,该流派的确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音乐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直到今天的全部西方专业音乐创作。作为现代音乐的第一个流派是表现主义音乐。这就是奥地利的新维也纳乐派。自19世纪初期开始而往后来,德奥独唱艺术歌曲一直都是西方浪漫主义音乐中的重要一脉,包括舒伯特、勒韦、舒曼、弗朗茨、勃拉姆斯、沃尔夫、马勒、理查斯特劳斯等作曲家在内的艺术歌曲创作。而被誉为"新维也纳乐派"的是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韦贝恩和贝尔格。他们各自的主要创作虽然都在各种器乐形式或歌剧等方面,但其三人音乐创作的发轫之初,却都是从德奥风格的独唱艺术歌曲开始的。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音乐史中,文艺复兴时期一般是指从1430年至1600年前后这一段历史。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特色不在于理论,也不在技术的进步,而在于它的日渐世俗化。宗教音乐不再是唯一的主角,抒情歌和宫廷音乐也开始崭露头角,尽管如此,15世纪作为文艺复兴的第一个世纪,它的音乐仍与宗教保持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乐体文学”是指在以“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活动为核心的“乐事活动”中创制、演习、传承的文学性文本。“乐体文学”有别于后世意义的诗体文学,它具有“内容的综合包容性”、“功能的多重性”、“目的的实用功利性”、“情志的集体普泛性”、“效能的神秘性”、“运用的等级性,”因而也与所谓的“音乐文学”的概念不同。《诗经》和楚辞属于“乐体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7.
“气”作为完全意义上的文艺美学范畴首次出现于《乐记》。“气”被用来解释乐的生成、乐的政治工具性、乐的功能性,其美学内涵的形成涉及到中国古代哲学、巫术活动及“乐”的理念等各个方面。《乐记》中乐“气”范畴的理论成型对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方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同时也是音乐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在当时社会启蒙运动的影响下,音乐家地位也得到提升,音乐从宗教、宫廷走向世俗,具有了个人主观意志。不仅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精神,成为人类共有的、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德国     
德国,以古典主义乐派、浪漫主义乐派众多著乐派众多著名作曲家的诞生地、主要活劫场所而称著。但是,如果追溯这些作曲家的音乐曲家的音乐渊源的话,那么就不难发现德国传统音乐文化所给予他们的丰富的滋养。兹养。关于古代日耳曼民族的音乐,现今仅留下出土仅留下出土的骨笛和管乐器卢尔。卢尔  相似文献   

10.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而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卓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京”“海”之争并非严格的派别论争,只是一场由沈从发难、此后也主要是他一人代表“京派”,与在上海的非“海派”作家之间围绕何谓“海派”、“京派”的讨论,表明双方在如何看待时代与艺术、政治与学关系方面潜隐着分歧,且在论争的两次余波中更趋明朗。李初梨的“宏论”发自肺腑,公允全面,是对“京”“海”之争、“反差不多”论争甚至30年代左翼学与自由主义学论争最好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七月派”是20世纪40年代主要活动于国统区的影响较大的文学流派之一。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七月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直没能得到合理的评价。直到新时期以来,由于学术思想的解放,“七月派”重新受到研究界的关注,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得以重新确认。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尤为显著,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七月派”的研究有赖于学术界的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3.
制定《学校法》是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落实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规范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解决日益增多的校内纠纷的需要。应从我国的教育实际和特殊国情出发,在借鉴外来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学校法》的立法目的、指导思想、体系和内容等。  相似文献   

14.
从“虚拟”走向“现实”的学校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丹 《中国德育》2008,(4):17-22
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从“虚拟”走向“现实”具有两层含义: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络道德的产生虽然与“虚拟”的网络社会或网络环境紧密相关,但究其实质,网络道德失范是网络个体现实道德问题在网络中的体现,因而网络道德教育需要从现实入手;学校是网络道德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应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从幕后走向前台。其基本路径是:探索和遵循网络道德教育规律;对学校道德教育进行“网络化”调整。  相似文献   

15.
试析日本学灾法和学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叶,日本及西方国家对“学校事故”给予了普遍的关注,并纷纷立法对其加以规制。1977年日本通过了以无过失责任法理为主旨的“学校事故损害赔偿法”(学赔法)和以国家为赔偿主体,以国费为主要赔偿金的“学校灾害补偿法”(学灾法)。通过对两法制定的历史背景,特别是两法制定的目的的分析论述,以期对我国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开明派"的文化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蒙主义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启迪制约着开明派从事文化活动的独特立场和思路。他们从理性上服膺启蒙精神,一生坚守启蒙主义文化岗位,更从情感上建立了与民粹主义的精神联系,从平民方场上确立了他们参与新文化建设的思路和角度,并规定了他们的启蒙对象和启蒙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西方工业社会,随着技术理性的不断高涨及消费已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的同时,意识形态范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化一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但其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虚假性,具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特质.从阐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出发,论述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以及弗洛姆、马尔库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了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质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8.
“九叶派”和台湾现代派所处的政治背景大体相似。“九叶派”和台湾现代派在艺术传承上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二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异同。台湾现代派和“九叶派”存在着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如果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比作一根链条,那么,它们就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环节。无论是“九叶派”还是台湾现代派,它们都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1969年11月至1971年1月,著名红学家俞平伯被下放到河南信阳"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期间,困顿辛劳中的俞老先生写下了38首古体诗。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见证文学",这些诗歌是特定时空诗人心灵世界的诗意呈现,充分彰显了他"自爱、平和、前进、闲适"的生命哲学,也是"文革"时期豫南农村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的审美观照,于患难中更见人性的真醇与美好,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文献学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文献资料可以肯定《礼记·礼运》中论大同的一段话确实是孔子本人的言论.将"大同"思想与那些可以确证是孔子言论的内容如《论语》等比较,可以看出,它不可能是孔子的社会理想.《礼记·礼运》中的大同之说,打着孔子的招牌,实际上是墨家的思想.它应该是儒家弟子将墨家思想引入儒家学说的产物,其产生的年代不可能早于孟子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