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值仍然由C,V,M三部分构成,但有自己的特点,商品的价值仍然是劳动的活动是造的,凡生产经营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被社会承认的活动劳动创造价值;其他各种生产要素是过去劳动的凝结,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必备条件,但不创造价值,商品价值的分配与价值的创造没有直接联系,只有在生产经营要素以资本形式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条件下,才能参与价值的分配。  相似文献   

2.
创造价值的劳动不是泛指一切劳动,而是指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不生产商品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指抽象掉了劳动的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它不会因社会制度的改变、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劳动的具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即活劳动创造价值。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必要务件,是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凝结和载体。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活劳动仍然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生产诸要素对价值创造都作出了贡献,因此,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具有合理性,这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把直接为劳动力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服务的劳动定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对马克思关于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的继承和发展。一代人的劳动力生产全过程包括成长时期和就业时期。劳动力价值由成长时期消耗的养育费和就业时期需要的生活费构成,通过测算社会平均养老费和社会平均生活费可以计量劳动力价值。当劳动力作为商品被用于生产其他商品时,它的价值会转移给新产品,这实质上就是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转化为生产以它为要素的其他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组成部分。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一般产品价值由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劳动力转移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构成。劳动力价值还会发生代际转移。  相似文献   

5.
科技进步条件下商品价值的源泉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进步,特别是自动化生产对传统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挑战,但是直接生产劳动的减少并不能否定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其价值主要有三个来源:“总体劳动”创造、复杂劳动创造价值和以超额剩余价值的形式占有了其他企业的一部分价值。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商品价值创造有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活劳动是知识产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知识产品的价值是复杂劳动的结果,它对使用价值,进而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并不影响商品价值的形成;知识产品的价值形成于人的劳动,并以其自身的价值而成为商品价值的构成之一;活劳动仍然是知识产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7.
四、对市场价值构成的深化认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虽然指出过企业管理者劳动和科技人员的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但他主要分析的是生产商品的物质生产劳动,并从劳动耗费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这两个要素出发,进而认为商品的市场价值是由物化劳动转移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和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用公式表示是: W=C+V+M 然而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市场价值的劳动不仅包括生产有形商品的物质生产劳动,而且包括生产无形商品的服务劳动以及生产精神商品的科技劳动。而且这后两部分劳动创造的价值在市场价值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占60%~80%,我国已超过30%。因此,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公式需要结合新的实际进行深化认识。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对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公式进行深化认识呢?我们认为朱妙宽同志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重要的启迪意义。笔者阐述的市场价值构成公式是在吸取朱妙宽同志的新价值构成公式(W=C+V+M+S=C_1+C_2+C_3+V_1+V_2+V_3+M_1+M_2+M_3+S_1+S_2+S_3)精华的基础上构建的。笔者构建的市场价值构成公式如下: W=C~*+V~*+M~* 式中,C~*=C_1+C_2;V~*=V_1+V_2;M~*=M_1+M_2。 本价值构成公式就是在马  相似文献   

8.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一是要深化对价值源泉的认识。这一问题的核心是要从理论上论证人的活劳动是新价值的惟一源泉 ,其他生产要素包括科学技术本身都不创造价值。二是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向“总体工人”和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三是要深化对价值分配的认识 ,正确把握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 ,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没有内在的联系 ,价值分配方式是由社会基本产权关系决定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市场原则和社会原则是价值分配应该遵循的两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非劳动生产要素凭借其所有权必然要参与价值的分配,而且非劳动生产要素因其在价值的创造中做出了贡献,其参与价值的分配是理所当然。在市场调节基础上,新创造的价值应首先补偿各要素付出的成本,剩余部分再按劳动和非劳动要素的成本权数在各要素所有者之间再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 ,商品价值的源泉是生产商品的活劳动 ,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 ,长期以来 ,学术界往往以“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作为衡量创造价值与否的依据 ,陷入了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科学含义是指导资本相交换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没有与资本交换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则是非生产劳动。因此以生产商品的劳动和非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并作为分析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工具 ,才是马克思关于价值走向的科学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