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量制取H_2S气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量法制H2 S ,必须在通风柜中进行 .由于学生人数多 ,通风柜数量少 ,常造成秩序混乱 ,且难免空气污染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微量制取 H2 S ,收到好的效果 .现以H2 S和AgNO3反应予以说明 ,方法如下 :  实验时将玻璃管连同试管 1插入试管 2溶液中 ,观察到试管 1底部有黑色物质生成时立即抽出玻璃管使反应停止 ,并将玻璃管放入一预先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 ,吸收管内残气 .用此装置可制取H2 ,CO2 等 .如果玻璃管中放铜丝 ,并且用玻璃棉堵口 ,试管 2中盛热浓H2 SO4,此装置可制取微量SO2 气体 .微量制取H_2S气体@许颂…  相似文献   

2.
实验步骤 1.于试管(或其它器皿)中,加入2~3ml无色的H_2O_2溶液。观察溶液无气体放出。 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橙红色K_2Cr_2O_7少量固体或3~5滴溶液。观察到溶液呈橙红色。  相似文献   

3.
Na_2O_2与CO_2反应演示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2 O2 与CO2 反应放出O2 ,这是Na2 O2 的重要性质 ,利用它可将Na2 O2 用在呼吸面具上和潜水艇中作为O2 的来源。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都想亲眼目睹CO2 通过Na2 O2 后生成O2 。然而 ,课本上没有这个演示实验 ,为此 ,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1 实验仪器和用品2 5 0mL烧杯一个 ,底部有孔的普通试管一支 (把大钉子钉尖向下悬垂于试管口 ,使其自由落体 ,即会在试管底部扎出小孔 )。稀盐酸 ,石灰石 ,NaHCO3固体 ,CaCl2 固体 ,Na2 O2 固体 ,带火星的木条。2 实验步骤(1 )在试管内依次装入石灰石、NaHCO3固体、C…  相似文献   

4.
1 实验材料试管夹、试管、酒精灯、水、支架、玻璃片 (10× 10 cm)2 组装方法 (如图 1)2 .1 在试管中装入冷水 (约试管高度的三分之一 )用试管夹把试管竖直的固定在支架上(注意与酒精灯之间的距离 )。2 .2 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 ,使玻璃片水平 ,然后固定在距试管口上方 3cm左右的支架上 ,试管口在玻璃片中心。图 13 实验效果从玻璃上部 ,能清楚的观察到小水珠的凝结、变大、掉落的过程“雨的模拟实验”材料改进$湖北省房县青峰小学!442101@杜元江  相似文献   

5.
2.气体与溶液间的反应、在双球管中进行。在双球管的两个球体中各放入一小团玻璃棉(做载体),再用尖嘴滴管分别滴入2~3滴反应液(常用浓溶液或饱和溶液),每支双球管可放两种溶液,故可做两项气体性质实验。 3.气体与气体间的反应:在三通玻璃管或具支试管中进行。  相似文献   

6.
取直径为30mm、12mm左右的大试管和小试管各一支、一个与大试管配套的橡皮塞,塞中央用打孔器打两个孔,将两个长颈胶头滴管由孔插入.实验时,先在大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a2SO3或NaHSO3固体,小试管中加入少量的FeS固体,再在A滴管中吸入一些稀H2SO4,B滴管中吸入一些1∶ 1H2SO4,将湿润的品红试纸和胶塞一起小心地塞在试管口内壁上(如图1),然后用B滴管向大试管内逐滴滴加H2SO4,当看到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后,再用A滴管向小试管内逐滴滴加数滴H2SO4,此时不仅FeS发生反应,同时看到大小试管内生成大量黄色的烟.  相似文献   

7.
1 实验材料试管夹、试管、酒精灯、水、支架、玻璃片(10×10cm)2 组装方法(如图1)2.1 在试管中装入冷水(约试管高度的三分之一)用试管夹把试管竖直的固定在支架上(注意与酒精灯之间的距离).2.2 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使玻璃片水平,然后固定在距试管口上方3cm左右的支架上,试管口在玻璃片中心.  相似文献   

8.
1.取4支叶片数量及大小均相同的带叶小枝或整株凤仙花,分别插入1—4号刻度试管里。1号试管用凡士林涂叶两面气孔;2号试管用凡士林涂叶背面气孔;3号试管涂叶腹面气孔;4号试管不堵塞气孔,5号试管作为对照(如图示装置)。 2.刻度试管内的水面保持在相同的高度,并在水面上加柴油(或植物油)少许,防止水分蒸发。 3.将装置放在日光充足的温暖环境里。经2—3个小时(时间长短以试管内水分丧失到便于计算时为好)后,观察试管内水分下降情况。失。说明叶背面和腹面都有气孔存在,4号试管水量丧失比2、3号试管都多,证明失水量与  相似文献   

9.
(1)取33厘米长粗玻管一枝,配上孔偏一 旁的寒子导管,粗玻管内装2/3红色水。(2)具支试管配一带滴管的塞子,具支试管内放少量KClO_3,滴管内装少量MnO_2,滴紫嘴尖粘一点胶水防MnO_2流下。 (3)连接粗玻管和具支试管后加热KClO_3,直至熔化沸腾,见都是不连续的气泡,捏滴管吹下MnO_2,可见大量连续气泡产生。  相似文献   

10.
1.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2.灭火器的制作方法: ①按大饮料瓶口的内径,选一只20mm×230mm的大试管,接近试管口的部位割出一孔。(目的是防止反应时大试管口与胶塞接触,堵塞CO_2气体  相似文献   

11.
操作步骤: 1.在两个试管里各加入1%的化学纯蔗糖溶液5毫升; 2.在一个试管中加入硫酸(1:5)2—3滴; 3.将两个试管同时放入烧杯中水浴5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191页有关淀粉水解的实验为: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20%的H2SO4溶液,在试管2里加入4mL水,都加热3~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2SO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上有无银镜出现.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瑕疵:  相似文献   

13.
一、实验用品试管两支(编号A、B)、红墨水、量筒、活性炭、棉线团2个。二、实验操作1.取少量的活性炭于A试管中。2.用量筒取20 mL(两次)的红墨水分别倒入A、B试管中,并振荡A试管。3.将棉线团(2个)分别塞入A、B试管底部。  相似文献   

14.
1 实验用品试管、水槽、量筒。2 实验步骤a .用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氨气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倒放在盛水的水槽中 ,放开拇指 ,当试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 ,再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从水中取出。b .用量筒测量进入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为V1 (即NH3的体积 ) ,再将试管盛满水 ,量出试管的体积为V。c .混合气体 (空气与氨气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M =17V1 V 2 9(V -V1 )V该实验虽然简单 ,却融实验基本操作和理论计算于一体 ,具有科学研究的特点。且每次或每个人的实验结果一般不会相同 (在 17~2 9之间 )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  相似文献   

15.
取试管一支,加入1~2毫升硫酸铜溶液,然后把一块钠(火柴头大小)投入试管里。可观察到:钠入水后立即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在硫酸铜溶液表面快速游动,并逐渐缩小,随后,试管内突然燃烧,向外冲出一道火苗,伴随发出尖锐的爆鸣声(现象Ⅰ),同时试管内出现大量水雾(现象Ⅱ)。溶液中不断析出蓝色沉淀(现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 ,是将铜片与稀硝酸放在试管中进行反应。此操作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由于一氧化氮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故难以推断有一氧化氮的生成 ;2 .由于试管是敞口的 ,会造成大气污染。为解决上述问题 ,故设计如下装置 (如图所示 ) :1 装置如图a .2 0mm× 2 0 0mm大试管b .带孔塑料片c .1.5cm× 8.0cm铜片d .稀硝酸   2 实验步骤( 1)将铜片 (剪成梳子状 )放入大试管中的带孔塑料片上 ,加入稀硝酸至试管口 2cm处 ,再加水至试管口 1cm处 ,塞上单孔塞 (此时…  相似文献   

17.
取直径为30mm、12mm左右的大试管和小试管各一支、一个与大试管配套的橡皮塞,塞中央用打孔器打两个孔,将两个长颈胶头滴管由孔插入.实验时,先在大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a2SO3或NaHSO3固体,小试管中加入少量的FeS固体,再在A滴管中吸入一些稀H2SO4,B滴管中吸入一些1∶ 1H2SO4,将湿润的品红试纸和胶塞一起小心地塞在试管口内壁上(如图1),然后用B滴管向大试管内逐滴滴加H2SO4,当看到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后,再用A滴管向小试管内逐滴滴加数滴H2SO4,此时不仅FeS发生反应,同时看到大小试管内生成大量黄色的烟.  相似文献   

18.
破底试管,看似废物,其实不废,它大有用武之地。一、可做固体、液体反应器。在常温下制取H_2、CO_2、NO、NO_2、H_2S等气体,巧用破底试管能起启普发生器的作用。做法:根据破洞大小取适量玻璃棉堵住洞口,把固体反应物装入试管内,盖上配有导管的橡胶塞,需要气体时,把试管插入液体反应物中,液体通过破洞和固体反应物接触,并发生反应产生气体。把试管提出液面使固、液反应物分离,反应则停止。为防  相似文献   

19.
例1 如图1,一个底面积S1=20厘米2的圆柱形容器,在其底面上放一截面积S2=5厘米2的平底试管,试管重力不计.试管内装有质量为100克的沙子.试求:(1)在容器中至少加多少克水,才能使试管对容器底面上的压强刚好为零;  相似文献   

20.
一、实验步骤1.按附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实验开始前,先在大试管中用排水法收集好一试管氧气,并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备用。2.在平底烧瓶中收集一瓶 NO_2气体并用橡皮塞塞紧瓶口。这时可以观察到烧瓶内充满红棕色的 NO_2气体。此时气球处于自然松弛状态。3.用注射器将水注入平底烧瓶内,轻轻摇动平底烧瓶,烧瓶内的红棕色消失,NO_2气体变为 NO 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