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庹先德  舒静 《教师》2008,(21):48-49
为了学生课堂习作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必须设法弓l导学生在盘活生活库存中开启灵感,开辟一条成功快捷之路。有如下4种方法,可以一试。  相似文献   

2.
杨俊 《文教资料》2010,(34):78-79
古今中外。有许多写作的实例,都证明了灵感思维在写作中的实际存在。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的习作开启灵感之门,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本文对此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新鲜而有趣的作文训练形式,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发挥,弥补课堂习作训练的不足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习作情境中,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习作的灵感,打开创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提起习作教学,总是有那么多老师和学生感到茫然无助。究其原因,既有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积累少、思维闭塞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在习作课堂教学方面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姜艳艳 《学周刊C版》2011,(11):120-120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生习作也是如此.他们并不是真的没有素材可写.而是在习作灵感涌动时不知怎样巧妙捕捉。如何避免学生的习作灵感稍纵即逝,让他们“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发挥想象.给他们涌动的文思找准流淌的出口是习作过程中对学生习作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人文性,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习作教学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关注着人的成长。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用"心"行文,写出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习作来。首先,人文化的习作指导要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一篇作文往往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要在八十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等任  相似文献   

7.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人文性,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习作教学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关注着人的成长。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用"心"行文,写出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习作来。首先,人文化的习作指导要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一篇作文往往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要在八十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等任  相似文献   

8.
涂秀环 《教育艺术》2009,(8):31-31,34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精巧的预设往往能焕发学生作文创新的灵感,进射思维的火花,从而生成出许多"美丽"的作文来.那么如何科学而艺术地应用"预设"和"生成",使学生写出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作品来呢?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敏锐地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并合理利用,使凝固的课堂变成一幅鲜活而生动的画面.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叹息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没有灵气。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文与学生生活脱节,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从心里自然"流"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充满兴趣的前提下,学生才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才有可能写出充满个性的作文。因此,笔者将学生兴趣的培养运用于习作教学,小有成效。一、走出课堂,投身社会实践农村的孩子,有着特定的生活环境,花鸟虫鱼都可能成为他们的话题。只不过他们平时都是无意识地玩耍,轮到习作时,却又无处着笔。笔者结合孩子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也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丰富的习作素材来源于绚丽多彩的生活,教师应把习作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到生活的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怎样让"怕"变为"爱"呢?《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兼顾这两点,让习作教学真正实现以生为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习作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就明确提出了习作指导应从生活入手。学生习作最要紧的是引导学生写他们自己的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张秋燕 《黑河教育》2013,(11):41-41
有人曾就“你喜欢作文吗?”这个问题对某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表示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甚至有人形象地将“作文”称为“榨文”。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反思,我决定从自己任教的三年级着手,探寻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习作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有人说,灵感是一切创作的源头。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刘丽 《新疆教育》2012,(15):44-44
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觉得不知写什么,更不知怎么写。尽管他们的眼睛扑闪扑闪地向我们诉说着什么,但在他们稚嫩的笔下,往往可以用“涂鸦”来形容。从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小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探索精神,在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倡导开放教学,敢于不走寻常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我们才能开启小学生稚嫩的习作之门。我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一到上作文课,下列情景就会屡见不鲜:学生绞尽脑汁,很长时间也无从下手;捧着作文参考书如获至宝;伸长脖子偷窥"左邻右舍"……一言以蔽之:学生习作难上加难。究其原因,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师的指导乏力、乏味、错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指导要贯彻落  相似文献   

17.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然而,在大力提倡“个性”、“创意”教学的今天,学生的作文却难改千人一面的现象,拥有不同面孔的学生,却有着惊人相似的思维方式!试想.生活中看见的是同一种色彩,听见的是同一种声音,生活还会丰富多彩吗?因此,我们呼吁:给学生自由写作的天空,让他们展翅高飞!  相似文献   

18.
学生习作离不开生活,本文叙述了教师如何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习作。  相似文献   

19.
【问题呈现】案例一:上课铃响之前,语文老师把班长叫到办公室,神秘地对他说:老师有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同学们,你快回教室请大家坐好,等我来宣布!班长回到教室一传达,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学生纷纷猜测,有的说下午看电影,有的说明天春游,还有的说这一周没有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20.
赵晶 《学子》2013,(6):98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信。想讲好作文,首先就应先明确教学目标。以教学设计《美丽的达赉湖》为例:本次教学老师进行了命题作文《美丽的达赉湖》,让同学先相互介绍你跟中的达赉湖,相互启发。写一写家乡的景点《美丽的达赉湖》,写的时候要注意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果对哪个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可以重点来描写。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