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超 《天中学刊》2011,26(3):1-5
王兆鹏教授之治学,既拥唐门考据之长,注重文献学硬功夫,故能成其深,又不囿于学科限制,注重学科交叉新思考,故能成其大。他在文献考据、理论阐释方面皆颇有建树,备受瞩目。王兆鹏在理论阐释研究中的学科交叉、文学跨界研究是其治学之特色,其定量分析、传播接受、范式批评等研究成就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2.
王兆鹏教授之治学,既拥唐门考据之长,注重文献学硬功夫,故能成其深,又不囿于学科限制,注重学科交叉新思考,故能成其大。他在文献考据、理论阐释方面皆颇有建树,备受瞩目。王兆鹏在理论阐释研究中的学科交叉、文学跨界研究是其治学之特色,其定量分析、传播接受、范式批评等研究成就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3.
《唐代科举与文学》一书将科举作为研究之中介,把它与文学沟通起来,运用文史结合的治学方法综合考察唐代文学与科举的关系。其文史结合的治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作者对每一问题的论述都以史料为基础,经过对大量原始资料的分析和鉴别之后他才得出结论。二、注重对一特定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做历史的分析,以展现特定历史背景下文学的面貌。三、反过来以诗、文等文学作品来明确科举史中存疑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雷纳·韦勒克凭借其非凡的学识与资质及学者的敏锐成为了驰名寰宇的文学批评大师,同时还是颇有建树的比较文学专家。长于实践是其治学优势之所在。他所从事的参照并融会了诸门学科之成果的研究实践涉及诸多学科维度,其中尤以对文学研究中的自然科学维度的考察颇为系统而深入。  相似文献   

5.
明代鄂东书院林立,讲学之风盛行,多志同道合之师友,是故李贽寓居麻城著书讲学。李贽独特的是非观,清新的文学主张,进步的教育思想,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为大师,胡适发起了"整理国故"运动,提出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一划时代的治学方法,被尊为"青年导师",地位不可谓不显赫。但对于他的文学研究之功,学界却多有微词。该文认为,胡适在"文学革命"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的文学观念之偏激乃出于矫枉过正,他的文学鉴赏能力由其文学观念左右,他提出的方法论则有意将西方的科学精神注入中国的学术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7.
国学者,乃一国固有之学。国学之作用,可言极多。对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读书治学成就进行一番梳理、概括,展现了国学大师的"精博绝伦"之风貌;接着阐述国学中之文学的作用,以此窥见国学之巨大作用;最后陈述国学大师对我们后人发扬国学的启发,以及我们该如何才能发扬国学。  相似文献   

8.
汉代古文经学者多有文章之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古文经学者广博的知识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古文经学不拘一格的治学方式造就了他们自由开放的思维;再次,对经术通脱的态度使得他们的思想和个性没有被泯灭,从而能够集经生和文人于一体;最后,因爱好而研习富有文学色彩的古文经无形地陶冶了他们的文学情趣。这些内外因素导致了古文经学学者多有文章之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作者治学的得失(包括对已故台湾学者王崧兴教授之"周边文化关系"论点的理解)出发,谈论台湾文学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边缘文体与文学史料的收集,外部制度与文学史实的论述,圈外事件与文学历史的分期,以及文学的周边文化关系与台湾文学史研究.本文认为,文学边缘的文体、文学外部的制度、文学圈外的事件等因素同文学发生关联而构成的文学的周边文化关系,不是文学的身外之物,也不是文学史研究可以忽略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穆克宏先生致力于六朝文学研究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他在六朝文学尤其是《文心雕龙》与《文选》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穆克宏先生治学注重从目录学入手,以客观史料说话,将六朝文学与文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循序渐进,自成体系。穆先生乐此不疲的治学热情、深厚踏实的学术功底和坚韧不拔的治学精神,均堪称学界楷模。  相似文献   

11.
《中文自学指导》2014,(3):F0002-F0002
本书是王瑶先生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分期研究”(汉魏六朝)课程的讲稿,探讨起于汉未,讫于梁陈的“八代”范围的中古文学思想、文人生活、文学风貌,其治学思路与方法深受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影响,书中关于中古文学的具体论述及文学史研究方法论,半个多世纪以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叶,由于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模拟“史汉”之风渐盛,学风日趋空疏。杨慎针对此种弊病,提倡求实、博学的治学风格。他通过考究汉代名物、辨析汉代史实、补充汉史文本注释之所未及,驳正后人改窜之讹谬及考辨汉代史学著作记载之误,借以倡导务实之学风。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2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了著名美学家吴功正教授的《披星戴月集》。吴先生多年来治学甚勤,成果丰富,其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独撰的文学、美学和美学史研究著作就有23部,在海内外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不少是学术领域的开拓之作。  相似文献   

14.
吴孝成教授的论著《守望边地文学的星空》是一部对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锡伯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作家与作品研究的拓荒与深入之作,是一部倾注着他对伊犁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的历史和人民关爱与情深的心血结晶,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30年来他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之余跋涉边地文学研究的坚实足迹,也看到了他严谨踏实的治学理路和对新疆那片文学星空深情瞩望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张舜徽先生治学气象弘阔,力倡会通之学,慨然将推广郑樵会通之志,继承《通志》之业引以为己任.本文浅析其于郑樵会通思想之推崇,借见此于先生治学之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逝世九百周年,在他的一生中,自幼至老,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其治学范围之广,遍及哲学、史学、文学以及天文地理,数历医学等各个领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本文就他的治学,谈谈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的地方。 司马光在幼年时期就表现出惊人的勤奋好学精神。五六岁时便能背诵《论语》、《孟子》,尤其喜爱读《左氏春秋》。据史书记载:“光在七岁,凛然如成人,阅《左氏春秋》,爱之……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对这部书,他不仅能熟读背诵,而且能把它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在《教育小言十则》中通过分析当时思想环境下的治学现状,论证了当时的国人并不悦学,治学只是获得功名利禄的手段,只以经世致用为要。他认为出现这种治学问题的原因在于客观层面的"日之暮"与"人之老",以及主观层面的"意志之薄弱"。为了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王国维呼吁要重视治学,从治学之要、治学之法、治学之用三个维度为我国现阶段的治学环境优化提供了有益镜鉴。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兼具作家与学者身份的唐弢,一直以来都备受文学界推崇,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文学史料的刻苦专研,以及极具广度与深度的写作等,在现代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唐弢的成长之路,引入其对杂文、散文创作的独特思考和对文学资料收集的执着,最终阐述出其双重身份的完美结合对当代文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孔凡礼先生以陆游研究为治学的突破口,浸淫于宋代文学研究之中,以学术为安身立命之根本。《苏轼诗集》、《苏轼文集》的点校,《三苏年谱》的编撰,硕果累累。他正向着宋代文史研究的全方位推进。  相似文献   

20.
柴德赓在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贡献卓著。在评论乾嘉考史三大家王鸣盛、钱大昕、赵翼时。柴德赓既充分肯定其纪传体史书研究的成绩,也论其不足,并着重比较了王鸣盛与钱大昕治学途径与学术功力之不同。反映出柴德赓实事求是、视野开阔的学术风格。章学诚治学独树一帜,柴德赓对此作了深刻总结,同时也指出其思想上的局限,这种评价客观而全面。柴德赓对其他清代学者也有深入研究.反映出柴德赓精深的治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