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试论唐诗用典的宗汉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宗汉缘于唐代与汉代具有多方面的可比性,符合诗歌隐秀含蓄的艺术需要;仿效汉人做诗的风格和方法。唐诗用典宗汉意识的表现主要为直呼唐朝为汉,借汉人名;借汉代事;用汉地名;用汉时物;用汉时官名;用汉人著作典等。  相似文献   

2.
北宋唐诗文献的整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唐人别集的辑佚与校刊;二是大型诗文总集的编录及有关文学史料的汇纂,三是杂史、野史、笔记小说对唐诗文献资料的保存。这些工作,为宋代唐诗学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虽处于对峙状态,但双方也经常互派使节,这些使节一般都能言善辩和博闻多识,这跟他们日常参与隶事活动有关,这种活动可以展示他们的博学,同时又能扩充知识,南朝使节大多是当时文坛精英,或与当时文坛领袖交往密切,他们作为外交使节的言辞辩论和作为文坛精英的文学创作都大量用典,引领了文坛用隶的风气。  相似文献   

4.
电脑用的时间长了,硬盘里的文件信息会被放得到处都是,即使是一个文件,也会被拆分成好多部分分散在磁盘空间的各个位置。这样,电脑读取硬盘查找文件的时间就会增加,使电脑速度变慢。  相似文献   

5.
取名与用典     
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号,它跟随人一辈子,甚至名垂千古,所以中国人对于取名十分讲究。名字只一两个字,却要突出其理想、情操、气度,实非易事。古往今来,人们为了取一个高雅的芳名,往往借助于用典辞格。一代伟人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语言大师、修辞巨匠。他在著书、演说、与人交谈时总是出口成章,妙语联珠,博古通今,用典十分贴切。  相似文献   

6.
用典是唐代试律诗的典型特点之一,通过对1031例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进行考察,发现其选典方式可分为因事选典、因人选典、因物选典、因地选典和因情选典等五类。  相似文献   

7.
“近代湖湘诗派之魁首”王闿运,为文倡汉魏,论诗宗法八代兼采四唐,于晚清诗坛中别树一帜。学界多论其汉魏六朝诗学理论,尚未涉及唐诗研究。本文系统考察王闿运研究唐诗的缘由、具体内容及其唐诗学批评方法论,以作开拓性尝试。  相似文献   

8.
用典     
<正>典故这个名称,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通俗地讲,所谓典故,就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或句子。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  相似文献   

9.
10.
用典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技巧,在欣赏一些怀古诗作时,人们常将用典与怀古混为一谈。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人教社《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03页介绍道:“用事是用典的一种方式……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归宋经历那一层之外,全属用事。”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古代作品译注评赏》认为“这首词几乎通篇典故”。《唐宋词鉴赏辞典》也持相同观点。仔细辨析,品评者有将用典与怀古相混之嫌,下面试作一分析。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年),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芯右丫玫男疗彩苊蚪?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作者登临京  相似文献   

11.
用典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技巧。因为用典有助于语言的精练,达到以少总多,以简驭繁的效果,有助于诗风含蓄委婉,让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美、享受美,有助于丰富内涵,增强历史的厚重感,激发读者想像。因此,解读典故成为古诗词鉴赏中重要一环。然而,在欣  相似文献   

12.
在唐诗经典化过程中,唐诗选本是一股重要的外部力量,绝大多数优秀的唐代诗人和诗作正是因为历代唐诗选本的选录,才逐渐成为后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唐诗选本在唐诗经典建构过程中既能起到发掘经典的作用,同时也会遮蔽一些经典,造成遗珠之恨。总体而言,历代选家会就大多数经典达成共识。此外,重要选本还能带来从众效应,使其他选本纷纷仿效,从而使所选诗歌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加速其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唐诗经典化过程中,唐诗选本是一股重要的外部力量,绝大多数优秀的唐代诗人和诗作正是因为历代唐诗选本的选录,才逐渐成为后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唐诗选本在唐诗经典建构过程中既能起到发掘经典的作用,同时也会遮蔽一些经典,造成遗珠之恨.总体而言,历代选家会就大多数经典达成共识.此外,重要选本还能带来从众效应,使其他选本纷纷仿效,从而使所选诗歌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加速其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用典种种     
在古籍中,尤其是在诗词曲赋中,古人用典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古人用典的几种情况。古人用典主要有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借用、化用等六种。  相似文献   

15.
用典小议     
关于用典,在《程史稼轩论词》中曾经有这么一段记载:据说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每次举行宴会,一定要歌女唱他所作的词.有一次,他写好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置  相似文献   

16.
学会用典     
用典在古诗文中是常见的,似乎是古人的专利。其实现代人说话写文章也时常用典,因为这样做能够言简意赅,以少胜多,增强表现力。为了鼓舞革命人民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讲了“寓公移山”这个古代寓言,并且把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称为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把共产党称为决心挖山的愚公,而把中国的人民大众称为被感动而帮助移山的上  相似文献   

17.
唐诗与成语     
唐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素来脍炙人口。我们在吟诵唐诗时,只要稍一留神,就会发现不少成语源于唐诗。懂得这些成语的出处及意义,对于正确使用这些成语很有帮助。现举例分析如下: 桂子飘香桂花散发出阵阵香气.形容中秋节前后佳景。源自唐代宋之间《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二首》"人生七十古来稀"句。过去人们能活到七十岁的很少,所以说"古来稀"。 曾  相似文献   

18.
唐诗与色彩     
唐诗与色彩自小我就非常迷恋唐诗。有很多诗篇至今我仍能倒背如流。唐诗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美在意境、美在情趣、美在节奏,更美在色彩。黑格尔曾说过:“颜色感应是艺术家所持有的一种品质,是他们特有的掌握色调和调动色调的一种能力,所以也是再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基...  相似文献   

19.
唐诗与襄阳     
唐代的诗人们,特别钟情于古城襄阳,包括三大诗人在内的有唐一代众多的诗坛明星,都轮番地在诗中对襄阳进行吟诵讴歌;襄阳成了唐诗中的一个夺目的亮点,唐诗则成了襄阳历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20.
先生与唐诗     
<正>1974年春天,我16岁,刚上高一。那时班上兴起写旧体诗词的风气,你一首"七绝",他一首"西江月",让人眼馋。清明节学校组织祭扫烈士墓,回来后,我苦思冥想数日,写了一首"七律",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踏青扫墓慰忠魂……"偷偷拿给最赏识我又常写旧体诗的陶蔚南老师看,既是想让先生修改,也有投门拜师之意。过了两天,我依约来先生家,他递过一张纸,那是一张"东海"香烟外壳纸,上面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