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害怕作文,教师往往因学生写不好作文而害怕教作文。小学作文是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教师们谈到学生作文时,没有哪一位是感到满意的。如一位老师编的顺口溜:“作文、作文真真难,老师怕教,学生怕学。”作文教学对许多教师来说,是一种应付式的教学。即作文课时,教师先讲解,然后出示这节作文课的目的要求,再出个作文题目,学生应付差事一样草草写完了事。久而久之,学生感…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作文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把这篇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这篇文章是抄来的。”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然的变故,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太好了。”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可能同学们读得也不多,…  相似文献   

4.
黄颖   《广西教育》2013,(41):18-19
最近,在我校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中,有一位青年教师执教《时、分的认识》,教学“分”时,提问学生:“一分钟有多长呢?”学生举手回答“1分钟有钟面那么长”“1分钟有人的脸那么长”……老师一下子懵了,不知如何处理才好。  相似文献   

5.
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在讲一篇表现当代优秀共产党员高贵品质和英雄行为的文学作品时,有个学生问:“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吗?”对于学生的提问,这位老师没有回答。常常听到有些老师反映,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活跃,作文中经常涉及些社会敏感问题,如何写批语,老师感到为难。本来,学生提出关于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学生作文涉及社会敏感问题,这正是提供给老师进行德育的极好契机,而我们有的老师却感到为难或予以回避,这不能不让人为之惋叹。  相似文献   

6.
火车和笛子     
有一位老师,家在山里。老师去县城进修,一路上翻过了多少道山,他记不清了,只记得过了十八道河。晚上,老师睡在宿舍里,总能听到一种沉闷的声音:“空空空空……”那声音一直响到天亮。第二天,老师问其他学员:夜里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没有?是什么空空空响了一夜?学员们笑了,告诉他,那“空空空”的声音,是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响。听到“火车”二字,老师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老师曾给学生讲过一道数学应用题,内容是两列火车相向而行如何如何。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火车?火车什么样?”老师回答:“火车是一种车,一种交通工具。”火车…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从一本书上看到,一个外国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足球比赛的作文。有位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由于今天晚上下雨,足球比赛延期进行。”一篇作文就写了这么几个字,可这位老师非但没有批评他,还在他的本子上写了“很有创意”。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以前听同事说过的一件事:有一个同学把苹果画成方形的,还有一位学生把蔚蓝的大海画成红色的。老师称赞说他们  相似文献   

8.
朱玉翠 《教师》2013,(36):33-33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这样的评价搞得学生一头雾水,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作文,在教学实践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引导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  相似文献   

9.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全阑著名教师魏书生新接的一个初中班集体中。有一个学生说他不会写作文.魏老师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个行。”魏老师说:“那你的作文就写一句话吧。”于是这位学生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话:“今天开学了。”到第二次作文的时候。魏老师对这位同学说:“这次作文能不能写两句话?”那位同学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三年级办公室曾流行过一句数学老师的名言:“得数学者得天下。”后来我们语文老师把它改动了一下:“得作文者得天下”,这充分说明了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视。可长久以来,在学生中也有关于学习作文的体会:“作文作文,俺不想闻!”这反映了当前我们作文教学的一个现状:老师教得累,学生写得烦。  相似文献   

11.
雄壮的国歌声中,全校学生站在操场上凝神静气,注视着国旗冉冉上升,整个操场庄严肃穆。此时,一位老师发现有两位学生仍在交头接耳地讲话,其中回头的那位同学看上去嬉皮笑脸,很开心的样子,与整个操场庄重的气氛极不和谐。老师走上前把这两位学生批评了一通,又给他们讲了一番道理,没想到其中一位学生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看站在队伍后的那几位老师不也在讲话吗!”这位老师无言以对。由此我又联想到另外几件事情:例1:学校“希望广场”前有块大草坪,一位同学为了少走几步路,从草坪中间横穿而过,一位老师看见后把这位同学叫住,教…  相似文献   

12.
为开创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广西电教馆进行了广西“十五”规划教育科学课题“听音想象作文”的教学实验。此前,先经过了三年小范围的教学实验,然后才在全区城乡小学广泛地开展教学实验。目前全区有近500所小学1000多名教师参加了这项课题实验。老师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实验效果进行了检测,有一位六年级学生说:“如果一开始老师就用这种方法上作文课,我们怎么还会害怕作文呢?”这发自内心的感慨,反映了众多学生的切身体会。请见下面六年级一个班的“听音想象作文”实验效果测试:这项教学实验之…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而且这种探索和创新永无止境。近一时期,笔者听到和遇到的一些教育趣事,进一步验证了一句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学生身上多赚点“利息”一次语文考试,有位学生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师说:“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还要利息的,借1还10,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学生咬咬牙说:“我借。”…  相似文献   

14.
冯萍 《教育文汇》2004,(11):37-37
“从来没有想到当了10多年学生的我,竟然也当起了‘老师’。在‘学生’(同学)的作文本上‘朱批’起来,太有意思了,这一年,我不仅批阅了十几篇作文,更重要的是认认真真地‘精读’了十几篇文章.学到了十几位学生作文的长处……”这是一位学生以“互批”“互评”作文为话题写的作文中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5.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引导学生懂得关爱父母,我在任教的两个班的110名学生中布置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为父母洗一次脚,并把洗脚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希望父母签上他们的感受。学生听了目瞪口呆,引用学生作文中的话来说便是:“听到这个作业时,我不禁笑出声来,太可笑了,怎么是给父母洗脚呢?老师怎么会布置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作业呢?”另一个同学则写道:天啊!老师有没有搞错呀!是父母给我们洗脚吧!第二天给学生批阅作业时,我被这份特殊的作业感动了。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滴滴真情,透出儿女一份份诚挚的孝…  相似文献   

16.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时常去兄弟学校听课,在这期间,有一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的注意和思索。那就是每每与学生谈话时,总会听到他们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我们老师说是这样。”很少有学生说“我觉得……”“我认为……”。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几则教育故事:故事一:有一位老师批改作文时发现两篇雷同的作文。他想,如果直接批评,说他们谁抄了谁的,学生碍于面子有可能受不了,因为这两位学生都是极爱面子的女生。于是这位老师采用了巧说:“你俩的作文几乎一样,我真不知道该表扬谁。”乍一听,这话没有半点儿批评,甚至还带着些甜味儿。可是,仔细一推敲,包含的却是“我不知道该批评谁”的辣味儿。学生听了,心里自然明白,也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认真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8.
怎样写作文     
对于教师来说,教作文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一直是令人“心惊胆战”的一项艰巨任务。长期以来,作文“难”的状况一直没见改观,学生的作文越写越差,千篇一律,偶而有一篇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仔细品味又是学生搬来的“他人之作”。这是老师们在批作文时的共同感受。此现状,无疑让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在思索同一个问题:如何教学生写作文呢?  相似文献   

19.
写作文,搞得很多学生叫苦连天;批作文,忙得很多老师焦头烂额。能不能在枯燥的“写”和忙乱的“批”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使学生老师都能更有兴趣、更主动地投入进去,作为“写批模式”的一个补充呢?经思考,笔者尝试一种新的作文训练方式——说文。下面我以话题“手”为例,介绍一下怎样进行说文一、说对象,明确联想的途径学生在写作中的一个很大的毛病是联想不丰富,思路不开阔。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所给作文话题介绍自己的联想所得,互相启发,对于学生作文思路的展开,一定大有裨益。譬如“手”这个话题,有的学生想到了“慈母手中线,游…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小语界,贾老师有“语言大师”的美称。在课堂上,他常常以自己出色的语感能力,一丝不苟地修正学生的表达。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滋润,无疑会使学生的语感养成,获益匪浅。2003年,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特级教师到你家”栏目,每周二晚7:00随着“叮咚”一声门铃响,我们便可以听到贾志敏老师为小朋友讲作文的熟悉的声音。这是个现场直播节目,一个个热线电话不停地打进直播室,大都是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文,请贾老师指点。简单的问候和自报家门后,一位小朋友便开始读自己的作文。生:我作文的名字叫《“激流勇进”真刺激》。师: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