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的落后现状严重制约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开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比较分析中外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状况,找出影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我国的汽车生产和维修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汽车机械故障的产生原因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的措施和建议,文中笔者将从汽车机械故障产生的原因、汽车机械故障的防范措施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汽车维修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竞争.作为汽车维修企业,倘若要在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就必须拥有适合于自己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4.
郭航 《金秋科苑》2012,(12):74-77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汽车服务系统的完善与提高。汽车服务是一个很大、很宽广的命题,它包括汽车销售服务、汽车售后服务、汽车维修服务、汽车金融服务、汽车美容服务等等。如果从微观和宏观来分,可以分为狭义的汽车服务和广义的汽车服务。狭义的是指从新车出厂进入销售流通领域,直至其使用后回收报废的各个环节所涉及的全部技术的和非技术的各类服务和支持性服务。广义的是指延伸至汽车生产领域的有关服务,甚至延伸至汽车使用环节的其他特殊服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汽车维修技术日益成熟,汽车维修正向着专业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大步前进。受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我国汽车维修技术相对于国际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结合我国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现状,有效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改善我国汽车维修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制造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汽车运输市场也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一改传统的封闭状态,开始转向市场化的全面开放格局,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汽车运输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从而有效的解决我国汽车运输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已成为当前业内人士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分析了我国城市汽车运输业面临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如何加强我国汽车运输业的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制造业的到高速增加,使汽车运输市场由传统的封闭转向市场化的全面开放,使汽车运输业得到机遇和压力,公路的运输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因此,探索汽车运输业创新的管理模式已成为急迫的任务,建立现代化的运输管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汽车维修也得到大发展,我国汽车钣金维修虽然在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关于汽车钣金维修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汽车钣金维修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如何加强汽车钣金维修的专业化建设成了解决汽车钣金维修问题和现状的措施。本文笔者主要结合自己在这方面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于汽车钣金维修的专业建设,特别是课程和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式等方面,对汽车钣金维修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思考,以期对于这方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文钿 《内江科技》1994,15(1):36-3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汽车工业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九十年代将是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关键时期。汽车是国际性商品,汽车工业是跨地区、跨国度的全球性工业;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汽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本市如何在汽车工业行业和汽车市场争得应有的一席之地,是本文要探  相似文献   

10.
<正>一、国外维修业的现状美国是汽车工业最发达、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这使他自然成为汽车维修业发展最完善的国家。美国现在的汽车保有特点有三:一是保有量大,现在约有2亿,高于许多发达国家;二是保有车型年款跨度大、车型繁杂,其中日本车占 50%、美国车占30%、其他国家20%;三是美国车辆的使用寿命较长,平均车速快,这导致车辆润滑油更换频繁,发动机、变速箱也会出现多次修理。美国这些市场的现状促使美国的汽车服务业走向多元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专业化的汽车维修服务连锁网络飞速发展,连锁经营成为主要的发展形式。另外,美国汽车服务领域的另一重要领域,事故车维修中心也已经全面地引入了连锁经营的理念。美国的汽车维修厂虽然很多,但其市场经营环境井然有序,这主要靠美国政府建立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汽车维修业实施了严格而有效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汽车维修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竣工车辆必须满足环保的规定,受理消费者诉讼,规定汽车维修企业业主经营资格等。  相似文献   

11.
智能汽车可实现城市资源的统筹调度、优化分配和顺畅流动,是实现交通治理智能化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为促进中国实现交通治理的智能化升级,从车端视角对智能汽车科技群进行系统梳理,建立涵盖人工智能、通信、地理信息数字化和计算机科学四大领域的基本框架,通过综合评估发现中国在5G通信技术、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导航与定位领域具有部分优势,但在高性能芯片、车用人工智能算法以及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领域存在明显的瓶颈和短板。在此基础上,描绘面向交通治理能力升级的中国智能汽车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图,提出由智能汽车提供商、软硬件提供商及平台运营商等多方共同主导的网状生态系统的未来智能汽车产业生态理想图景,并梳理分析各类相关企业在实践中有效分工协作的特色商业模式。最后分别从国家和企业层面给出践行智能汽车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支撑交通治理智能化升级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曹勇 《科技风》2011,(18):255
近几年,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占整体汽车消费比重一直在10%左右,较欧美国家的80~90%比例偏低许多。与我国汽车销售市场不断增加的销售量相比,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亟待开发。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在我国的发展,以及与其他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机构,如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相比较的优劣势所在。总结得出,我国应大力发展汽车金融公司,国家应从更细节的政策方面促进汽车金融公司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提升,这样有利于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国方  吴广佶 《预测》1995,14(5):71-73
我国汽车市场预测专家系统的研究张国方,胡斌祥,吴广佶(武汉汽车工业大学430070)(东风汽车公司经研所)预测人员灵活地运用专家系统进行辅助预测,将是今后预测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导向模式的建立,建立汽车市场的预测专家系统(本文简记为AMF...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总结国外汽车研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一种由汽车企业、国内外各中小设计开发公司、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新型研发模式——虚拟研发中心,并通过国内外汽车研发模式的对比和对虚拟研发中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的阐述,提出了我国设立汽车虚拟研发中心的措施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2000年到2012年科学引文索引及其扩展数据库中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科学论文为研究对象,使用先进可视化技术对国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力量分布进行研究,绘制新能源汽车研究的知识群图谱,显示国际新能源汽车研究的主要领域、工程哲学和关键技术。通过对图谱的解读,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研究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口众多也是汽车消费大国。我国要想在世界汽车行业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在世界汽车行业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借鉴国外的汽车营销方式。本文在分析我国汽车营销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汽车营销模式的比较和对未来汽车营销形式发展的猜测,提出了我国汽车经营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2014年北美消费电子展上.丰田汽车展示了自己于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最新成果。丰田表示.2015年.北美市场的消费者们就可以购买到拥有300英里续航里程、完成充电仅需不到5分钟的新能源产品。  相似文献   

18.
汽车制造企业工人工效负荷是影响工人身体健康状况和员工企业忠诚度的重要指标,为提升汽车制造领域人性化操作水平,本研究以汽车整车厂操作为研究主体,创新开发了一整套汽车整车制造领域人机工程体系。通过建立覆盖新车型研发和量产全生命周期的汽车人机工程流程体系,制定了整车新项目、新工厂和运行原有工厂等多维度的人机工作方法,基于大数据平台搭建了汽车制造的人机工程数据库。通过主动人机工程,完成新汽车项目开发全过程的人机评估和优化改进,实现了所有操作的人性化设计;通过被动人机工程,进一步优化汽车量产后的现场人机状态,提升现场员工的人机安全感和满意度。创新开发的汽车制造领域人机工程体系,在产品设计源头消除了人机问题隐患,最大限度改善了现场员工的人机环境,在汽车制造领域实现了"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理念,为汽车整车开发流程改善提供了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汽车检测发展史上,先进性的直接体现就是国内外检测技术设备的应用,探讨了我国汽车检测的发展经历,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我国应该积极主动建立标准化、设备网络化管理、制度化、智能化检测以及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方面和检测方法的更新换代等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20.
李显君  庞丽 《科学学研究》2008,26(1):110-114
 国内外关于汽车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制的现有理论,还不能对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实践作出清楚的解释。本文提出从价值转移和路径创新的新视角,建立提升我国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框架和分析方法。这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为我国汽车企业寻求新的竞争范式和发展模式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为我国汽车行业制定突破性竞争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