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加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一种新生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文章通过比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指出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优势及目前存在问题,从而提出了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现状分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优势所在,指出当前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现状分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优势所在,指出当前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新举措。运用SWOT分析方法,能够全面地分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优劣势和外部的机遇威胁,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基于以上的分析,文章提出:因地制宜,利用灵活性是发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优势的关键点;国家的支持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我国新资助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公正的有效手段.本文认真分析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优势所在,同时也指出当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稳健持续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源地贷款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各种变化,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具有国家助学贷款所不具备的优势。但目前生源地助学贷款供求矛盾还相当突出。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结合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考量,提出促进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展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舟帆 《高教论坛》2013,(7):122-125
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分析,提出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并对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化的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开发银行发放,各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具体管理。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对于建立健全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效率,更好地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立足于实际工作,从贷款额度、期限、共同借款人、审核程序等角度探析了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特点,分析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存在的风险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状,结合调查问卷,阐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风险及其成因,提出构建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防控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政府于8月15日下发了<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意见>,本文拟对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新政策进行详细解读,介绍这一政策主要内容的变化,分析其对原助学贷款政策的完善和创新之处及其新政策中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对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不断完善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变革的制度变迁过程,本文在借鉴制度预期与结果的四项原则框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制度所产生的结果由于参与各方利益博弈总是背离制定者的制度预期。运用此分析框架,本文论证了国家助学贷款要完全满足四项原则,需要消耗巨大的制度资源,其结果会造成非最优制度的实施。并认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变革过程是强制性制度变迁,无法保证制度的及时、准确的供给。只有交替运用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方式,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率,必须认清当前高校助学贷款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性原则与助学贷款的社会福利性原则之间存在矛盾,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贷款毕业生还款压力增大,高校对开展助学贷款工作支持力度不够,银校之间合作缺乏长足的动力以及制度化、系统化的诚信教育长效机制缺乏等.为此,可以通过实现贷款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加强高校对助学贷款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互惠互利的银校沟通和合作以及建立制度化、系统化的诚信教育长效机制等途径来实现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督促还贷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完整的国家助学贷款市场应当是由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组成的一个有序开放的市场体系:一级市场是形成国家助学贷款借贷关系的市场,二级市场是国家助学贷款债权转让的市场.我国目前有必要进行国家助学贷款二级市场开发,而且开发的条件基本具备,还有多种运作方式可供选择.但在进行国家助学贷款二级市场开发中,需要建立良好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地方治理运动的兴起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展开,地方治理理论取得了很多成果。回顾以往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当代地方治理研究一直围绕着如何实现对地方良好有序的治理,实现地方层面的良治而进行。以分权化为制度基础的改革,作为首要治理主体的地方政府的重组和多中心治理主体构建的参与式网络。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地方治理运行路径的研究焦点。相较于国外,我国的地方治理研究起步较晚。如何规范、弥补研究中的不完善之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未来国内地方治理研究要在概念明晰化的基础上,扩展研究的客体和场域,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使地方治理理论更具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是其可持续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河南模式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该模式运行六年状况良好,但也存在高校惜贷、贫困生认定难等问题,需完善政府对高校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贷款豁免制度和高校对院系的激励约束机制。本文提出构建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合理应用考核结果、及时兑现承诺、对还款期内出现重大伤残事故的借款人实行贷款本息减免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经济人的行为受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但是,经济人不正当的寻租行为会导致不公正制度的产生。缺乏公正的制度不仅难以规范经济人的行为,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确立制度公正,实行有效的制度公正实施机制,实现经济人与公正制度的良性契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高校实行教育职员制是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的要求,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需要,对推动高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实施高校教育职员制度改革,应统一思想、制定《教育职员法》、建立合理的职级体系、加强考核制度建设,此外,还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高校化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也顺应了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其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准确把握高校化素质教育的几个关系,即科学化素质教育与人化素质教育的关系,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化素质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的关系对于高校化素质教育的理念构建、思路探讨以及实践探索有着重要的指手意义。近来,国家教育部又提出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要实现“三提高”,即:提高大学生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大学的化品位的格调。高等学校化素质教育正在向纵深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自2011年12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在结合本辖区民族成分、社会管理及服刑人员特点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更好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应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新疆维稳大局统筹安排;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垂管进程宜快不宜慢;尽快制定《社区矫正法》;明确社区矫正工作的执法主体;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培养讲政治、懂业务的合格人才;建立社区矫正专项经费机制,保证社区矫正工作落实到位;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做到矫正工作的无缝对接;建立类型化矫正制度,完善针对性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20.
The war on cancer has been waged for nearly 40 years, yet the cancer burden remains high, especially among minority and underserved populations. One strategy to make strides in the war on cancer and its disparate impacts is to increase the diversity of the cancer research workforce. We describe an approach to recruit a diverse population of future cancer researchers from 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population at a minority-serving land-grant institution. Specifically, we have addressed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Given the dearth of published reports of undergraduate cancer courses, is it possible for undergraduates at a land-grant institution (rather than a research or medical institution) to successfully learn cancer biology from a lecture-based course? Can we develop a template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by others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an undergraduate cancer course? Can such a course stimulate interest in careers in cancer research? Based on a learning gains analysis, students were able to learn cancer content and related skills, and based on student surveys, students'' interest in cancer research was stimulated by course participation. We have identified aspects of our course development process that were critical for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cour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