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昕 《大学生》2013,(21):71-71
正记得当年毕业留校的时候,我去学校人事部门办完入职手续,然后回系里报到。走进教学楼,迎面撞见带了我们整整四年、可以说是看着我"长大"的辅导员。她一见我,脱口就来了一句"徐老师",生生地把我吓了一跳。虽然带着玩笑的意味,但是猛地被自己的老师喊作"老师",还是令我惶恐不已。我愣在那里,不知该怎样应答——一定是那时落下的毛  相似文献   

2.
我经常称自己为"乡村土八路"。在我的眼里,城市的老师属于大兵团作战的"正规部队",我在乡下教学,是"游击队",研究的是"地道战"、"地雷战",常常是"不见鬼子不拉弦"。我这个人,天生就土里土气,现在虽然在省里做教研员工作,但总是"绅士"不起来。一位同行对我说,有个老师问他李元昌长得  相似文献   

3.
介绍老师外貌当小学生的时候,只因写错一个字,我被罚站一小时。班主任要我们写一篇介绍老师外貌的作文。本来应该是"老师有一张瓜子脸",可是我不小心写成了"老师有一张爪子脸",结果……  相似文献   

4.
愤怒的小鸟     
这个星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两个作文题目,一个是"愤怒的小鸟",一个是"植物大战僵尸".在网络上非常火的游戏,居然要我们拿来写作文.知道了作关要打十多次才能过.哎,看着那些小鸟不停地跳上弹弓,飞出去打倒那些建筑物,画面上不停地出现"Game Over",我想我何年何月才能打通关啊.一个多小文题后,我一下子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留守儿童,是我们班里的"老小"。"老小"这个名字是老师起的,每次听到老师同学们这么喊我,就觉得好像是家人在我身边一样,心里暖暖的。我还有23个哥哥姐姐,他们叫"老大、老二、老三……老二十二、老二十三",这些名字都是老师按照我们年龄的大小起的。老师说,她姓"老",让我们都跟着她姓"老",就像是她的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6.
我和曹勇军老师认识是在2006年秋.其时,在马鞍山召开"苏浙沪皖新语文圆桌会议",大会组委会谬邀我作为两个专家之一,作有关中学语文教育的报告.  相似文献   

7.
我知道,"好老师"是个很古老的话题,但在我心里,它永远新鲜,再读千遍也不厌倦。新鲜,源于不间断的"刺激",源于一提及"好老师",便一股脑儿涌到眼前的那一幅幅拨动人心的画面——2008年"十一",我参加了一个特殊的师生聚会:老师已年逾古稀,学生比他也小不了几岁,且是一水儿的女士(原是  相似文献   

8.
正我与管老师有"半面之缘"。之所以说是"半面",是因为我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听过他的一节作文课,见过这个作文教学独树一帜的语文老师,而管老师一定对茫茫人海中的我没什么印象。寒假的时候,我的师傅王林波老师给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读管建刚老师的《一线教师》。我带着初见管老师的那"半面之缘",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窦桂梅老师是"新生代"特级教师的领军人物。短短几年时间,从《再见了,亲人》《秋天的怀念》《圆明园的毁灭》到《晏子使楚》,从"三个超越"到"三度",窦桂梅老师越来越成为争议人物,毁誉不一。就在《晏子使楚》之后的座谈上,窦桂梅老师又语惊四座——"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文本我解读",招来一片非议。  相似文献   

10.
老师的谎言     
我从小就口吃。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伸出四个手指问我是几,结果我将"四个"说成了"地个",惹得老师和  相似文献   

11.
有关探索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技巧很多,但大多脱离不了学生在老师的精心辅导、周密计划下"按部就班",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注重写作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需",使学生"想写""愿意写",激发"三趣",使学生由"厌写"变"乐写".让学生尽情地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充分体验生活,从而有效地将学生从"要我作"的被动状态过渡到"我要作"的主动状态中来.  相似文献   

12.
学生千篇一律的克隆作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取材选材无新意。学生写妈妈大都写"冒雨送伞到学校"或者"半夜送我上医院",写老师即是"熬夜在灯下批改作业",再不就是"老师为我补课",诸如此类,选材无新意,跳  相似文献   

13.
<正>黄济先生是我恩师的恩师,我是黄济先生的徒孙,亦是先生的学术助手。2011年8月,我进入北师大学习,师从石中英教授,并开始担任黄济先生的助手。初见黄济先生,我称他为"师爷",先生以为不妥,希望我称之为"黄老师",而先生实为我老师之老师,故我不敢"从命"。先生略加思量,建议去掉"黄老师"的"师"字,改称其为"黄老"。先生对我的称呼最初为"小于""同志",后来也称我"贤契"或"小鬼",不同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考场作文很多是"瞎子作文",要么是瞎想,充斥文章的是虚假的违背生活真实与逻辑的情节;要么是瞎写,故事陈旧,媚俗老套。一说到师生之间,立马就是"我"生病,老师来补课",我"感动得要掉泪,不小心碰掉了一本书,老师弯腰捡,掉下一张纸,"我"一看是  相似文献   

15.
期末,我接到肖老师呈交给班主任的"三年级各班信息技术考核成绩表",只见表中成绩一栏除了"优""良""及格"以外,还有一种叫"加油"。当时,我有些疑惑,便询问肖老师表中的"加油"是什么意思。肖老师说"加油"就是原来的"不及格"。从我懂事到现在,只知道成绩不达标就是"不及格",就是"挂红灯",而肖老师却如此变革了一下,我咋就没想到呢?  相似文献   

16.
音乐老师在很多学生眼里是副科老师,音乐课在很多老师的眼里也是一门"玩儿的课",没什么讲的,而真正要把音乐课"玩转"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特别喜欢音乐.我感到音乐中包含着许多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美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学生"打小报告",指的是学生在背后向老师反映其他学生的不是,向老师反映某些学生的问题.有许多学生看到某些学生做错了事,讲错了话,觉得向老师"打小报告",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而且很有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在一般老师的眼里,都易把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看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其实不然.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正确引导和妥善处理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如何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学生"小报告"的现象,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现提出一些看法,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熊振鸿 《师道》2012,(11):60-61
李镇西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关键词是:人文情怀。从去年开始,我一直关注李老师的博客,关注《中国教师报》上的"镇西随笔",我感觉到李镇西老师是深具"人文情怀"的一个人。无论是对朋友,对同事,还是对学生,他总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尊重的心、赞赏的心去对待。我想,凡与李老师交往过的人,一定会有这方面的同感(只可惜我还没有与李老师见过面)。有这样一份"人文情怀",人心所向,就在情理之中。"遇到"李镇西先生,是一名教  相似文献   

19.
<正>对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兵"来说,就"备课"而言,不但耳熟能详,而且是有感而发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教小学低年级语文。一天,校长和我说下周有外地的领导及骨干教师要来听一节课,学校暂定你来承担。我战战兢兢地应允下来。先是组长召集本组人员商定讲哪一课,后是教导主任提原则要求,再后来是全体语文老师拿初稿,作比较,讨论出一个初步的方案。我把那节课的方案拿复写纸写了十来份发给有资历的老师,让众人找毛病、"挑刺",定下了讲课的"坯子",用现在的时髦说法就是"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20.
友人讲他曾参与的一个心理游戏给我听,很有意思. 游戏是这样的:一排人站在老师面前,老师喊"一",大家向左转;喊"二",大家向右转;喊"三",大家向后转.谁转错了,就得蹲下,大声说"我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