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性教育是持续终生的教育。3~12岁阶段是儿童性教育的重要时期,家庭是该阶段儿童接受性教育的重要来源和场所。本文在对3~12岁儿童家庭性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3~12岁儿童家庭进行性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0~3岁婴幼儿相关领域的研究少之又少,人们一直认为0~3岁婴幼儿并没有做好社会化的准备,而对他们实施相关的教育引导也是毫无意义的。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养人忽视早期亲子互动的价值,或不懂得如何与年幼婴儿互动,甚至怀疑每天对着只知道吃睡和哇哇哭的孩子讲话是否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对进行什么样的性教育,大体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是青少年需要性知识教育,但更需要性道德教育;二是性教育是性知识教育,与道德无关;三是既要讲性知识,又要讲性道德,也要讲避孕套。可见性教育的根本分歧在于把性道德放在什么位置上。综观欧美和亚洲主要国家地区近几年性教育的演变,不难发现:无论是教育内容或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基于性别角色理论,通过设计故事与被试访谈方法,探讨3-6岁儿童对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的认知发展问题。借鉴Crick(1996)研究范式,采用2(攻击者性别:男/女)×2(受攻击者性别:男/女)被试内设计的访谈故事材料;以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105名3.5岁儿童)和35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为6岁)共140人为被试。研究发现:3-6岁儿童能自发凭借特定性别角色信息系统推论出关系攻击与躯体攻击;3-6岁儿童对攻击性与性别关系的认识存在着年龄与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张正美 《山东教育》2004,(33):10-11
教育事业是根的事业。在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对象已从3~6岁延伸到0~3岁.0~3岁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3岁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特有的规律,因此,0~3岁儿童在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方面都有特殊性和差异性,0~3岁儿童的教养工作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既熟悉又陌生的课题。我园作为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合作项目实验基地之一,成立了学前教育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6.
3~6岁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与性别角色偏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实验测试法,选取了72名被试,分为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各24名被试,男女各半.研究者通过性别恒常性测验和性别角色偏好测验,验证了柯尔伯格性别认知发展理论提出的性别认同性、性别稳定性以及性别一致性三个阶段发展的线性模式.在考察性别、年龄与性别恒常性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时,研究者发现性别恒常性发展的年龄效应非常突出,但性别恒常性水平的高低与性别角色偏好之间并没有出现如柯尔伯格理论所假设的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0~3岁是人生的起步阶段,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0~3岁儿童的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认识不足,许多0~3岁儿童的教育方案成了幼儿园教育方案的简化,忽略了0~3岁儿童独特的发展特征和需要。本文拟就通过介绍美国专家的研究,为我国0~3岁儿童的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借鉴。一、出生头几个月所有婴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需要和状态时刻在发生改变。成人必须敏感地回应婴儿发出的不断变化的信号。通过这些相互回应的交往,婴儿开始关注外面的世界,因为有秩序的世界值得他们去关心。刚降临人世…  相似文献   

8.
所谓早期教育.从狭义上来说是用科学的教育办法,根据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教育环境的影响和教育。0—3岁是人一生发展的初始阶段和奠基阶段。近几十年来,对早期教育的个体发展作用与社会效益的研究表明,早期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个体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由此.早期教育应受到重视。我国从1998年开始把0—3岁这个阶段的教育.纳入社会教育的范畴。但事实上,0—3岁的儿童主要还是在家庭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9.
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语言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幼儿教师如何针对当前儿童语言教育问题,根据儿童的语言学习特征来积极改变教育理念,为他们的语言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是3~6岁儿童语言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11.
虞永平 《学前教育》2009,(12):12-13
0~3岁儿童的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众对0~3岁教育充满了热情和期待,研究者对0~3岁教育更加关切和投入,有些地方政府也在察看0~3岁教育的发展方向并谨慎介入。这些都是0~3岁儿童的福音。但从0~3岁儿童教育发展的实际来看,问题和困难还很多,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门艺术,是通过声音思维的。音乐思维是以乐音的运动形式进行的形象思维;思维主体对音乐的感觉、体验、理解并表达出来的能力,是音乐思维的体现。对于从胎儿时期就已接触音乐的幼儿来讲,利用多种音乐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感,活泼开朗的性格,更能发展其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其智慧及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一、第二学段的概率内容一再调整,但通过调查发现,小学数学老师普遍反映概率部分的内容难教,要么太容易,要么太难,对儿童的理解很难把握。学习概率,儿童要从已经习惯了的确定性数学思维方式向随机性数学思维方式转变,而这种转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96个幼儿谦让行为事件的类属分析,研究者根据幼儿实施谦让行为的目的或动机,将幼儿谦让行为划分为两类:非功利型和功利型。由于幼儿的谦让行为具有一定的他律倾向,因此幼儿教师在  相似文献   

16.
4~6岁儿童对合作本质的认知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幼儿阶段,儿童对合作的认识尚处于形式认识阶段,即对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几个人在一起”有了较为清楚、明确的认识,但对合作的一些内在、本质的特征。如共同目标和行为配合等的认识则明显不足;同时,在幼儿中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合作认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合作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合作本质特征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和明确化。  相似文献   

17.
对0~3岁早期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从事早教工作的幼儿园教师大多只有学前专业背景而无早期教育的系统学习经历,尽管大中城市也要求教师接受早教培训后上岗,但当教育对象从幼儿变成婴儿及家长时,教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8.
3~5岁幼儿交往策略的观察研究表明:幼儿交往大多发生在自由活动的情境中;交往过程中幼儿选择了不同的策略;策略不同其交往结果是不同的.研究告诉我们;幼儿的心理发水平制约了策略的运用;幼儿交往一般都能获得有效的结果.幼儿园教育应当创设条件,让幼儿有充足的低结构活动,充分的交往机会,以利于其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明 《考试周刊》2021,(1):167-168
文章先从阅读的重要性着手,分析了当前3~6岁幼儿家庭中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现状,揭示出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形式,并结合现有理论和实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0.
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在诸多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家庭教养方式是指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亲社会性的发展,反之,消极、对抗性的亲子关系则促使了儿童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