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有蜡染、刺绣、织锦、木雕、石刻、剪纸、编织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传统民间工艺的从业者大多是女性,特别是少数民族劳动女性,她们用双手创造的指尖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对于安顺蜡染来说,女性在民间蜡染工艺领域中不仅扮演着传承人的角色,也在工艺改进和创新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取比较研究法对蜡染技艺与文化的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贵州蜡染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借鉴国内外比较成功的文化产品开发经验的基础上,认为贵州蜡染文化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应采取多方参与的模式,注重政府、企业、社区及研究组织之间的内在协作机理,强调旅游产品在游客消费与文化体验之间的多层次表达,并应结合市场环境,积极打造贵州本土蜡染文化品牌,以此推动蜡染文化的传承保护和贵州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特有的原生态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近些年贵州蜡染的传承和发展陷入了低谷。论文分析了贵州蜡染传承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主要是从贵州蜡染以自身发展促保护和寻求法律保护等方面着手,力图使贵州蜡染艺术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黎族蜡染技艺面临失传,要传承黎族蜡染技艺,须保护和培养蜡染技艺传承人,重视蜡染技艺校本课程的开发,推动蜡染技艺在校园和课堂的教学传承。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冲突与融合日趋频繁,其中民族特色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及个性的文化,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的构成离不开地方特色文化.与其他民间工艺品一样,贵州蜡染除了美观,还兼具实用功能.在贵州盛产蜡染的区域,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不仅用于装饰美化生活,丰富人们生活的内容,更寄托了人们的愿望、情感与信仰等,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文章以《中华锦绣:贵州蜡染》第二章《贵州蜡染工艺》翻译实践为例,主要从5个因素(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阐述传播学5W模式对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的浸入,以期提升贵州蜡染文化的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6.
当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追求遗产的整体性、原真性和可持续的沿袭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文化因子。在安顺蜡染的开发保护中,只有传承人得到有效的保护,才能真正地做到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建立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是对安顺蜡染进行保护和开发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贵州蜡染     
《初中生辅导》2014,(21):F0002-F0002,F0003
蜡染占称“蜡缬(缬:Xié,染彩)”,它与“绞缬”“夹缬”合称我国的三大印花技艺. 蜡染顾名思义就是用蜡来作画和防染.蜡染是一种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人们于生活中不断传承和创造的具有人文和地域特色的民问工艺.蜡染工艺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纹样,其取材源于生活,创作充满想象力,艺术表达形式多样,主要以花、鸟、鱼、虫、植物等生活素材来作画;以素雅的色调、漂亮的“冰纹”展现蜡染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苗靛蜡染”校本课程实施从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出发,以校本课程多元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古老的苗族传统蜡染技艺与现代美术教育相融合,结合课内、课外的教育实践模式,着力提升孩子的美育、劳育素养及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孩子对苗族蜡染技艺文化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贵州区域就已出现行政建置。明清时,贵州区域的社会经济急遽发展,贵阳、安顺、遵义、镇远等重要城市在规模和建置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成为贵州人口密集的城市。贵州建省以来,贵州区域城镇的兴起均与经济、政治、交通重心的出现、设置、转移直接关联。经济中心的形成发展促进了贵州区域城镇化的兴起。贵州城镇兴起的历程,对推进贵州区域城镇化的进程和发展贵州社会经济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屯堡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为主题省社科联副主席徐静讲话安顺学院党委书记李彦西致辞省社科联副主席、贵州省屯堡研究会会长、安顺学院院长李建军主持会议2010年11月18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屯堡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屯堡研究会2010年会在安顺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贵州省社科联副主席徐静研究员,安顺学院党委书记李彦西教授,省社科联副主席、贵州省屯堡研究会会长、安顺学院院长李建军教授,安顺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铁,贵州民族学院副院长吴晓萍教授,凯里学院副院长徐晓光教授,安顺学院副院长令狐荣涛教授,贵州省屯堡研究会副会长、贵州师范  相似文献   

11.
陈全慧 《贵州教育》2011,(15):19-21
安顺是苗族、布依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苗族蜡染带着它古朴的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苗族、布依族服饰、银饰犹如一朵艳丽的奇葩,让人惊叹,让人痴迷,苗族芦笙舞更像陈年的美酒一样浓烈、醉人。安顺特有的屯堡文化更有着深远的历史,地戏可算是屯堡文化的精髓,古老、深邃而质朴,被称为我国古老戏剧的活化石。在安顺还有"黄果树大瀑布"、"龙...  相似文献   

12.
江雪慧,女,出生于1981年,2007年7月于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安顺学院艺术学院讲师,贵州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2009年参与“现代美术学视野下安顺蜡染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大众文艺》、《社会科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多幅作品登载于《美术大观》、《青年时代》等书刊。  相似文献   

13.
《贵州民族报》、《贵州政协报》、《布依学研究》、《安顺工作》、《安顺信息》、《安顺日报》先后发表了“花山,呼唤发展”、“花山,需要培育”、“花山,也在呼唤”等文章后,我和众多观注花山问题的学者甚为兴喜赞赏。特别是《安顺工作》编辑部对安顺区域内花山片区的社会经济作了全面调查研究后,提出的发展思路更是催人奋进。同  相似文献   

14.
古牂柯问题,是贵州上古史至今未能解开的大疑团。古安顺一带为贵州的腹心,早在几十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繁衍生息,从考古学家在普定穿洞、白岩洞和平坝飞虎山等古人类遗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古人类用火的遗迹,可以证明远古时期的安顺绝非蛮荒不毛之地。探求古牂柯问题,无论是对贵州历史发展的定位,还是对安顺历史的定位,其意义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牂柯问题成为了史学家争论的热点。对于"牂柯",贵州史学界或认为是国名,或认为是地域名、种族名。  相似文献   

15.
进入高铁时代后,贵州旅游发展一日千里.如何在高铁时代抓住机遇,打造安顺屯堡旅游的新篇章是摆在安顺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便捷的交通,构筑安顺屯堡旅游的快旅慢游体系,要在凝练屯堡旅游特色、提升安顺屯堡知名度、屯堡景区设施改造、综合优化旅游线路设计等方面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16.
黔北蓝苗女性传统服饰技艺包括形制、刺绣、贴布绣、蜡染等,传承的是民族记忆和情感,体现的是乐天达观、团结奋进、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传统等民族文化性格。开发和保护是蓝苗女性传统民族服饰技艺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贵州蜡染,亦被称作"贵州蜡花",它以优美的纹样、素雅的色调、工艺的区域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洪福远先生致力于蜡染事业已三十多年。早年,这位工艺美术家一直埋头对贵州各民族的民间传统图案进行孜孜不倦的收集、整理、研究,努力探索蜡染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独特的蕴含和表现力。改革开放以后,他进一步将蜡染艺术设计的目光投向中华民族博大精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设计中运用传统的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已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种时尚潮流。蜡染冰纹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遗存,在贵州悠久的民族蜡染文化元素中被视为蜡染艺术的灵魂。现代蜡染虽然与传统蜡染存在图案、色彩和风格等方面的变异,但其独特的工艺使得冰纹成为蜡染不变的符号。自然天成的蜡染冰纹散发出的艺术与文化魅力,在现代视觉审美中体现了远古与现代思想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黔中本土文化历史悠久,隋唐五代宋元时期是黔中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黔中地区已普遍进入农耕社会,酿酒、蜡染等手工业技艺精湛;佛教在黔中广为传布,儒学更为兴盛,迁谪文学别具一格;行政制度和礼法习俗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