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近两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大量产出,其中不乏高质量、现象级的节目,取得不错反响。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在文化传播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从不同阶段梳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了解如今其发展的状态;其次从目前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现状中总结出总体的创新特征;以此为基础,将目前有代表性的节目做个案研究,分析其创新路径,以给予同类型节目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曹立新 《视听》2024,(3):101-104
在全球化不断加深,外来文化不断侵袭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断层渐显,我国急需创作出优秀的文化类节目来改善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重塑文化记忆。《典籍里的中国》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优秀代表,通过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构建出一个从传统到现代、从典籍中国到现代中国的广泛的情动场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忆有着重要作用。《典籍里的中国》中个体记忆的呈现、仪式化表达以及场景内涵,为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化电视节目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构建的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多模态话语,经过具身传播实践,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跨媒介的多模态具身传播实践包含生产具身传播内容、创设具身传播场域、推动具身接受实践,能够激发受众的情感认同,从而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王泽晨 《视听》2022,(3):61-63
文化是一个国家休戚与共的重要纽带,而我国典籍记载的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所在.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典籍符号和人物符号的呈现,营造出中华文化的庄严仪式感;利用矩阵式仪式空间的设置,造就仪式活动的氛围感、真实感和认同感;运用沉浸式的仪式互动,加强观众对于仪式活动的情感体验.在仪式化传播的整个过程中,该节目建构了受众...  相似文献   

5.
杜俊容 《新闻前哨》2022,(12):37-38
随着媒介环境的演变,媒体迎来了深刻变革期,对于传统主持人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主持人身为社会公众人物,在其所属群体中担当着重要职责,其角色结构受多重因素影响。传统的单一角色式主持人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传播活动的发展需求和受众的多元审美期待,作为传播活动的专业工作者,他们亟需求新求变突破困境。文章研究发现,撒贝宁在文化类综艺《典籍里的中国》中大胆突破传统形式,从单一角色的传统主持人转变为多重角色式主持人,在主持传播活动中融入表演元素,与受众进行情感链接,灵活地推动节目进程,回归到舞台中央。  相似文献   

6.
丁奕丹 《今传媒》2022,(8):39-41
数字经济背景下,为推动文化类综艺内容创新与传统文化传播的发展,本文以“数字经济”为研究背景,以全新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研究对象,以文化类综艺内容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途径为研究方向,以创新性文化类综艺的研究意义、创新现状和创新困境为研究思路,致力于阐明文化类综艺、数字经济背景与传统文化传播的联系,以此推动文化类综艺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型理论技术性实践,以期为未来文化类综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央视文化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成功掀起了一股“典籍热”,论文从古籍阅读推广的角度出发,从平台、内容、宣传等角度探究融媒体环境下《典籍里的中国》如何成功实现古籍的大众传播。实践表明,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和新技术,以当代视角解构古籍,降低古籍阅读门槛,设置记忆点,有助于引发大众共鸣,促进相关内容的广泛传播,有效实现大众层面的古籍阅读推广。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军事典籍的自身特性与文化意义,使其成为当前社会的文化记忆。作为公共媒介产品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则是建构文化记忆的重要主体。《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再媒介化呈现、提炼“记忆封面”以及在展演技巧上进行情感动员与现世联结的方式,推动了《孙子兵法》文化记忆的形成,这为理解我国优秀军事典籍,向当代文化记忆的转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媒介在新时期承担着建构文化记忆的职能与使命,《典籍里的中国》作为一个平台,通过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在突破时空限制的基础上实现了场域对话和文化仪式建构,成为观众最喜爱的大众传播节目之一,并在建构文化记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传播仪式观视角,以《典籍里的中国》这一节目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并提出文化类节目建构文化记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余锐 《传媒》2023,(20):41-43
电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围绕青年受众主体地位,创新传统文化大众表达,展现中华典籍思想传承,凸显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满足青年群体多元需求。《典籍里的中国》依托丰富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多媒体互补、联动,实现多渠道立体传播,进而提升传播效能,强化青年群体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11.
12.
文化基因在塑造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模式和认知框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典籍里的中国》节目通过创新的节目形式、融合多种现代化媒介手段,将中华元典的文化基因注入当代的文化环境中。通过讲述典籍的核心思想和历史故事,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其中蕴含的集体记忆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3.
占琦 《声屏世界》2021,(10):29-31
文史类电视节目承担着文化历史传承的要责,如《上新了·故宫》和《国家宝藏》,因兼具文化历史知识传承与趣味性,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和口碑.怎样让历史动起来、文化活起来,是文史类电视节目守正创新的关键.《典籍里的中国》以典籍解锁文化密码,是通过戏剧还原历史的沉浸式传播,为观众讲述典籍背后的人文历史故事.节目使用穿越的艺...  相似文献   

14.
马莹 《出版广角》2021,(6):68-70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支撑.随着新媒体时代文化类创新节目的蓬勃兴起,在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汲取精神养分已成为国家和人民精神赋能的有益选择.文章以《典籍里的中国》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见微知著,分析该节目的文化价值,以及其在传播中华民族精神过程中的精神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0月13日,央视制作的《故事里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即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热议.2020年10月2日起,《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相比过去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该节目在表现形式、故事讲述方式和中国精神传递方式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本文在发展传播学的视角下,以《故事里的中国》为例,深入探究其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6.
屈小宁  余志海 《新闻知识》2023,(10):60-64+95
《典籍里的中国》是整合主流媒体和学界、演艺界等各方力量,连接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放大资源优势和传播影响力,而推出的全媒体创新表达的一档传播新样态的文化类节目。其创新传播的文化价值在于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加持中华民族的身份认知自觉、国家地域意识自觉、民族文化基因自觉和“命运共同体”多重典范自觉。  相似文献   

17.
王前慧 《视听》2022,(5):49-5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需要新的载体、策略和创新表达,从而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传播阵地.《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通过"典籍+戏剧+时空"的表达方式,构建出脉络清晰、叙事宏大的"典籍"背后的故事与文明,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  相似文献   

18.
媒介融合的深入和智能信息技术的升级,场景传播环境的形成和虚拟形象时代的来临为综艺节目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2060》作为国内首档虚拟形象类综艺节目,着力打造全虚拟沉浸式场景,通过从内容核心、科技赋能、媒介平台、受众参与四个方面探究节目的创新之举,助力新兴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融合发展,以便为此类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资参考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综艺节目是当下广播电视节目当中的主力军,其中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被誉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本文选取了当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分别从口语传播的主体、口语传播的内容、口语传播的形式等几个角度进行研究,以此折射出文化类综艺节目当中口语传播效果的基本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