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正确的新概念”最大障碍就是“错误的前概念”的干扰,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客观事实向“错误的前概念”进行质疑,只有对“错误的前概念”产生了动摇,才有可能使“正确的新概念”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2.
谭程 《广东教育》2014,(10):45-47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运动学问题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动力学问题时应明确以下要点:要点一、明确力与运动的关系.【要点归纳】在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应明确以下两个要点:1.建立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对力的概念更应明确.: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物体受力情况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其原因通常出现在对弹力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方面,特别是对摩擦力(尤其是对静摩擦力)的分析;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准确地把握,如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时,常表现出用矢量公式计算时出现正、负号的错误,其本质原因就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没能正确掌握,误以为物体受到什么方向的合外力,物体就向那个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4.
易错点扫描 在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节同学们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物体受力情况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通常表现在对弹力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方面,特别是对摩擦力(尤其是对静摩擦力)的分析;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准确地把握,如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时,常表现出用矢量公式计算时出现正、负号的错误,其本质原因就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没能正确掌握,误以为物体受到哪个方向的合外力,物体就向那个方向运动.其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常见错误.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当我们在讲授功的概念时常会进入"说文解字"的古典的教学轨道.于是,问题便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力的功是指力对运动物体的哪个方面有"功劳"?有"贡献"呢?学生们通常会错误地回答:对物体的移动(位移)有"功劳"和"贡献".其实,在物理的逻辑中物体发生位移是可以不需要力的,因为物体运动是可以不需要力的.我们在初中教材中关于功的切入角度很容易导致学生犯这样的错误.学习任何东西都应从它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形入手,功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形就是:恒力(与位移方向相同的恒力)做功.因此,按此恒力做功的公式"W=FS"来切入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初中的物理教材就是这样处理功的概念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初学者较轻松地把握住功的概念,并能很快地进行简单运用,在活动中去感受它,在运用中去熟悉它,至于它的清晰度和准确度就只能留到后面去发现了.  相似文献   

6.
一些教师反映力学不好教,学生反映力学难学.其原因是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或对教材不熟悉所致. 从人教社1987年新编的初高中教材可以看到,“力的概念”是逐步加深的.在初中物理第二章第一次提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初步概念;接着在“运动和力”的关系中又谈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最后在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章才明确地完善力的概念:即  相似文献   

7.
1.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才会运动B.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C.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图12.如图  相似文献   

8.
高中学生对超重与失重现象的认识包含了大量前概念,其中不乏如力维持物体运动的错误前概念,通过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与实验设置,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暴露并纠正这些前概念。  相似文献   

9.
许多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思维活动常常遇到障碍。教师对这些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如果做深入的分析,改进教学方法,有的放矢,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思维偏差,并给学生的学习不断注入信心,就能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下面以物理学习例,研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一、错误的生活经验对学习形成的思维障碍 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自然课以及在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这些先入为主的生活经验有些是正确的,对于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很有帮助,也有许多错误的生活经验。而错误的生活经验妨碍了正确的物理概念的建立,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物理中产生思维障碍。例如,在讲解运动和力时,许多学生认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会运动,停止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运动物体就停止运动,归于静止。这种看法来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0.
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他物体对它施加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惯性定律"。"惯性定律"亦即"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  相似文献   

11.
力是中学物理力学问题分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初中物理力学的入门知识,是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同学们应对力的确切物理含义要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力又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人们最初认识力是人类在劳动中通过肌肉紧张而感觉到的.墨子看到人们通过肌肉的动作,如举、推、掷、踢、蹬,可以使别的物体发生位置移动,从而归纳出力使物体由静而动,由下而上,由慢到快的原因(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是对力下的一个很准确的定义. 怎样才能判断一个力是否存在,如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这就要求同学们正确理解力的概念及其具体的物理含义.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力的概念呢?下面我们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永新县芦溪中学刘奋同学问:惯性和惯性定律有什么区别?惯性和力有区别吗?这个提问实际上涉及物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即物体的运动问题.在正确理论形成之前,人们一直认为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力的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本章知识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1)对物体受力情况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通常出现在对弹力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方面,特别是对摩擦力(尤其是对静摩擦力)的分析;(2)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准确地把握,如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时,矢量公式中的量常出现正、负号的错误,其根本原因就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没能正确掌握,误以为物体受到哪个方向的合外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运动.例1甲、乙两人手拉手玩拔河游戏,结果甲胜乙图1F1F2败,那么甲、乙两人谁受的拉力大?错解由甲胜乙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就像拔…  相似文献   

14.
一、引导学生对物理事实进行科学想象和概括 从物理事实出发,建立概念,这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如"力"的概念就是在分析大量物体间互相作用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通过推、拉、挤、压等作用方式,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这反映"力"的本质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动力学的任务是回答物体做各种不同运动的原因,即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具体说需要处理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知道物体的初始条件(初位置和初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也就是确定了物体的运动情况;第二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的力.解决动力学问题,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做好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弄清所给…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往往不能对物理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准确地把握,如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时,常表现用矢量公式计算时出现正、负号的错误,误以为物体受到什么方向的合力,则物体就向那个方向运动.本文通过对学生在解以下几道典型例  相似文献   

17.
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同学们常用头脑中的概念看待力和运动的问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举例辨析如下.例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运动,在物体上不一定有力的作用B.物体静止,在物体上可能有力的作用C.在物体上有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不一定有力对它作用猪解选人辨析本题考查要点是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郎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就要停止.”这种观点被伽利略、笛卡儿、牛顿等…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许多同学常由于受力分析不正确而影响问题的正确解决,在考试时会因此而丢不少分.那么如何才能少犯错误?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呢?一、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明确被分析的受力物体是哪个,只考虑受力物体受到的力,不要考虑它施加给别的物体的力.我们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全国各地历年中考物理试题,本意考点有三个.考点一力和运动例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就不能维持运动;B.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只能处于静止状态;D.力的作用不是使物体运动,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1993年,湖北省武汉市)分析与解牛顿第一定律明确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物体不受外力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选项A说法错误,选项B说法正确.因为在平衡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人们凭经验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直到三百多年前伽利略通过观察斜面实验推断出"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运动下去",才揭开了力和运动的真实关系,最终由牛顿利用逻辑思维分析事物得出惯性定律,确定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至此人类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就离不开了对力的分析。如何才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呢?下面具体分析。一、遵循规范的受力分析步骤选择研究对象→按照先场力(包括重力场、电场、磁场)、再弹力、最后摩擦力的顺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