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武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试对中华武术的价值作一综合论述,以利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有所取舍,更加充分地发挥武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中华武术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华武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 ,武术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试对中华武术的价值作一综合论述 ,以利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有所取舍 ,更加充分地发挥武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化学的知识和方法从结构功能角度分析了中华武术的经济价值。首先,论述了结构、功能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文化的“三层次结构”分析了中华武术相应的各层结构、功能与价值;最后对中华武术的经济价值的实现进行了各层次结构的理论分析,并对其实践运作进行了中层结构的比赛活动和各层结构的产业化市场两方面的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4.
武术与奥运可否兼容的历史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国际化、全球化的过程也是武术文化中蕴含的普世价值观被世界各族人民接纳、认可的过程.在挖掘、提炼武术文化中普世的人文价值时,标新立异、挖掘、提炼出一种不同于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的普世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寻找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契合与相融,合理地利用武术文化中与奥林匹克运动相一致的、已经被体育文化全球化实践检验过的普世价值来发展武术亦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5.
刍议中华武术对世界的馈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武术以其独特的价值功能和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从体育社会学和体育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华武术对世界体育所作的贡献进行了粗略的论述,并对武术如何更好地推向世界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中华武术价值取向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试图从哲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华武术满足社会需要发展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和论述,并找出了现代社会和人对武术需要的价值取向即中华武术的安全需要价值取向、健身需要价值取向、教育需要价值取向、休闲娱乐需要价值取向、竞技比赛需要价值取向、国际化需要价值取向,以期为中华武术在今后的发展中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使武术在正确的道路上向着满足社会需要、适应社会需要的方向健康发展,让武术的价值在社会中能更大程度地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7.
从"武术文化"的概况入手,分析了武术文化的传统性、民族性、开放性与教育性等特性,以期能为进一步认识与了解武术文化有所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当前武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武术现代化,进而提出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时代性与民族性共存,人文精神的体现成为其适应现代化社会,进行价值选择的标准。这一标准的确立,有利于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有利于武术传统文化造福于世界人民,丰富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9.
从“武术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入手,从武术教学与“武术文化”的教育性、武术的发展与“武术文化”的动力性、武术的国际化与“武术文化”的民族性、武术学习与“武术文化”的激励性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重视“武术文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形意拳作为中华武术的一个优秀拳种,其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形意拳与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分析研究,以利于人们在以后的认识过程中有所取舍,更好地发挥形意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中华武术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是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统一,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认同、相互并存、相互借鉴和利用。中华武术国际化是世界文化多元一体化的需要。中华武术国际化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弘扬;竞技武术全球化是实现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一种手段;要维系传统武术文化内核,又要超越传统武术文化;使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更适合中华武术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当代武术的文化软实力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站在大武术观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对当代武术的文化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武术自古以来即被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形象,富含民族文化底蕴,只是在近代社会变革中,由于主客观的双重原因,一部分武术文化发生断裂,一部分武术文化被误读,致使其逐渐边缘化。而今,要想让武术重回全球大众视野,即应彰显武术的文化内涵,发挥时代作用、续写武术的文化魅力,提升武术竞争力;同时要通过"正解"武术的文化,增加武术正能量、"守护"武术的文化,树立武术品牌意识等一系列举措来重新唤起及塑造当代武术的文化价值。最后指出,只有利用各种形式载体输出武术的文化,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助力。  相似文献   

13.
对“牛郎门”武术的特点与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牛郎门”武术是起源于民间的一种注重实战的拳种,体现了山东沿海地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尚武精神.对“牛郎门”武术的研究可以丰富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对群众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分析法、实验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在文化润疆背景下,立足于新疆高校武术公共课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通过教学实验探究武术公共课融入思政教育对大学生中华武术文化培育的影响,探赜武术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结果表明,武术公共课融入思政教育能够促进对大学生中华武术文化的培育,新疆高校武术公共课要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学校应不断完善校园武术思政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校武术育人条件;教师应加强自身武术文化素养,夯实武术课程思政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从价值观念、表现形式、科学性质等角度探讨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认为东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是武术入奥失利的根本原因。指出中华武术要在保持自己文化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当代武术的文化软实力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站在大武术观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对当代武术的文化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武术自古以来即被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形象,富含民族文化底蕴,只是在近代社会变革中,由于主客观的双重原因,一部分武术文化发生断裂,一部分武术文化被误读,致使其逐渐边缘化。而今,要想让武术重回全球大众视野,即应彰显武术的文化内涵,发挥时代作用、续写武术的文化魅力,提升武术竞争力;同时要通过“正解”武术的文化,增加武术正能量、“守护”武术的文化,树立武术品牌意识等一系列举措来重新唤起及塑造当代武术的文化价值。最后指出,只有利用各种形式载体输出武术的文化,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助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重对双节棍的文化特征及各种价值进行阐述,希望更多的人能对双节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不再单纯地将双节棍理解为一种武术技艺,而是透过武术技艺的面纱看到它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在当今社会呈现出的多种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武术文化的大众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作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冷兵器退出历史舞台,其价值发生了嬗变,其文化内涵的再现形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断裂。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对武术文化的大众化进行解析并提出建议,旨在为探寻武术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从历史角度寻求中华武术的当代发展之路,主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总纲,具体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民国时期张之江武术思想的主旨进行了历史的分析、具体的分析、发展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张之江的武术思想是在20世纪初无数仁人志士“拯救文化、拯救民族”的思想洪流中形成的;以强烈的爱国热情为精神支撑,由“强健身体,培育精神,拯救文化,复兴民族”组成的“强种救国”,是张之江武术思想的主旨,首先保存武术,其次发扬武术,是实现以上目标的主要举措;张之江武术思想的现实价值在于可以为解决当代青少年“阳刚之气不足”问题、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无法有效传承问题提供参考,可以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历史学等方法对义和团武术活动的史学价值进行研究,旨在对义和团武术活动的价值进行客观、科学的审视和评判。研究结果如下:① 义和团武术活动的三重文化向度表现为:“动以卫国,甘愿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的民族精神和“降神附体、喝符念咒”封建迷信思想。②义和团武术活动的史学价值在于: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拳术、器械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人们对“武术”认识发生了改变。③义和团武术活动的当代启示在于:汲取经验,破除武术“神秘主义”面纱,促进武术科学化发展;牢铸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铸魂,涵养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