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并且快乐地学习,成为“乐之者”,应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其重要条件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用下面几种方法去实践.  相似文献   

2.
赵小燕 《天津教育》2023,(13):67-68
<正>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独立与自觉学习的一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分析、自主探究的能力。《论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需要兴趣和自主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发现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索与学习发现事物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学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中心。初中英语课程的改革需要尊重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英语课程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教师而言,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根据青少年比较喜欢流行歌曲的特点,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一、巧用歌曲,闪亮登场,出奇制胜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歌曲导入新课,能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角色,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我在讲《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这一课题时,先播放歌曲《十六岁的花季》:吹着自在…  相似文献   

4.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提高觉悟、自觉行为的一把金钥匙。笔者在自然课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一、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有疑问才能激发认识事物的兴趣 ,才能产生解答问题的欲望。游戏对于小学生具有特殊的魅力 ,设计一些有趣并隐含疑问的教学游戏 ,可以帮助学生从好奇中产生疑问。如《教学人体的呼呼》一课 ,通过憋气游戏…  相似文献   

5.
孙景东 《现代语文》2013,(8):104-106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华罗庚说:"语文天生重要,是最基础的学科。"  相似文献   

6.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那么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结合我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浅谈几点我是如何在教学中利用中国元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  相似文献   

7.
在《实用汉语词典》中,“玩”的第一个义项就是“指参加使自己精神愉快的活动”。我所说的“玩”即为此义,只不过这个“玩”是与语文教学相关的活动而已。“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艰苦而复杂的劳动,怎么能在玩中学呢?”著名教育家霍懋征的“玩、道结合说”似乎为我找到了理论依据。“玩”而有“道”,变“苦”学为“乐”学,语文教学之极佳境界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把“乐学”视为教育的最高境界。“玩”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8.
现代心理学证明:人的兴趣是推动人去行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由于初中学生还保留着许多儿童时期的心理品质,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培养他们的兴趣尤为重要。下面就政治学科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 兴趣是心理特征之一,是指某个人在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第六>》)。可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陆芹 《成才之路》2009,(10):47-48
习作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教师对习作教学也是深感困惑。通过学习新课标,学习名师习作教学经验,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欲望,因此在习作指导前,要先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学生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一种需要,是一件一吐为快的乐事。为此,我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正式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何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本人进行了初步探索,其具体做法是:一、兴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例如,在教学“积不变规律”时,由27×3=81,…  相似文献   

12.
<正>文言文几乎占据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初中语文教学耗时较多、涉及知识点较广、能增加学生知识积累并提高文化素养的教学环节。然而,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普遍缺乏兴趣,学习效率较低。为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转变消极心态,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呢?我想莫过于兴趣,正如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感官刺激及自主参与等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覃淑熙 《广西教育》2012,(26):74-7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与提高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他们就会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一种直接有利于学习的行为动机。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传世名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最重要的潜在条件。 然而,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发展,要经过“好奇—求知—爱好”的三部曲。 一、激发好奇心理 学生的“好奇心理”是在教学的新颖刺激下产生的一种求知冲动,它好比是启动兴趣的阀门。我常常在开课之初借助电教媒体变抽象内容为生动愉悦的形  相似文献   

16.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具备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才能使他们有自主学习的欲望.  相似文献   

17.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的对象力求认识的一种倾向.这倾向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情感推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学习积极性,有了学习兴趣、有了求知欲望,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感受学习是一种享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思维,其思维影响其学知识,我们要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在享受中学习,这样就能够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那到底什么是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有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生理卫生教学中注意加强“四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只有乐学 ,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 ,如何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 ,使学生爱学、乐学 ,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一、悬念激趣从审题、解题入手 ,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提出问题 ,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 ,激发兴趣。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 ,在出示课题后 ,老师可故作惊奇地问 :“同学们 ,我们都知道 ,人有脚 ,许多动物也有脚 ,爬山虎是植物 ,它怎么也有脚呢 ?它的脚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