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理阻抗是影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重要因素。高校德育过程中个体产生心理阻抗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道德接受主体道德价值取向的模糊、学校道德教育的错位与失误、大众传媒对道德教育效果的弱化等。只有培养大学生自觉的道德社会化意识,帮助大学生进行道德心理调节,同时加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实现途径的干预,才能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道德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是全面的,系统的和深刻的,高校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来说,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养成其道德习惯,树立其道德信仰,从高校道德教育,教师,校园化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整合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互相剥离的状态,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整合,就方法论层面而言,必须坚持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整合的切入点,以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各自的互动为主要方式,以实现道德精神与法律意识向现实真、善、美的转换为指归,使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和保障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的内外价值得到应有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现象,过于追求享受,拜金主义严重,服务意识淡泊等等,已经对高校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道德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聂立清 《河南教育》2007,(12):29-30
对河南省5所高校进行的大学生道德及道德教育状况调查显示,高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不够,道德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和学生自身实际,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大学生对自身道德状况的总俺评价不高,不满足于现状正是改进和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前提和动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高校德育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不足与道德教育的乏力和偏误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就必须加强高校德育,使其在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中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与生态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社会化是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道德价值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价值体系中的边缘化,道德社会化理论的不成熟,大学道德教育理想图景的缺乏,以及缺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实践,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加强大学生社会化研究,建立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长效机制对提高人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简析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教育新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社会多变的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出现一些新问题,主要有生命道德、职业道德和性道德等。新的道德困惑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对大学生道德发展中新问题的忽略形成高校道德教育的盲点。大学生道德发展新问题要求高校道德教育要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波动,及时增添道德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对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尤为重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更高要求.文章从大学生生态道德理论教育、情感培养和实践体验出发,探讨了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学习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的过程,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理性人假设,大学生在接受道德暗示,进行非反思性选择和反思性选择的过程中,具有不断调适的特征,大学生个体通过理性预期和博弈达到适应系统的目的,并形成稳定的道德价值观.高校道德教育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思想,积极创设各种道德教育环境,提供道德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处理现实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冲突的过程中,增加对社会道德秩序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提升道德教育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道德信仰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具有坐标、动力、凝聚等作用.当前部分高校道德教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信仰的缺失,高校道德教育中缺失道德信仰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本体认识的片面与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错位.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建可以从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校园道德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道德社会化是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道德价值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价值体系中的边缘化,道德社会化理论的不成熟,大学道德教育理想图景的缺乏,以及缺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实践,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加强大学生社会化研究,建立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长效机制对提高人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信仰是道德的内在要求,道德信仰是实现道德实践性的精神动力机制,培育道德信仰是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高校德育在培育大学生道德信仰、提高道德教育实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消费道德教育环节薄弱,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道德现状亟待关注。因此,我国高校有必要关注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切实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大学生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道德。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晓虎 《江苏高教》2007,(5):105-106
随着网络在高校的不断扩容与普及,不少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出现了认知模糊、情感淡漠、诚信丧失等道德缺失和人格分裂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求高校注重强化个体网络道德认知、优化网络道德教育资源配置、深化网络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塑造大学生的健康网络道德人格,不断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调查发现,大学生道德需要与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偏离,道德期望与高校道德教育要求背离,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作者认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针对性不强的深层根源是长期忽视大学生道德需要,大学生道德教育与大学生道德需要严重脱节。确立大学生道德需要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基础地位,重构以大学生道德需要为核心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是切实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针对性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提升高校大学生道德思想素质,从整体上促进道德教育效果的提高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道德意识是人认识道德、遵循道德以及提升道德的前提条件,也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康德的道德意识观是以人的有限性为前提,将人的善性与恶性统一起来,相较于传统的正面善性教育,善恶共有性才是呈现在大学生道德现实中的普遍状态,应该受到高校教育者的关注。可以说,康德为我们探寻高校道德意识教育提供了一个更为切实的思考视角,不仅在理解学生的道德思想、道德行为上具有独特切入点,更在高校道德教育的实践中给予我们新的方向。以康德道德意识观为理论考察点,洞悉有限理性存在者的道德意识培育既能够补充和完善高校道德教育内容,又能够为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给予现实路径。高校道德教育是一个漫长且持续的过程,其道德教育目标不是培育纯粹善性的学生,而是培育能够在现实中不断对抗人性中恶的意志,克服感性偏好的消极影响,不断进行道德奋斗,使道德善性在自我道德意识中占据优先地位的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19.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是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有效的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形成的前提。现实道德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它们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对此,必须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和开展道德实践,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光  高小宽  吕亚慈 《考试周刊》2014,(59):150-15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在国家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新要求。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不相称,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十分必要。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要将法律法规的学习、关爱生命教育、社会道德意识教育融入到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