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习习惯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1.什么是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习惯是后天养成的一种固定的、机械地完成某种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习惯是后天习得的,但并不是所有习惯都是有意识地反复练习而形成的,有些习惯是在一些活动中无意识地机械重复某些简单动作而养成的。不管是怎...  相似文献   

2.
樊红 《教育导刊》2007,(10):56-57
生活方式是个体采取的行为和养成的习惯之总体表现。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利于个体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的总和。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构筑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习惯"在民主教育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个体——社会维度、心理秩序维度、价值判断维度的统一体。教育通过习惯来表现,教育的内在目的在于习惯或经验的养成,教育过程应该遵从习惯的形成机制和结构特点:重视理智培养,稳定心理秩序;立足于个体气质和性情特点,严格筛选社会习俗和经验;注重生活世界,优化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心理素质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养成诸多不良行为习惯。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共同矫正、预防、挽救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星星知我心     
星星姐姐,俗话说: "养成一个好习惯,可以受益一生。"可好习惯又是怎样养成的呢? 靖 边 金明 星星姐姐:好习惯分为无意识养成的习惯和有意识养成的习惯。无意识养成的习惯,主要受环境因  相似文献   

6.
内隐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品德的形成更多是无意识的、内隐习惯的形成过程。在内隐学习氛围下,会形成幼儿道德认知的缄默性知识,内隐学习的强有力性有助于幼儿道德意志深刻性的培养,内隐学习的抽象性有助于幼儿道德情感直觉性的培养,内隐学习的高选择力、高潜力及高密度贮存有助于幼儿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文章讨论了如何在幼儿的生活环境、幼儿的活动、教师和家长的言传身教等方面,有意识地以内隐学习理论对幼儿实施无形的品德熏习,使幼儿的生活本身的道德意境充溢起来。  相似文献   

7.
<正>习惯是什么哪,习惯就是一种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无意识,不受控制的,不自觉的行为,这种方式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的习惯对学生一生都有促进作用。一旦形成坏的习惯也是很难改掉的,这就告诉学生平时在习惯方面要持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不良思想认识。岂不知小善做多了,那就会形成一种好行为,好习惯。不是有人说  相似文献   

8.
习惯包括自然的反应倾向、自动化的动作和稳定的行为方式,包含个人和社会群体两个层面的含义。就个体而言,习惯与人格具有密切的关系。在静态的结构上,习惯是比人格更具体化,也比人格低一层的行为方式,是构成人格的基本成分。许多具体的习惯在个人身上有不同的组合方式,赋予个人独特的行为风格模式,这就形成了特定的人格。人格又不完全是由习惯决定的,先天遗传在人格的形成发展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个体行为习惯养成所必需的基础。从习惯到更为稳定的人格特征的转化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重复并进行相应的拓展迁移。  相似文献   

9.
生活方式是个体采取的行为或养成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它受到风俗习惯、化信仰、个性特点及经济条件的制约,能够对个体的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林美兰 《小学生》2011,(5):42-42
养成教育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心理的养成、行为规范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养成、创新精神的养成、艺术兴趣的养成以及其他素质的养成。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小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非常重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下面我们来听听这样一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11.
刘珍艳 《山东教育》2005,(33):49-50
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被视为幼儿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探讨幼儿健康行为的建立、改变和巩固的规律是幼儿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幼儿知识经验较少,对自己的身体缺乏认识,独立生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差,若能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则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行为模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都是父母和爷爷奶奶手心的宝贝,因而得到了非常多的宠爱,使孩子们养成娇惯的习性,甚至有的父母注重孩子学习,忽略了道德的培养,导致了幼儿目中无人的个性。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孩子的良好的礼仪行为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教育、学习慢慢养成的,因此要培养幼儿礼仪习惯,需要老师、家长做好榜样,并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让幼儿时刻学习礼仪知识,会用礼貌用语。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顾子玲 《教书育人》2001,(11):24-25
小学思品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思品课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功能课。思品课老师应从远处设想、近处设计、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环境实际,加强行为引导和培训。但现行的思品课教材,不可能做到针对各地学生的实际,也无法把瞬息万变的社会信息及时补充进去,因而内容往往离学生的个体生活较远,这样势必影响教学的实效,根据这一实际,笔在从事多年的思品课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在目标不减的前提下,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学校养成教育的要求,不断改革教学内容,自编教材进行授课,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无意识心理是少年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原因。少年学生的无意识心理具有鲜明的二重性 ,对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存在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应当不断开发和利用无意识心理中的积极因素 ,抑制和改造其消极因素 ,使少年学生的道德习惯既有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积淀 ,又富有新鲜的时代内容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专生无意识心理的形成作了分析,并指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 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本文讨论了学习习惯概念的实质及其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并从元认知、认知方式、个人行为动力因素及教师等社会背景因素的角度, 讨论了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一般机制, 指明了学习习惯养成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习俗是某一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群体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习惯和风俗,是世代相习的群体生活模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心理习惯等。在习俗里不仅积淀着社会群体的生活习惯、伦理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而且一定社会群体的习俗也会通过潜移默化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对其成员的生活、言行、观念等方面产生一定的约束效应。因此,习俗作为“人的一种内在的无意识动因”,是个体的下意识行为和其它行为的“过滤器”,是个体行为内在和自觉的调节者。军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一个担任特别使命的武装集团,军队对其成员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阿坚  张明珠 《文教资料》2007,(17):185-187
一、调查目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目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为了解当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和特点,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我们对漳州市芗城区巷口中心校小学生学习习惯进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9.
赵堑 《湖北教育》2005,(11):58-59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行为倾向。养成体育习惯的人,在生活里会根据所处的环境和条件,自发地进行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快乐。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主动和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积累千万,不如养成好习惯。”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习惯是人的行为的自觉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能自觉地按一定的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人的很多习惯是受周围的环境影响,在无意识中形成,但却是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