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性质1 焦点F是物体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如图1,当物体从A 向F移动时,像变大,即物体在B处时的像比在 A处时的像大.当物体从C处向F 处移动时,像变大,即物体在D处时的像比在C 处时的像大.性质2 当物体沿主轴方向移动时,物像  相似文献   

2.
平移变换     
在平面内把图形F上所有点按一定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形成图形P的几何变换,就是平移变换,简称平移.一般地,称F‘为F平移变换下的像,F称为F’的原像.  相似文献   

3.
例1 在凸透镜前有一个物体,当它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移动10cm时,它所对应的像却远离凸透镜移动了30cm,那么( )  相似文献   

4.
这里介绍解几何题的几种方法,供教学和自学时参考.一、平行移动法在平面上取有方向的线段NN’(用箭头表示),NN’上给出任意线段长α.设A是平面上任意一点,使线段AA’有方向NN’以及长度α(图1),于是,我们说点A在NN’方向上平行移动距离α,得到A’点,简单地说,A点经过平行移动得A’点.对于一个整体图形F,它经过平行移动也能得出一新图形F’.所谓F作为一个整体的平行移动,就是F的全部点都在同一个方向平行移动一个距离α,即是F与F’上的全部对应点的联结线段都是平行的和相等的.如果图形F’是从图形F平行移动出来的,那么通过相反方向的平移,从F’得到F.这样,一对图形在平行移动下,一个图形是从另一个图形得来的(图2).  相似文献   

5.
<正>一、原题呈现题目(2015年苏州市中考题)如图1,在矩形ABCD中,AD=acm,AB=bcm(a>b>4),半径为2cm的⊙O在矩形内且与AB、AD均相切.现有动点P从A点出发,在矩形边上沿着A→B→C→D的方向匀速移动,当点P到达D点时停止移动;⊙O在矩形内部沿AD向右匀速平移,移动到与CD相切时立即沿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高中物理补充练习题中时常出现关于透镜所成像移动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这类问题做一系统讨论、归纳,总结出规律,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关于透镜所成像移动的问题,常有这样两类:一类是当物体沿透镜主轴移动时,像也跟着移动,比较像和物哪一个移动得快;另一类是当物体沿主轴匀速移动时,像是否也匀速移动。这里利用透镜成像公式,分别讨论上述两类问题。 先来讨论物体沿着透镜主轴向着透镜(或离开透镜)运动时,是像移动得快还是物移动得快,以凸透镜为例。  相似文献   

7.
张世伦 《物理教师》2000,21(8):32-33
某教学参考书中有这样一道关于透镜物像“变动”的问题: 当物体从远处移近凸透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当透镜成放大实像时,像移动的速度才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B.只有当凸透镜成的是实像时,像移动的速度才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C.只要透镜成像,像移动的速度就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D.只要透镜成放大的像,像移动的速度就一定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该书附解析过程如下: 由 得 只要m>l(正立的放大虚像与倒立的放大实像),v(像)一定大于v(物).所以该题答案为D. 笔者认为上面的分析过程是错误的.因为,…  相似文献   

8.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为地球运动示意图。读图1,回答1~4题。30°40°50°40°甲乙N图21.当地球运行到A点时,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A.我国北方进入雨季B.南亚进入雨季C.好望角炎热干燥D.巴西高原一片葱绿2.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和返回的日期之间A.地球由F向G方向移动,速度愈来愈快B.地球由E向H方向移动,速度愈来愈快C.地球由F向G方向移动,速度愈来愈慢D.地球由H向E方向移动,速度愈来愈慢3.当地球运行在G点时A.亚洲大陆等压线闭合,数值中…  相似文献   

9.
l.三个特点①光心:透镜的中心,凡通过该点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②焦点:跟王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即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③二倍焦距点: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2.三个关系:①成实像时,物和像分居凸透镜两侧.②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实像时,当u=Zf时,物和像之间的距离d=V最小;当>一Y时,d>V.3.三个推论:①凸透镜成实像时,当U变小时,像和。都变大;当U变大时,像和。都变小.②凸透镜成虚像时,当U变小时,像和。都变小;当u变大时,像和。…  相似文献   

10.
由复数加法法则可知,两个复数相加的几何意义是把加数中的一个复数对应的点进行有规律的平移,平移后得到的点对应的复数就是其和。利用这一观点解决有关复数问题更简捷。 依据:z=x+yi,z_0_a+bi(x,y,a,b∈R)由复数加法法则知z+z_0=(x+a)+(y+b)i 结论:复数z对应复平面内的点z,点z+(a+bi)是把点z沿实轴方向移动|a|个单位(a>0时向右移动;a<0时向左移动)再沿虚轴方向移动,61个单位(b>0时向上移动,b<0时向下移动)得到的。 本文称这种方法为平移法,下而举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 例1.如果复数z满足|z+i|+|z-i|=2,求|z+1+i|的最小值。 解:由复数的几何意义知复数z为以A(0,-1),B(0,1)为端点的线段AB,而z+1+i表线段AB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线段A′B′,(如图所示),而|z+1+i|最小值表线段A′B′上的点到原点的最短距离,即|z+1+i|_(min)=|OA′|=1。  相似文献   

11.
1.物像移动方向的关系(1)物体沿主轴方向移动若物体成实像,当物距u增大时,由成像公式知像距v将减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一致. 若物体成虚像,当u增大时,|v|也增大,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也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与平移、对称有关的问题是全国各省市每年中考的热点题型之一,然而,很多同学在见到此类题型时总是"模模糊糊"或"张冠李戴".为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解决此类问题,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征,总结出简单易记的口诀,现介绍如下.平移口诀:左右X,上下Y;正方向加(+),负方向减(-).对称口诀:关于谁,谁不变.说明:左右移动针对的是横坐标,上下移动针对的是纵坐标;向正方向移动用加法,向负方向移动用减法.关于谁,谁不变,指的是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不变;关于T轴对称的点纵坐标不变;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纵坐标都变.例1(2011年广东肇庆)点M(-2,1)关于x轴  相似文献   

13.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和“化学反应方向”都属于化学热力学研究范畴.而一个反应在条件一定时只有一个热力学方向.对于一个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改变影响其平衡的一个条件时,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其移动的方向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平衡的移动是一个过程,可以根据化学反应等温式,利用K与Q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一、几何知识在光学中的应用 1.对称性:平面镜成像作图时经常用到. 例1 如图1所示,一个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成像,设光源不动,平面镜以速率μ沿OS方向向光源移动,镜与OS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则光源的像S′(图中未画出)的移动速度为多大?  相似文献   

15.
图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1所示,在图上找出相应的日期,就可知太阳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如5月1日时,太阳位于北半球,正在向北移动。二、判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在以太阳为中心的公转示意图(图2)中,要判断 A、B、C、  相似文献   

16.
像位置与观察情景间的关系湖北省武汉市汉南中学高永山由平面镜和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点、像点—一对应,不因观察情景的不同而改变像的位置.而下面两实验现象使学生疑惑不解.实验现象1通过水面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时,观察方向与水面夹角越小,看到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  相似文献   

17.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通过绘图讲解这一难点,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较好。在绘图时,以某一经线的纬度为纵坐标,标出赤道(0°)、北回归线(23°26′N)、南回归线(23°26′S);以时间为横坐标,标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及次年春分、夏至六个节气(如图所示)。一、引导学生学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边讲边绘,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曲线(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从A至B,即每年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从B至D,即每年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经过…  相似文献   

18.
凸透镜的两个分界点是指凸透镜物距的两个分界点 :f处和 2f处 .它们既是分界点 ,同时又是两个极值点 ,f处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也是放大率m最大的点 ;2f处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也是成实像时 ,物像距离L的最小值点 ,此时m =1 .充分地认识和利用凸透镜这两个分界点能使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这一难题得到简便地解决 .一、像的动态变化∵m =|v|u =像长物长,∴在物长不变时 ,m越大则像长越大 .例 1 有一物体从离凸透镜无限远处沿主光轴向光心移动 ,物体经透镜所成的像的变化情况是 (   ) .(A)先变…  相似文献   

19.
结合指纹图像点方向和块方向给出一种点块结合的指纹图像方向信息提取方法.对指纹图像分块,对块中的每一点利用点方向法求出该点的方向,统计该块八个方向中每个方向上像素点的个数以确定本块的块方向,该方向即是指纹纹线的走向、块的中心点像素的方向.鉴于文中述及的计算点方向的算法相对简单,提高了算法的运行速度;同时,采用点块方向结合的处理方法,对于方向信息的突变也能进行较好地提取,去噪能力更强,提取方向更准确.实验表明,与点、块方向法相比,该方法所求方向的错误率及噪声点对所求方向的干扰概率均大大减小,平均比点方向法降低了87.8%,比块方向法降低87.4%,对原始指纹的质量要求不高,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20.
在铁路、公路、城市道路测量、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中,经常需要已知线路上或线路外的点的坐标,反算对应的桩号及到线路中线的垂距,该问题的解决主要是如何计算动点移动的步长,对于点位在线路中线左右侧,动点移动的方向是不一样的,由此造成动点移动的步长有正有负,提出一种计算动点移动步长通用算法——坐标变换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