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熟语的定义和种类,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熟语是那些由于人们经常地使用(由说到写)而约定俗成的形象化或概括性语言,现代汉语中的谚语、格言、歇后语,属于熟语范畴①。有的认为熟语是一些含义丰富,人人理解的现成话,能够使语简言奇,增加表达的效果,按照各个熟语...  相似文献   

2.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是高考语文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而熟语的考查,实际上主要考查成语,且强调的是在动态语境中考查成语的使用,即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强调语境在成语分析中的重要性,既考虑成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文考虑它的感情色彩、词义轻重、范围大小等。如何应对高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考点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对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50例成语作以透析,以期从中得出一些启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地球上的动物一直是人类的伙伴和朋友。所以大概每种语言中都有与动物有关的熟语。(以下简称“动物熟语”)泰语和汉语也是这样.这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熟语。作者从泰语工具书中共查到了720条动物熟语.从汉语工具书中找到了5430条动物熟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熟语分类又多.所以.汉语动物熟语的数量远远多于泰语动物熟语.阅读和...  相似文献   

4.
一、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2007年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包括熟语)使用题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的更好的问题,能力等级为D级,即能够表达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语文高考考试说明》新增了“熟语”这一考查内容,那么什么是熟语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的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不尴不尬、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熟语的两大特点:①结构上的稳固性,其构成成分一般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②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一般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使用中一般并非实指“周瑜”“黄盖”。熟语主要…  相似文献   

6.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高考语文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而熟语的考查对象,主要是成语。自1992年高考考成语。已考了15年,它强调的是在具体语境中成语的使用。因而我们不仅要勤查成语词典,知道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还要讲究技巧,了解成语的使用对象、语法功能、感情色彩、敬词谦词、一词两用,避免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7.
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词语”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不仅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的运用三项,题量较大,而且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和写作等项都会牵涉到词语运用。《考试大纲说明》(广东卷)对该考点的表述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要求为“表达应用E”级。具体考查两个层面的能力:(1)正确理解词语,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2)正确使用词语,即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需要注意的是:考查不仅有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近年各地试卷此题的考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2010年高考也可能出现综合考查的命题,或者在语言运用题中穿插考查。不管命题形式是否会出现变化。大家一定要坚持扎实复习,做好语言积累,以不变应万变。下面分类型讲解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笔者发现,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的学生不知道报纸杂志中出现的熟语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正确理解教师讲课用到的熟语,影响了听课效果。现在语文高考对熟语也有考查,许多学生因为判断和理解不当,不能得分,从而影响了语文成绩。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地判断和应用熟语呢?  相似文献   

9.
2009高考除上海、江苏、福建、安徽四省市外,其他省市都考查了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大多为(D),题型均为选择题,由此可见,这一题型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此,笔者以2009高考词语(熟语)辨析题为例,谈一谈这一题型的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什么是"熟语"?该怎样备考呢?一、熟语特点所谓"熟语",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形式。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熟语具有下列特点:1、结构的稳定性。熟语的结构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可乱加改动。如"胸有成竹"不可改成"有竹成胸"。  相似文献   

11.
冯璐 《语文天地》2010,(2):17-18
《考试说明》中对词语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能力层级为D级。从近几年高考来看,题型较稳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1卷,分值3分,或考实词、虚词。或考成语(包括熟语)。实词、虚词无论单出还是合二为一、考查重点都放在近义词辨析上。  相似文献   

12.
2004年《考试大纲》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修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字之改。大大扩大了词语这一考点检测的范围。所谓“熟语”,指固定短语,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惯用语、俚语、歇后语等等。  相似文献   

13.
杨秀建 《新作文》2004,(6):47-48
2004年考试说明中关于“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点,明确指出包括熟语。关于熟语,《现代汉语词典》中揭示了内涵,没有揭示外延,《辞海》将这两点解说得很清楚:语言中固定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且要以其整体来理解语义。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由此可见,熟语是个大概念,惯用语是个小概念,二是属种关系。作为中学生朋友.对成语、格言、歇后语了解较多,而对惯用语知之较少,故本专门解说惯用语。  相似文献   

14.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有些熟语(尤其是成语)派生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感情色彩也出现了两面性,这种多义性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近年高考试题中这类熟语屡次出现,不少考生由于对此类熟语的意义掌握不全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致把题做错。本文拟就常见的多义熟语作一归纳和分析,以帮助考生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熟语是一种语言中最富有民族性和历史、文化内涵的部分之一,也是较难理解的部分。如果要把英语中的熟语翻译得准确、生动、优美,就应该有意识地用汉语中的熟语来翻译英语中的熟语。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熟语”做如下解释:“只能整体应用,不能随意改变其形式和成分,往往也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的固定词组。如‘一叶知秋’‘东虹日头西虹雨’‘猫哭老鼠——假慈悲’等。”在清楚了什么是熟语之后,我们还应该知道熟语的范围是什么。以上例词中我们知道“一叶知秋”是成语,由此我们清楚熟语的范围包括成语。除此,谚语(一个巴掌拍不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歇后语(芝麻开花——节节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惯用语(露马脚/碰了一鼻子灰)、俗语(天下乌鸦一般黑/兵败如山倒)也都属于熟语的范围。在长期的生活和生…  相似文献   

17.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2013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新课标版)规定的考试内容,熟语的考查以成语为主,而且考查频率高,那么归纳起来成语的考查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褒贬误用、搭配不当、用错对象、不合语境、谦敬错位等方面。命题形式以客观题选择题为主,复习中要熟知这几种类型并积累大量的成语,准确辨析它们的意思和用法,以便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18.
【例题精选】 下列各项中的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儿时看戏,我一听到台上的锣鼓响。尤其听到前面大人们的叫好声,就会急得跳脚,矮人看戏,只有干着急的份儿。  相似文献   

19.
从2009年高考的情况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重点仍在成语。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春秋鼎盛、崇论宏议、言不及义、耄耋之年、特立独行、林林总总、笔走龙蛇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刊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再一次提醒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既要理解这些成语的意义,更要注意语境(句子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成语、谚语、歇后语是相声中运用最多的熟语成分,在相声的运用中有三个特点:(1)利用语境造成庄谐反差;(2)高频率地重叠使用增强谐趣效果;(3)正用歪用结合。它们又都有其个性特点,歇后语的幽默效果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