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郝世宁 《邢台学院学报》2010,25(1):38-38,44
河北邢台方言和普通话在语法方面差别不大,句式方面的差异更小,但还是有一些这样那样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体现在“把”字句、“被”字句、比较句、疑问句和可能补语句中。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是个多民族的社会,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也多种多样、各有特点。语言学家根据不同标准把语言分成了不同的类别。汉语依照不同标准有了不同的归属:按照形态分类,汉语属于“无形态语言”(或叫词根语);按照来源及亲属关系的语系分类,汉语又属于“汉藏语系”。之所以把汉语归为“无形态语言”,是因为汉语的词无论单说还是与别的词结合,都没有形态变化,也很  相似文献   

3.
依照方言分区,新县方言属于中原官方,有着一般中原官话的构词特征,如儿化、重叠、后缀等等。但是新县方言在这几种构词方式上有着一些较为特殊的词语产生,如异读别义,儿化可改变词义,重叠可表语体色彩,后缀包括“子”缀、“货”缀、“哒”缀、“不拉叽的”等几种。  相似文献   

4.
安康方言在句法上有几种特殊句式,既有关中方言色彩,又有西南官话的渗透影响.与普通话句法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临川方言中的几个特殊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川方言的词汇自成独特的系统,它既有对古汉语的保留,又有对其他方言的积极吸收。通过对“间、厝、堆、头、封、到、餐”几个特殊量词用例的分析,不仅揭示了临川方言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了方言的某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宿迁方言中有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其中有一种既非词语的构词形态亦非构形形态的特殊动词重叠结构,是正反选择问句中省略"不"的一种特殊表达。另外,宿迁方言被字句标记词有"被"、"给"、"来"、"挨"、"撩"等多个,与普通话的用法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8.
四川方言中的“NP+好1+好2+V+啊”这一格式,是一种普通话中没有的特殊感叹句,用来表示说话人赞叹谈论的对象。这种以“好1”为标记的特殊感叹句与普通话中以“多(么)”为标记的感叹句比较,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式中NP与V的同现关系主要有明同现、暗同现和反同现三种。  相似文献   

9.
固原方言作为方言的一个分支,与普通话相比在语法上有其独特性,其中特殊的程度补语句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形成了固原方言极具特色的语法特征。本文以固原方言中特有的几个程度副词为例,介绍几种固原方言中的程度补语句。  相似文献   

10.
西安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美、扎、能、太、很、冷、蛮、生"在用法上各有特点,与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有很大差异.本文将着重分析这几个程度副词的特殊用法并归纳其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巩映梅 《现代语文》2009,(12):85-86
固始方言是河南信阳方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其归属于北方方言的中原官话。由于特殊的区域文化背景,它兼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特征,呈现出交融性的特点。本文试从称代词、助词“的”两个方面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南阳方言中有三个特殊的否定词"白"、"嫑"、"侯",加词缀后构成三组否定词。它们多与动词或形容词组合,表示不同程度的否定,一般表示劝诫或禁止,口语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在单县方言中有几种句式与普通话有所差别。本文主要从语言事实出发,对单县方言中的被动句、双宾句、疑问句、比较句、处置句、因果句等句式进行了较为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平面镜、凸透镜成像这类题目清新、灵活,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其解题方法往往也有多样性.我从实际教学中,总结出“翻”、“倒”等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汉越两国自古联系紧密,在越南语中留下了大量源自汉语的借词,这些词语经过越化,成为越南词语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从构词形式上看,越南语中汉语借词有以下六种越化模式:完全借用汉语词形;调换语素顺序;缩略汉语原词;增加越语语素构词;更换语素;借用汉语语素构造新词。  相似文献   

17.
浙江安吉县分布着众多客籍方言岛,它们大多有其特定的分布地域和历史。其中湖北方言岛分布广泛,使用人口也较多。通过考察该县联民村的湖北话,可以清楚地看到湖北方言岛的语言生活和方言保持情况。方言岛与其源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存在许多共性和差异。从系属角度来看,安吉湖北方言岛属于西南官话。  相似文献   

18.
"孰与"是一种特殊的比较构式,基本义为"X跟Y比,怎么样";"孰"一直是疑问代词,有两种用法:疑问人称代词小主语、形容词性疑问代词谓语;"与"是介词,同时隐含动词功能;"孰与"在《战国策》中体现出同形异用:用于比较询问、比较反诘问,比较之后询问的是优劣得失或抉择态度,在反诘中体现的是主观取舍;这说明战国秦汉之际问句的表现手段已经很高明。  相似文献   

19.
贵州方言以西、东、南几大类型为最大的分类特征 ,其根源在历史沿革。黔东南“苗疆”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导致其在贵州方言分野中的特殊地位 ,有关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包括方言在内的贵州历史、文化等研究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0.
贵州方言以西、东、南几大类型为最大的分类特征,其根源在历史沿革。黔东南“苗疆”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导致其在贵州方言分野中的特殊地位,有关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包括方言在内的贵州历史、文化等研究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