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米戎  刘乃义 《出版科学》2012,20(5):32-34
结合校对软件使用情况分析校对软件的优势与不足,应人工校对与校对软件互补,人工校对后再用校对软件校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语言专家和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开发更高级智能的校对软件做了一些构想和展望。希望该软件不仅具有能够对文稿中的语言文字错误,如标点符号、错别字、语法错误等予以识别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对文稿的句子和段落作出分析、解构和分析评判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新闻窗》2005,(1):37-37
贵州民族报1月1日第7版《负心汉横眉冷对结发妻/七旬爹怒诉逆子泪涟涟》一文,由于编校工作粗糙,差错或疏漏较多。差错如“淋沥(漓)尽致”,“变本加利(厉)”,“这2个月杨永萍究竟是怎样渡(度)过的?”疏漏如“哄骗70龄的父母”,一般应讲“70高龄”或“70岁”;“一起带到回”,应为“带回”;“今年6月28日”,应为“去年”;“赶去了家门”,  相似文献   

6.
谈人机结合校对中校对者的自我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计算机在出版活动中的普遍使用,在出版物中所产生的致讹因素也与过去铅排稿所造成的致讹因素有了很大的不同。过去铅字排版致讹往往是由于排字工人在捡字时,拿错了正确的铅字周围的字而造成的,或是在排铅字的时候出现了倒字等现象。这种错误在计算机排版中往往不会出现。机排录入过程中多采用的是五笔字型输入法,其致讹原因往往是象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作者从一名基层发行机构的练习生起,经过刻苦努力,经历了多项工作的锻炼,直到担任《中国出版年鉴》主编、编委会副主任的艰辛历程。他从工作实践中认识到校对工作的重要性,对当前的年轻编辑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校对软件的出现是好几年以前的事情了。在人工校对之外,辅以计算机校对(运用校对软件校对)的确可以查出一些字句的错漏,达到进一步提高文字编校质量的目的,相信已被业内的大多数人认可。可是迄今为止,出版单位真正运用校对软件辅助人工校对的还是很少,是软件开发销售商们宣传他们的产品的力度不够吗?不是。事实上他们总是利用各种场合推介他们的产品。是大家不了解、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吗?笔者认为也不是,因为了解和使用一个校对软件是简单的事情,既烦且累的校对工作也由不得他们把新生事物拒之于门外。那么是什么原因阻碍校对软件的推广应用呢?笔者认为这里面有软件本身和与之相关的问题,也有软件用  相似文献   

9.
10.
校对软件是编校人员工作的好帮手,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因为许多编校同人都在使用它.如何认识校对软件、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是理所应当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高编校效率:将“优化”理念注入日常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琳  刘晓涵 《编辑学报》2016,28(4):359-361
编辑工作任务繁重,保证稿件质量的前提下也要完成稿件的数量,作为期刊编辑在整个编校工作流程中应具备“优化”理念,挖掘触手可得的常用工具和软件的“利用潜力”,避免将时间浪费在耗时、利用工具即可减少“人力”的碎片环节的重复性劳动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结合编校工作实践,对责任编辑在处理通读编辑的修改、疑问时应秉持的态度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责任编辑在处理通读编辑修改的文稿时,要认真严谨,仔细甄别,尊重而不盲从;在处理通读编辑的疑问时,不可草率,应“勤”字当头,认真核查补缺.  相似文献   

13.
论书刊出版的编校分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汪碧蓉  杜玉环 《编辑学报》2002,14(5):365-367
从界定编辑与校对的职责出发,阐述编校分开的出版工作模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版成本,是书刊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由于书刊出版单位管理体制和市场方面的原因,部分期刊出版单位采取编校合一的出版工作模式仍具有合理性.从长远看,编校分工将不局限在书刊出版单位内部,而是在社会范围内实现.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科技期刊应正确认识并实施编校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金海 《编辑学报》2012,24(6):576-577
针对综合性科技期刊采用"编校合一"时容易出现"编辑加工与校对工作一人包揽"的现象,认为其一定程度上源于对编校合一的认识不足。指出编校合一时进行互校是现代校对基本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编校工作中的推理行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赵文义 《编辑学报》2004,16(6):407-409
为进一步提高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分析学术期刊原稿中潜在性错误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着眼于工作实际,从细微之处入手,指出了消除这一危害的有效途径--推理,并结合典型实例说明在编校工作中运用推理的条件、方法及步骤.这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编、排、初校合而为一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郝拉娣  关伟  刘琳 《编辑学报》2003,15(6):416-417
通过对大连地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编、排、校合而为一的调查,探讨这一编校制度的意义。认为编、排、初校在机上一次完成可减少编辑工作中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发展的一个方向。对目前抑制编辑在机进行编、排、校工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关开澄 《编辑学报》2009,21(3):220-221
针对获得国家期刊奖和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的科技学术、技术期刊在执行<量和单位>国家标准时存在的诸多错误或不规范之处,分析了出错的3个原因,提出了强化量和单位编校工作的5条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东信 《编辑学报》2011,23(4):316-317
举例说明英文参考文献审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指出审校英文参考文献时需要重点把握的3个方面。给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排版技术条件下的编校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国剑 《编辑学报》2004,16(1):44-45
分析当前科技期刊中的常见编排错误.认为在计算机编排技术条件下,编校人员疏于文稿的编校、不熟悉编排系统是形成差错的根本原因.编校人员应具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努力学习现代出版业务知识.  相似文献   

20.
刘韬  韦轶 《编辑学报》2018,30(4):404-405
针对期刊编辑部门在稿件编校过程中仍较多依赖人工编校、纸笔办公的现状,尝试使用一种新的稿件校对方式。在操作中采用OneNote软件+“手写笔”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实现了编校过程中的无纸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为期刊编校工作全程无纸化操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