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将"新闻,也就是预告性新闻,严格说,"将"新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为了便于表述,我们姑且把一些将要发生的事实称为"将"新闻。从读者需求的角度讲,"将"新闻能满足读者预知的心理需求;但从另一方面讲,由于不确定性因素,一旦"将"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发生变化,很可能使媒体陷入失实报道的尴尬境地,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损失。因此媒体必须对"将"新闻从严把握。选题应慎重对"将"新闻要精心筛选,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媒体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各类媒体越来越多,这也使媒体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对于新闻采写工作来说,要想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一定要在选题及策划方面狠下功夫,但目前一些新闻采写人员对选题及策划的重要价值缺乏足够认识,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新闻采写中选题及策划的重要价值基础上,重点就如何科学、系统、有效开展选题及策划工作,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为促进新闻采写更具有科学化和效能性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4):7-13
《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报道,是新闻史上一个巨大的成功,也是调查性报道的典范之作,关于其新闻成就已被非常充分地认识和阐释。然而,在传统的研究框架下,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夸大和扭曲,从而呈现出单一的"媒体对抗政府"的神话色彩。本文梳理了水门事件作为一个"媒体神话"的形塑和解构过程,解析水门事件中一些被遗忘和忽视的重要因素,再度审视和评价水门事件对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新闻业尤其是调查性报道的影响,并藉此观照今日调查性报道的一些新闻操作与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媒体必须不断进行新闻创新才能发展,而新闻创新必须首先做好选题策划。媒体没有选题策划就没有定位,就没有方向,就没有报道深度,就没有报道广度,就谈不上内容为王,就没有话语权,必然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得过且过、无关痛痒。不认真、不持续做选题策划的媒体其结果必然是被边缘化。传统媒体本已步履艰难,再不创新无异于坐以待毙,唯有新闻创新才是媒体生存发展之道。本文针对新闻采访选题策划进行简述,对选题策划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层的新闻工作者如何进行新闻理论的研究?回顾《媒体合作与新闻舆论合力》一文的写作,我得出这样一点体会:新闻理论论文要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寻求突破,在新闻思维与理论思维的碰撞中升华。多年从事新闻采编业务,使自己不知不觉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凡事习惯以新闻的思维去审视。启动新闻思维,从新闻实践的“热点”问题中寻找选题,可以说是新闻实际工作者进行新闻理论研究的一条捷径。新闻思维具有求新性、探究性、敏捷性、联想性等特征。正是新闻思维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为新闻工作者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思维利器。《媒体合作与新闻舆论合力》…  相似文献   

6.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工作就好比是场旷日持久的战役,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是——不断创作出更多精品。时下,不论报道模式、采访工具、传播途径等怎么改,这些都是形式的变化,其本质还是对新闻作品的传播。作品来源于新闻工作者,只有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走转改"这一利器,才能抓到活鱼,创作出更多读者和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正视问题不松懈随着"走转改"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一些体验式采访、接地气的新闻陆续出现在各级媒体上,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晗 《新闻前哨》2013,(6):75-75
话题新闻是新闻改革年代纸质媒体应运而生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话题新闻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新闻表现形式,成为许多媒体全力经营的品牌"。它具有其他新闻体裁所不具备的一些特色和优势,是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报道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新闻形式。、"话题新闻以平视的视角和传统的深度报道区别,又以思维的张力和传统的调查新闻分离,再以灵活的阐释和传统新闻述评迥异"。从新闻实践效果来看,这种新闻形式接近群众,贴近  相似文献   

8.
一、精确新闻的概念在新的报道形式中,"精确新闻"应是比较成型的一种。一些报纸也使用不同的名称,例如"公众调查"值得指出的是,若将"精确新闻"称作"调查新闻"是不妥的,在概念上混淆了不同的新闻报道形式在英语中有两个词:Probe和survey,翻泽过来都可称为"调查"但前者是指一种深入的探查,在媒体上使用其意是调查性新闻;后者则指公众调查,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精确新闻"。调查性新闻在西方新闻的概念中,已有特定的含义,是指那些经过记者深入调查而产生的揭露性报道,也有人称为揭丑性报道。如1972年《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导致了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兼具深刻性、调查性、过程性、解释性而深得观众或读者厚爱的深度报道已成为一些媒体制胜的法宝之一。在具体实践中,深度报道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不容忽视。深度报道要有开放的宏观思维。一般来说,传统的新闻报道多为一事一报的微观新闻,而深度报道则不同,它往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媒体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竞争压力的增大,为了"抢新闻"、提高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和看点,一些反映社会问题、社会阴暗面的批评报道、调查性新闻等开始充斥各媒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之前时政报道不接地气、创新力不够与指令性要求过多有关,那么当前,就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以"走转改"的要求和做法,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宣传味道过重、表现形式不佳),达到有效宣传目的。力争做到"时政新闻要有厚度、经济报道要有深度、民生新闻要有温度、宣传报道要有尺度"。具体地说,就是时政新闻按新闻规律办事,突出新闻性,压缩会议和领导活动的程序性、简报式报道,突出其中的新闻内容;民生新闻要体现人文关怀,呈现民生幸福,要有任务、故事;经济新闻要有内涵,突出具体做法、经验,减少成就性的概念式报道。增加体验式报道、系列报道、主题报道,这是摆在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新闻栏目前的一个既传统又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沈芸 《新闻实践》2003,(10):24-25
社会新闻已成为媒体抓住受众"眼球"、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但是,认真审视当今传媒所热衷的社会新闻,就会发现,在"度"的把握上,一些媒体进入了误区:一味地迎合受众的口味,一味地媚俗,从而丧失了应有的品格和立场。最近,出现了一些报纸、电视以大篇幅、纯记录的方式,报道跳楼自杀事件的新闻,产生了负面的社会效果。那么,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大众传媒中的主流媒体,该不该报道社会新闻?主流媒体要守住阵地,把握导向,同时赢得受众,突破口在哪里呢?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新闻的内涵和外延什么是社会新闻?业界的基本共识是:反映社会生活中有关的社会问题,包括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社会风尚、生活情趣等等,都可归入社会新闻的范畴。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历史上一些黄色小报和某些西方新闻观的影响,加之当前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媒体对社会新闻的选择处理进入了误区:一是有人以为凶杀、猎奇、怪异、色情就是社会新闻,以为越耸人听闻越有轰动效应。于是,一些单纯的追求感官刺激的报道,一些"星、性、腥"的社会新闻就屡屡出现。还  相似文献   

13.
怎样才能在调查性报道中避免引发新闻官司?笔者结合一些重大调查性报道案例,从报道心态、证据意识、写作技巧和发稿窗口四大方面,浅析调查性报道的"四要四不要".  相似文献   

14.
调查性报道是对新闻事实的深入挖掘,旨在向人们展示新闻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它需要记者尽职尽责地展开调查工作,将新闻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在合理尺度内呈现给受众。真正的调查记者要怀有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审慎对待报道的选题和调查环节,既要质疑求证、深入挖掘,又要兼顾平衡、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5.
对报道策划的扭曲理解,使一些媒体将策划变成了对新闻事实的导演与干预,颠倒了新闻反映者与新闻事实之间的关系,记者成了新闻事件的制造者;策划时不看对象,只是根据自己的一厢情愿去策划,对受众需求的了解仅是经验式的,选题是自己感兴趣的,至于受众是不是感兴趣,就不得而知;从报道的选题上看,一些媒体似乎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报道策划的时候,不是本着解决问题出发去分析问题,而是着眼于大暴露或者是屈从、迎合于受众的低级趣味,在打擦边球上下功夫;对于事实或问题本身的研究不足,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从而抓不住一件事实…  相似文献   

16.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新闻界的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众意识:铸就精品的奠基石会议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报道形式、选题到内容上,仍嫌“老套”。为了让我们的广大普通百姓能从会议报道中快速地、清晰地、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受众意识。其中关键要抱定一个宗旨:把会议变成“新闻”,让读者一口吃到“馅”。会议不等于新闻,如果把会议比作…  相似文献   

17.
苏枭 《新闻窗》2014,(6):82-82
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调查性报告,以其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身份、采访制作的投入之大、对问题深入剖析之深、逻辑缜密、叙事完整、细节充分等特点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加之电视媒体的鲜活、多样的传播方式,使"调查性报告"的社会价值、现实意义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本论文以中央电台新闻评论部的调查新闻节目其中一期《新闻调查——陈丹青出走》为例,分析电视媒体如何呈现"调查性报道"。  相似文献   

18.
"电视调查性报道就其严格的意义来说,是指电视新闻媒体独立开展的针对损害公共利益却又被势力集团极力掩盖的行为所做的调查报道,并通过电视媒体公布于众的新闻类型."①"电视新闻调查节目的基本特征是故事化的叙事结构和以记者为主导的话语机制".②因此,不同于其他报道形式,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出镜记者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些媒体的"性"致如今是越来越高了,即便用"性"趣盎然和"性"致勃勃这样的词来形容也不为过。像"杜蕾斯全球性状况调查报告"、"2003年十大性新闻"、"大学生性健康状况调查"、"包工头欲开‘性福’培训中心"、"希尔顿娇女性爱录象网上热卖"、"木子美性爱日记"之类的报道,再加上一些含有性暗示的广告,以及美男美女作家们"天不亮就分手"的一夜情连载小说,如此众多的媒体"性"产品使读者想不看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海量、快速成为新闻传播最明显的特征。然而,人们在浏览了大量的新闻"快餐"后,对深度调查性报道仍是青睐有加,渴望更详尽地了解焦点、热点事件的前因后果。比如生态问题一直是民众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浅析《黑龙江日报》为雪乡砍树叫停追踪两年的两次调查性报道,阐述写好调查性报道要过"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