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弃了独自呆在小屋的时间,却亲眼目睹了蝴蝶的美丽,面对人生中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是否选择过放弃?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略分析各种人生境界说,认为最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就是达到人生主体与自然、社会及作为客体的人生等客体世界的和谐统一.这个境界是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自由境界.自由境界与真善美是相通的.因此,自由与真善美是最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文章按冯友兰先生的“四境界说”,从低到高排列将人生分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产物。文章通过对这四种境界的具体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境界及道德观,同时分析了“天人合一”的认知方式及其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论是现代中国颇有影响的一种理论.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评价大都是否定性的.本文不同意这样的评价.作者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生和道德的实质,比较合理地反映了人生境界由下而上,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逻辑进程.因此,它是一种值得基本上肯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人生境界的形成取决于人的觉解与客观基础两个方面。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过于强调觉解,忽视了人生境界形成的客观基础,即人的需要、社会环境与社会实践,因而不能为提升人生境界指出一条有效的实践路径。马克思主义认为,要提升人生境界,除了坚持觉解工夫之外,还应满足人的需要、改变社会环境、强化社会实践、开展境界教育。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先生是研究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的一代宗师,在他看来,人生问题是哲学家们的课题,哲学家不能离开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去玄谈,而应关注时代,关注人类的灵魂。因此冯友兰先生在他的《新原人》这本书中提出了人生四境界的说法,他认为人生境界,就是人对生活的体悟和思辨。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音乐审美对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提升人的精神,增强人的修养,通达更高的人生境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田家炳。一个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家喻户晓的名字。与公益事业、教育事业紧密相连.它是奋斗的象征、实业的象征、慈善的象征、公益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陈锋 《培训与研究》2001,18(2):37-39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中西方历史上的两位圣人,本文把苏格拉底以至善为本的人生境界观和孔子以仁、义、礼、中庸、内省等为核心内容的人生境界观作些比较,以揭示中西方人生境界观的异同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从小就立志“读奇书、交奇友、著奇文、创奇迹,做个奇男子”。毛泽东的人生追求与体验,人生行为与结果是统一的。本文从多侧面论证了毛泽东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计孟佳 《新读写》2013,(10):62-62
小沈阳说:“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是啊,人生匆匆,短暂又漫长。信步人生旅途中的你,是否已经体会到不同的人生境界呢?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是20世纪中国著名哲学家,人生境界说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人可能达到的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受儒家、道家、佛家三种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在这三种文化的综合影响下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具有不同的人生境界。这些变化都与苏轼所接受的文化有很大关系,是在其文化底蕴的作用下产生的,也是其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之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先生(1895—1990),字芝生,是中国现代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对于中国化的学习和研究而言,人们赞美冯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意思是,后人完全应该也完全可能胜过冯先生,但是却不能绕过冯先生,因为那样不但必然要多费力气,而且容易走弯路而难以深入堂奥。人们还感叹,冯先生的观点你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但你不会不明白。  相似文献   

19.
人是通过其心灵来感知和把握这个世界的,世界在人的心灵中的存在方式或状态即我们所说的“境界”,因此,人从其存在的意义上可以被界定为一种境界性的存在。人的心灵的超越本性决定了人的人生境界处于不断的提升过程中。“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引导人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人生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境界不同,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便不同,因此,促进人生境界的提升是教育本真意蕴的体现。人生境界的形成是主客观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教育对人的人生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叶朗 《家教指南》2016,(6):36-40
文章从人之需求的三个层面入手,揭示出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关于人生的最高境界为审美层面,即人的精神生活。审美活动可以引导人们有高远的精神追求,进而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