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战争年代,有个女人到沙漠中的军营去探望丈夫。不久,丈夫被派出差,她一个人被留下了。风不停地刮着,周围是陌生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没有人和她说话。她难过极了,写信向父亲诉说痛苦,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见了烂泥,一个却看见了星星。”从此这两行字铭刻在她心中,使她的整个一生为之改观。写作指导审题立意的关键是把握父亲的回信的含义,“一个看见了烂泥,一个却看见了  相似文献   

2.
男人和女人相爱四年,爱得很深,可是,女人老是怀疑男人是否真心爱她,因而迟迟不愿与男人结婚。有一天,男人实在忍不住,大胆地向女人求婚。女人说:在我答应你之前,你必须回答我几个问题,但绝对不许撒谎!男人点了点头。于是,女人就问男人:你爱不爱我?”男人说:爱。”女人问:“如果我死了,你会不会陪我一起死?”男人说:不会。”女人有点失望地问男人:“那如果我明天就死了,你会怎么办?不许说假话!”男人想了想:忘记你,继续生活。”女人很失望,感到男人爱她还不够,于是离开了男人。两年很快过去了,这期间女人也试图找一个坚实的肩膀靠一靠,却始终…  相似文献   

3.
唯一的收获     
母亲常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母亲说她更喜欢秋天,看着自己种下的希望结出果实,心里很安慰。我不知道母亲在春天播下了多少种子,而秋天又收获了多少果实,但我知道,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苦了一辈子。母亲的苦源于她嫁错了男人,也源于她和那个男人所生下的三个孩子:大姐、二姐和我。那个男人,也就是我父亲,是个嗜酒如命的人,天生懒惰,脾气暴躁。他经常打家里的女人,也打我,但从我上初一以后,他就没碰过我。因为我是块读书的料,村里人说我将来会有出息,会飞出这穷山僻壤。他听了很是高兴喝更多酒,回家就拿母亲和姐姐们发泄。…  相似文献   

4.
马德 《八小时以外》2014,(1):119-119
人的美好,最怕被沦陷。《百喻经》里讲到一个故事。有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十分漂亮的妻子,他很爱自己的妻子,可谓情深意切。然而,妻子却另外有了情人,她想抛弃丈夫,嫁给她喜欢的男人。于是,她悄悄跟一个老婆婆商量,说:“我要离家出走了,你买一个女尸,等我丈夫回来,就说我死了。”老婆婆趁她丈夫不在家时买了个女尸放在家里。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一篇关于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采访此时的杜拉斯已是两鬓斑白的妇人.却依旧是颇具争议的文坛奇葩.本文的作者莱斯利·加里斯拜访了她在巴黎的住所两人在那幢昏暗狭窄的公寓里进行了一场轻松的谈话.神经质的表达方式.幽默刻薄的言语.内心的纠葛——似乎,我们不曾如此近距离地聆听这个女人。正是这些群活的话语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真实的杜拉斯。  相似文献   

6.
有人在我的博客里留言,说是"一个法国的电视采访",题目是让小孩子解释什么是爱情。小孩儿说:爱情是两个人要一直拉着手不让结婚戒指掉下来,因为戒指很贵……看到这则留言的时候,一女友正跟我讨论"情感备胎"。按照她的"先进"理论,任何男人跟任何女人,只要在一起生活超过三年,就会出现"性厌倦"。到那个时候,男人就很容易移情别恋,所以女人一定要提前给自己准备"情感备胎",免得将来被打个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由于她在不同阶段主导心境的不同,造成了她的词风在不同时期的各不相同。她的词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少女生活、情爱生活、女丈夫时期。每个时期的词风有继承亦有差别,但都有愁绪蕴含其中。不管是女儿时期的活泼灵动,还是女人时期的缠绵相思,亦或是女丈夫时期的飒爽豪气,都离不开女性婉约词的本色,因而成就了别具一格且流芳千古的易安词。  相似文献   

8.
四姨     
我的四姨,是个很奇怪的女人。 她们村子里的人都说她奇怪,她文化不高,只上到初二,可却偏爱看书,一个家庭妇女看书是要被人嘲笑的,何况她嫁的男人那么老实本分。  相似文献   

9.
曾经遥想在70岁时,还能写诗,还能爱。当然,如果能活到那个古稀之年。那时,正迷着杜拉斯。也知道,杜拉斯,不是每个写作的女人,都能模仿的。是的,就是这个开头,曾经让我倒背如流:"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  相似文献   

10.
两性观     
★“好吧,你可以当将军,我当士兵……不过你得听我的。”——一对即将结婚的新人在“婚后谁当将军谁当士兵”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最后他决定做出让步时对她如是说★在因特网世界,你的女朋友可能是一位男性,而你的男朋友可能是一位女性,这很痛苦,但你得接受。——一位网虫的无奈★缺乏爱的一生,哪怕再长,也没有意义。——一位作家如是说★婚前的男人是汽车,女人是加油站;婚后的男人依然是汽车,而女人却成了收费站。——身陷家庭烦恼的男人如是说★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必然有一个女人;一个不成功的男人后面,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女人。——近来流…  相似文献   

11.
“做人不易,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常有人这样感叹。更有人发出了下辈子不再做女人的铿锵誓言。可我却知道是这样一个女人,且是个名女人,不但没有诸如此类的慨叹,而且还乐滋滋地,执着地做着女人。在父母眼中她是个好女儿,在丈夫眼中她是个好妻  相似文献   

12.
1、序言:孙犁创作中的女性意象这是一个永恒的故事:男人和女人. 面对只有“两个人”——男人和女人——的人类社会,作为人类历史印迹、自身生活映照、精神创造物的文学作品.永远地讲着这个故事,数千年的男性中心社会使作为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更具有她复杂而丰富的内在语言:关于她、关于创造她的母体——作家,特别是这个作家是一个男性的时候。故事的讲法有许多,分析故事的方法也有许多.对于文学创作中作家对待异性的态度以及由此导出的关于异性形象的塑造,文学心理学、文学人类学的观照,作  相似文献   

13.
弗罗伦斯     
读着这篇文章,眼前立刻浮现出莫尼卡·贝鲁奇那窈窕的身影,和那部著名的意大利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Malena)。文章像是一个抽象的片段,而电影则把这个片段细致地剖现。二战期间,西西里某镇上有位美丽的女人玛莲娜,她是众多男人的幻想。这里虽然不是战场,但人心却展开了一场更残酷的欲望和嫉妒之战。当丈夫阵亡的消息传来,玛莲娜丧失了工作,不得不卖淫为生。男人们蜂拥而致,女人们则积聚着仇恨。战后,玛莲娜被嫉妒的女人殴打出小镇,男人们保持了沉默。当她残废的丈夫回来时,她才终于回归正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南宋有位杰出的女词人,叫李清照。一天,她和丈夫在家中研究古籍,进来一位女友,说是要借一件用具。李清照问她要借什么,女友指了指窗外,笑着说:“我借一朵花,既能闭来又能开,不知花叶在何方,却见花根手中拿。”李清照听了随口答道:“我去拿座亭,没安窗和门,水在亭上流,人在亭下行。”说罢进了里屋,拿那用具去了。李清照的丈夫不知妻子同女友打什么谜,等妻子把东西拿出来,他才恍然大悟。小朋友,你知道她们二人说的是什么吗?(答案在本期找)李清照以谜解谜的答案:女友说的是毛笔,李清照说的是砚台。李清照以谜解谜  相似文献   

15.
散文二则     
旧时,男人在外挣钱,女人在屋理家,所以把女人叫做屋里人。现时,男人挣钱,女人也挣钱。我女人挣的钱数比我的还多。我再叫她当“贤妻良母”,她就瞪眼,跟上我还吹胡子。她不甘当家庭妇女,我却抱着大丈夫主义不放。  相似文献   

16.
四姨     
我的四姨,是个很奇怪的女人。她们村子里的人都说她奇怪,她文化不高,只上到初二,可却偏爱看书,一个家庭妇女看书是要被人嘲笑的,何况她嫁的男人那么老实本分。四姨是个生性活泼的人,年轻的时候在文工团扮演过李铁梅之类的角色。人长得美,嘴又乖巧,被  相似文献   

17.
最初进入我视野的袁筱一是因为她的翻译,读米兰·昆德拉的时候已经有些模糊印象,等后来读杜拉斯随笔的时候,袁筱一已经隐入到杜拉斯的背后。也许是同为女人的缘故吧,当女人面对女人的时候,语言间的差距已经不是问题了,那个总是陷入孤独和绝望的杜拉斯在袁筱一的笔下,让我读得心疼。袁筱一说,她十八岁第一次读杜拉斯,一见钟情,毫不犹豫地跳入了她绝望的爱情,在以后将近十年的时间中,仍然在她的绝望中辗转:这其实已经不是纯粹地翻译了,这是另—个杜拉斯的身影。  相似文献   

18.
30年代的女人标榜娴慧淑德,因为男人喜欢淑女;60年代的女人卖弄风情,因为男人喜欢性感;90年代的女人没有模式,因为女人不再为男人而活,李蕙敏 Amada 正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她用她的歌传达自己的独立宣言,所以便有了《活得比你好》、《我为我生存》或者《你没有好结果》、《未亡人》;《我是女主角》也有了 Amada 这个香港歌坛天后级的绝版人物。李蕙敏出生在做象牙生意的家庭,经济充裕,身为幺女自然备受宠爱。小时候因李妈妈和李爸爸整日忙着生意和应酬,哥哥和姐姐都大她好多岁,便只有一人留在家里,拿  相似文献   

19.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我小时候,父亲身体很瘦弱,可命运却安排他做了搬运工,每天托着上百斤重的货物不停地在码头和货物中转站间来回跑,终于,身体受不住沉重的压力病倒了。母亲是农村妇女,为了不让家倒下,她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父亲的活,在长长的搬运队伍里,她和男人们一起拉起了拖车……从小,我就常听母亲说:拉车必须脚踏实地,只要一步走不稳, 人就会摔倒。母亲的话以及她的坚强、韧性与执着告诉我应怎样面对困难,怎样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相似文献   

20.
赵鼐 《八小时以外》2012,(11):92-93
杜拉斯对所有人来说,永远是一个谜。法国新小说派浪潮让她成名,可作为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的她却讥讽这个流派;她将自己的小说称为半自传体小说,却又在激起人们探寻的兴趣之后斩钉截铁地说:"我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的事。"这个自称从18岁起就苍老的女人,像巫婆一样用文字来制造各种面具,然后躲在面具之后,隐蔽着伤痕累累的身心和看似坚强却又脆弱的自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