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会"期间,某报记者就棚户区改造问题采访了东北一代表团。在发表的报道中,有这样一句感慨:"听完××代表团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怀旧"可是当下一个颇为流行的词,在生活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一些跟不上脚步的中老年和部分青年甚至还有少部分小青年人士就经常会对某些事物摇摇头,叹口气,紧跟着来上一句:"唉,一代不如一代,想当年……"哈哈。列宁导师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忘记历史,尤其是那些激励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文学史上,"迷惘的一代"组成了一个相联系的小说家群体,他们的作品注重表现一战对美国青年一代精神和肉体造成的创伤,表现战后的美国青年对战争既恐惧又厌恶却无法找到出路的迷惘与苦闷,这对当时美国甚至世界文学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收集并分析了2004-2013十年内以"迷惘的一代"为主题的学术性论文,从"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入手,对近十年我国"迷惘的一代"的研究进行综合论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汉语散文以其"形"散而"神"不散为特征,因此,在英译汉语散文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英汉语言的差别,做到词、句的动态对等,才能达到"形似"与"神似"的统一。本文从词汇、句子结构和风格方面探讨了散文翻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18,(1):21-23
拂晓剧团是一支从事敌后抗日文化宣传的综合性文艺团体,围绕"抗战"这一主题编演了许多文艺节目。他们深入乡村挖掘当地民间流传的艺术形式,学唱当地民间小调,用"旧瓶装新酒"的理念改良剧种、移植剧目,创编了许多"抗日"题材的作品。通过拂晓剧团的文艺宣传,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华的丑恶罪行,鼓舞军民团结起来抗日,维护和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壮大了抗日革命队伍,起到了很好的"文战"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就在挥笔做成"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言壮志的时刻,一代英雄岳飞怎能想到这一切即将在一句"莫须有"中毁于一旦。千百年来,我们唾弃奸相,但是"莫须有"的事情依然屡见不鲜。"莫须有",不仅仅是字面上"可能有"的含义,更为精深的是,这三个字蕴涵着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阴冷。猜忌,这个逃出"潘多拉魔盒"的怪物,让这三个字充满了杀伤力。切记,切忌猜忌!①  相似文献   

7.
林亚冰 《教师》2014,(16):21-21
正1979年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此后出生的子女成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简称"独一代"),时隔三十几年,独一代已进入了工作、婚育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十年,我国将面临"独一代"养育"独二代"的新家庭超过千万,形成了"独一代"遭遇"独二代"的局面。"独一代"如何养育"独二代",幼儿园又如何应对由此产生的新问题?一、"独一代"父母的特点(1)"独一代"父母学历高,注重幼儿教育。"独一代"的个性鲜明,在教育幼儿上有独特的见解。80后父母比自己的父辈更加要求幼儿优秀。自实行经济改革以来,我国大部分家庭进入了小康水平,同时科教兴国的声音愈来愈强,父母都认为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立足社会,"独一代"在教育资源充足,父母重视教育中完成了学业,  相似文献   

8.
所谓“省句”,就是在诗文中运用前人诗文作品中前后相连的语句或诗句时,只用两句中的一句或者四旬中的两句,而被省略的句意已蕴含其中,甚或被省略的旬意,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所在。对这种“省句留意”的修辞手法,笔者姑且谓之“省句”。其修辞效果主要是含蓄并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有利于丰富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有的对联因上联过于奇巧,使人难以应对,人们称之为"绝对"、"绝联"或"悬联",美名曰"片玉"。明孝宗于重阳节出的一个上联:"今朝重九,九重又遇一重阳。"句中"重九"、"重阳"意义相同,二者均指九月九日重阳节,"九重"则为"重九"的倒语,指帝王所居,此联至今无人对出。  相似文献   

10.
刘仁彬 《教师》2014,(3):81-81
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古训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大多数教师早已习惯于"教师传授,学生听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讲授代替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其后果是教师教得辛苦万状,学生却不知所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一直以来,我也在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体育教学,一般都是通过精心备课、钻研教材并设计一系列与课堂训练有关的问题和练习方法等来上课。总体上来看教学任务都完成了,可始终  相似文献   

11.
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有《历史的坏脾气——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一书,其中《武秀才》一节说:"尽管武科没用,但却没有一个朝代废了它……反正一代一代无声无息地考下去。"武举真是"一代一代无声无息地考下去"吗?史界一般主张,中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文帝分科取士以充实官员队伍;至隋炀帝大业二年(606),正式设立"进士""明经"两科,以"试策"即考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赵小周 《班主任》2011,(11):10-12
2010年6月,我送走了我的第一届"90后"高中毕业生。"90后"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一代,他们热情、自信、敢作敢为;但同时敏感、脆弱、叛逆,面临信仰危机。因此,陪"90后"一起过高三,真可谓苦辣酸甜,百味俱全。苦如黄连说句玩笑话,老师有时就像是"全陪",陪学生学习、午睡、聊天,陪他们哭陪他们笑,陪他们疯陪他们闹。有时候学生开心的原因也只有一  相似文献   

13.
释“契阔”     
正现行的由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了曹操的《短歌行》,该诗有"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两句,书下注释将"契阔"一词解为久别重逢,而大学中文系常用的一套由袁行霈先生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选注》却将"契阔"解释为久别,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解释恰好相反,但是由袁世硕先生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又将"契阔"解释为久别重逢。这两种解释到底哪种正确?"契阔"一词又存在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一山难容二虎”这是一句老话,不知是谁发明的,也没有谁去深究它是否正确,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成为了一句“真理”,可是有一天我不满10岁的儿子却大胆地推翻了它。那天在家看电视,电视剧中有这样一句对白:“真是一山不容二虎呀。”没想到坐在我旁边的儿子却冒出我没想到的话:“一山怎么不能容二虎?要是一公一母两只老虎呆在一起肯定不打架,还能生出只小老虎,一山还能容三虎呢?”听罢这个别出新裁的观点。我简直有  相似文献   

15.
【真题展现】语文实践活动。50年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但他那"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的"雷锋精神"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50年来,一个又一个雷锋式先进人物如雨后春笋,层出  相似文献   

16.
句子国的比拟家族里有"拟人"和"拟物"两个大家庭。拟人的名声很大,地位也高,而拟物则相反。有一次,长颈鹿格格写了一篇作文,文中有这么一句:"我到了乡下的爷爷家,表弟一听说我来了,连忙从房间里飞了出来。"句中的"飞"  相似文献   

17.
姜:关于“那一代“的讨论,我看到很多人都在呼吁,希望你能站出来讲几句.   朱:我应该出来讲几句.我一直想写一篇长文,来讲一讲关于“那一代“的事.因为,我还挂着这本杂志编委会主任的名头,但整个“那一代“的策划,以及出笼,我都没有参与过.我想,像这样的文章,特别是涉及到批评于漪、魏书生这些在中国教育界具有崇高威望的老师,要持非常慎重和非常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初中语文第五册中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课本注云:“〔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按译句,“一代”即“一世”,“天骄”便是“称雄的人物”。如此理解“天骄”未免失于笼统。试问,像秦始皇、汉武帝这类称雄一世的人物能否称为“一代天骄”呢我们认为不能,因为“天骄”一词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新华词典》“天骄”条注道:“天之骄子”的略语,汉朝时称匈奴人为天之骄子,后因称少数民族为天骄。《现代汉语词典》则说…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2008,(Z1)
上个世纪80年代,天津市少先队开展的"人人争戴新风尚小红花"活动蔓延全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而在浙江省杭州市少先队花园里,则开出了一朵朵"小百花",与天津的"小红花"遥相呼应。"小百花"到底是一项怎样的活动?它的魅力何在?它是如何成长为一项响当当的品牌活动的?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一向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但是,经过对其作品中的人物、“迷惘的一代”的由来及争论的评介,证明海明威非但不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却正是硬汉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