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根据"一年高考,三年备考;语文高考备考要从高一抓起"的思路,结合实践,探索语文高考备考的策略。以期为高考备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介开 《考试周刊》2011,(32):14-15
高三的政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教师认为,高一高二的教学体现新课标就可以了,高三应该集中复习训练,不搞新课标了。这是对新高考的错误认识。作者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高三备考的经验,探索了在备考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动、互动、主动参与备考的"动"起来模式。  相似文献   

3.
徐姣 《成才之路》2013,(1):59-59
本人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有十几年,进行了三、四轮的大循环教学,觉察到学生存在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学生的高考备考意识形成较晚。他们往往到了高三才真正进入高考备考状态,而高一、高二时没有全面夯实基础知识,遇到综合能力运用题时学生一下子束手无策,变得很茫然。什么时候开始进行有效的英语高考备考呢?我想最好应该从高一、高二开始就要全面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听力、  相似文献   

4.
如何抓好高三毕业班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是每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重要的一环。在以往的生物教学中,很多老师在高二第二学期中就完成了新课程的教学,并开始进行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时间长达一年之久,但收效甚微,学生始终如坠云雾中,解题无从下手,思维混乱缺乏基本的解题意识和能力,整个复习也就因此陷入“高耗”、“低能”,甚至“无效”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广东高考备考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一轮备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认真研究近年高考年报.年报对高考备考有重要启示作用:对高考进行再认识,高考考试性质、要求和特点不变;对一轮备考功能再认识.要达到务实基础,建构网络,提升能力的三重基本功能:提出了一轮备考的教学模式和试题讲评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前,云南省大部分学校的高中生物教学是从高二开设,高二完成两本必修教材教学任务,并参加会考,高三完成选修本教材教学并进行高考备考工作.老师大多感到压力重,成效不明显.现从近三年的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知识点分布,谈谈在高考备考工作中对高二、高三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0,(77):86-8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三英语备考中单纯的英语语法及词汇复习已经不能满足高考的需求,提倡以德育教育为目的高考英语复习已经势在必行。文章从德育教育在高考备考中的重要性出发,在2020高考备考过程中积极寻找德育教学的切入点,将高考英语备考与德育教学充分结合,使"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英语高考备考中有章可循并充分落到实处,从而有效提高高考英语备考效率并符合新课改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高考》2015,(2):2
新版特色语文·学习(面向高一、高二)语文·备考(面向高三)数学(高一版)数学(高二版)数学(高三版)英语·基础(面向高一)英语·进阶版(面向高二、高三)物理(高一版)版本系列简约大气,有机整合。兼具文化味与实效性。接地气,贴近青少年,阅读乐趣。注重高效学习,揭示高考命题规律。多媒体融合,增强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9.
学校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教育教学工作以质量为中心,质量以高效课堂为中心,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高考教学绩效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因此,学校要加强对高考备考策略、备考方式及教学策略的行动研究,掌握备考规律,优化备考方法,寻找动力,挖掘潜力,凝聚一切力量提高高考备考效率。本文主要从学校如何加强高考备考文化建设、备考队伍建设、备考机制建设以及备考常规等方面提出几点备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考备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搞好复习备考,提高复习效率,获得高考的最佳成绩,是高三教学中一个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备考复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本人认为,准确把握命题改革趋势,依纲扣本、有的放矢,培养能力是搞好复习备考的三个重要环节,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2009年高考尘埃落定,新一届的考生开始了自己的备考生活。作为第一门考试的重头戏,作文自然受到考生最大的关注。大家可能会忍不住问,高考作文的要求和高一高二有什么不同?前两年的作文积累到底有没有用?怎样才能在这最后的一年里把自己的作文分数稳定在理想的位置?怎样可以让自己在高考那一天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上期我们谈到高二的学习是高考全程备考的软肋.但反过来讲,高二也将成为我们实现超越的重要阶段.关键就是要科学准确地把握高考标准,完成同步学习的任务, 为高三的总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进入高二后,要开始研究高考高一的学习多是依赖教材,依赖大纲,进入高二后,就要在教材、大纲的基础上,研究高考的要求、高考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纵观近些年各地高考试题,结合传统的高三备考经验,发现在高三的备考过程中,我们的备考思路和方法是否真正做到以高考为导向,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们尝试着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对经济常识的相关内容进行探析,期待对我们的教学、教研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生年年参加高考,教师届届都在备考。谈起高考,不少学生“怕”高考,备考情绪低靡,效率低下,不少教师“厌”高考,恨没有点石成金之功而使考生一朝成名名扬天下。究其原因,与教师高考备考理念的正确与否有着深刻的原因,我们深人分析并剖解高考备考理念的种种误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纵观2012年各地高考化学试题,不难发现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仍是今年高考考查的热点知识,在试卷中重现率为100%.研究2012年各地高考化学试题,掌握高考命题规律,有利于把握2013年高考备考方向,提高复习有效性.本文结合2012年各地高考化学试题中有关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考点知识进行归类分析,供复习备考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吕彦 《中学教学参考》2010,(14):120-121
近几年来,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之后,开放性试题已成为各地高考试卷中的一大亮点。下面笔者就化学开放性试题备考教学策略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透过高考试题谈新课程化学备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试题对高三复习备考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完善高三备考策略,为高效备考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于高中阶段来说,高一年级是起始年级,许多学生还没有从初中开卷考试和形象思维的惯性中跳出来,不少家长、“主科”老师甚至有的学校领导也认为历史学科只要能背就行,他们把死记硬背、考前突击当作是历史考试的法宝。因此在高一年级下学期面临毕业会考前有为数不少的学校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由于会考出题的能力要求不高,他们在会考中往往也取得了领导、家长、学生三方都比较满意的成绩。但这种呆板的应试方法,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它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形成思维定势,到了高二、高三之后学生的学习就非常吃力了,糟糕的高考成绩与高通过率、高优秀率的会考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果是领导、家长和学生三方都不满意。对此,笔者认为,高一年级的教师必须熟悉高考的能力要求,并把它贯彻到高一的日常教学之中,做到识记、理解和运用并重,有步骤、有梯度地发展学科能力,把高一作为高考备考的起点,为高二和高三学生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忌为了短期的会考成绩效应,耽误了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高考能力考查的需要,高三教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普遍认识到史观教学的重要。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抓起,学生对历史资料的正确理解、对历史现象的准确辨识,只有在相应史观的指导下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要实现高效备考,必须掌握科学的备考方法。高考具有导向性,必须认真研究近年高考命题特点,把握其命题趋势,才能成功备考。本人结合多年高三教学经验和近年文综历史试题特点,总结出以下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