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教会学生作文、论文,我认为,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不很了解”的问题。其一,教师对所出的题目究竟应该怎样写,大致有哪些写法,不应该怎样写,大致会出哪些问题,往往“不很了解”。教师对自己所出的题目会不了解吗?有的教师甚至能亲自“下水”,写出一篇可供学生学习的文章来,这还不算了解吗?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生活经历、写作能力各不一样的学生,必须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考虑写这个题目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而不应该也不可能让他们排起队来,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模仿教师的某  相似文献   

2.
六、要练一练 这样的散文 [存在问题] 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作文训练, 面对记一件事、写一个人这两类命题,似乎有些办法,像《班里一件事》、《我了解他》等题,他们是不感到陌生的。不过,若是让他们写《公园秋色》、《我家附近一条街》等题目,不少人便感到为难了。 他们只习惯走记事、写人的老路,对散文写法不够熟悉。有的学生写《街头晚霞》,还是“老头摔倒了,我把他搀扶起来”,只是安在马路边晚霞中而已。学写记叙文,只掌握记事、写人两种思路不够的。绘景、状物的散文写法,也应该让学生学一学,练一练。 [教学目的] 1、通过这节作文知识课,让学生初步了解绘景、状物  相似文献   

3.
过去我备课写教案,本子上写得密密麻麻,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好象什么都要给学生讲一讲才放心,其实那样做教学效果并不好。学生对我这种满堂灌的教学不欢迎,有的反映有时课教了,还不知道教到哪儿。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这次我教《“友邦惊诧”论》就改变了过去的做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课文中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要学生一般了解的,哪些是学生不懂而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都是有所为,如果无所为,就没有写东西这回事了”.近几年来,我在小学书信作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让学生通过书信,广泛地交际,把学生单调乏味的被动辞练习作文变为有所为的主动的实用的作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一求“良师”,释疑问难第一轮书信,我规定学生给他们认为最有学问的对方写信(如:长辈、老师、哥姐等).我们称之为“求良师书信”.写作前我先向学生讲清了书信的格式和要求,并重点讲了本次书信的内容是向对方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疑难,请求对方给予指导和帮助.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在老师指导下给“良师”写信,积极性很高.他们有的请家长修改;有的请哥姐指导;有的同学互相检查提建议……一周内学生共发出一百多封信,每个学生均在两篇以上.两周后,大部分学生都收到了回信.二找朋友,谈天说地开展找朋友,谈天说地的书信练习,是要求学生写信给他们最要好的朋友.因此在书信中他们无话不谈,学习经验、校园生活、社会见闻、家庭锁事都是他们谈论的话题.这轮书信练习是在第一轮书信练习基础上的扩展,采取自愿为原则,要求学生把这轮书信练习中的收获体会,写在日记本上.后来,在检查学生日记时,我发现大部分  相似文献   

5.
一位中学生这样诉说写观察日记的苦恼:每天遇见的都是熟悉的同学、老师,每天走过的仍是这条马路、这条小巷,生活太平常太单调了,无景可观,无事可察,观察日记真是无话可说,没法完成。有这样苦恼和困惑的中学生不在少数。如何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常”,在平淡无奇的事情里、在熟悉的人群中找到“闪光点”,获得“新感受”,这是中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首先必须一位中学生这样诉说写观察日记的苦恼:每天遇见的都是熟悉的同学、老师,每天走过的仍是这条马路、这条小巷,生活太平常太单调了,无景可观,无事可察,观察日记真是无话可说,没法完成。有这样苦恼和困惑的中学生不在少数。如何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常”,在平淡无奇的事情里、在熟悉的人群中找到“闪光点”,获得“新感受”,这是中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首先必须  相似文献   

6.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了解学生,这当然可以通过谈心、家访等形式做到这一点。但是,有的学生不善于口头表达;有的即使有想法也不愿当众说出来。那么,怎么了解这样的学生呢?我觉得写命题周记是个好方法。通过学生的周记,教师可以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情况,还可以通过写批语、谈心等办法,切实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帮助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去年我刚接任现在这个班工作时,就布置了《我的个性》、《我的三个好榜样》等命题周记。  相似文献   

7.
<正>关涉学生实际生活与切身利益的问题,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形成有价值的写作练习。有些作文任务设计比较呆板,有的是毫无新意的“陈芝麻烂谷子”,有的是离学生生活过远(属于“不可能的任务”);有些学生认为作文命题和要求限制了他、束缚了他,可是,当有自由作文的机会时,他们仍然不会写,会说“我不知道写什么,还是给一个题目吧”。也有些学生,对什么题目都无所谓,他们能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虽然是“戴着镣铐跳舞”,跳得也不难看,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近似数”一课中,做4口92≈5000(方框里可以填几)这一练习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要求学生也可以进行合作讨论,然后反馈交流。结果,学生展示两种答案:一种是方框里填等于或大于5的数;另一种是方框里填5,6,7,8,9。我问学生:“这两种填法一样吗?”话音刚落,学生顿时激烈争论起来,有的学生说一样,而有的学生坚决认为不一样,并且列举出比5大的数还有10、11、12……我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往下板书,一直写到27,然后甩甩手臂,装出手很酸的样子,“完了没有,我的手都写酸了。”学生马上说:“写不完,写不完,比5大的数有一千个一万个……有许…  相似文献   

9.
唐娜是波兰一所小学的老师,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她志愿参加了一个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爱惜生命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唐娜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大家写出所有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所有的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写,有的写着“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有的写着“我没法做10次以上的仰卧起坐”、“我发排球无法越过球网”等。而此时,唐娜也正认真地写着:“我无法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母子会”、“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  相似文献   

10.
唐娜是美国密西根小学的一位老师,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她志愿参加了一个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爱惜生命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唐娜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大家写出所有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所有的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写,有的写着:“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有的写着:“我没法做10次以上的仰卧起坐”、“我发排球无法越过球网”等。而此时,唐娜也正认真地写着:“我无法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母子会”、“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等学生们写好后,唐娜让学生将纸条对折,交到讲台来。学生们依次…  相似文献   

11.
在人行道上铺设“盲人道”,这在海口市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有了盲人道,盲人在街上行走就安全多了。这盲人道就铺设在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是由一块块红色的方形地砖铺成的,地砖上有八条凸起来的细棱,连接起来,就像八条伸向远方的平行轨道。盲人只要用拐杖接触到地砖上凸起的棱,就知道自己走在安全的人行道上,可以大胆地往前走了,这给盲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真为盲人高兴,真想替他们向海口市的建设者们说声“谢谢!”  相似文献   

12.
错误成资源     
“圆的认识”,是我多次成功执教的公开课。这次赴浙江学习期满,即将返校,我再次就此内容上了一堂汇报课。在教学“画圆”这一环节时,我如往常一样,先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纸上尝试画一个圆。巡视中,我发现有好几位同学还不知道画圆的方法:有的圆起始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有的把圆画成鸡蛋状,有的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时细时粗……这可太出乎意料了。哦,原来上课之前,我都会让学生在家试着用圆规练习画几个圆,因此,几次上这堂课都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这次因疏忽,我忘记了先让学生练习,所以出现了如此的“不测”。怎么办?我是装作没看见,  相似文献   

13.
生1:这篇课文中写的六个事例中,为什么人称有的用“他”,有的用“你”?(当初备课时,我也曾注意到了这种人称的变化,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未作认真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只有与学生一起探讨了。)师:有同学对这个问题作过思考吗?生2:这六个事例中,有四个用的是“他(她)”,两个  相似文献   

14.
练习六课题报道学校或班上的一件新事或某项活动。(练习写新闻) 要求新闻事实要真实可靠,不允许有任何的虚构和夸张。标题力求准确、鲜明、简洁。时间、地点、事件要交代清楚。指导参考 1、学了课文《新闻两篇》后,可组织学生在校内采访,开展做“小记者”的活动,练习写新闻,培养他们观察事物、反映现实的兴趣和能力。 2、新闻也叫消息,它是通过事实来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15.
有条理地叙事是小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引导小学生写好叙事类作文是语文教师的责任。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事情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去宣扬,去提倡;有些事情则会给予我们一些启迪和教诲,有的让我们开心,有的让我们感动,有的让我们气馁,有的则会让我们深思。把事情的过程,或者是某一片段,甚至是某一刻的情绪波动如实地记录下来,就会形成一篇叙事类文章。据调查,很多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过度注重写作的格式。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生没有学会写叙事类的文章。很多学生把写作当成负担,认为写作只是应付教师的一项枯燥的作业,他们并不能从写作中感受到快乐。因此,教师应积极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写真事,抒真情。一、选材要新颖 选材陈旧是学生写不出好文章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才能选出新颖、独特的写作材料呢?叙事类的文章,重要的是写实,经历过某件事情写出来的作文和凭空想象写出来的文章是完全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是写扶老奶奶过马路这件事情,有的学生只是讲了一下扶老奶奶过马路的过程,平淡无奇,枯燥无味。而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老奶奶停在斑马线前,从左到右看了许久,颤颤巍巍往前走了一步,却不敢再迈第二步,瞬间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奶奶,也许她在给我买零食的路上也是这么小心翼翼地过马路的。于是,我就走上前,挽住老奶奶的胳膊,问她需不需要我的帮助,老奶奶看着我笑了,说我和她的孙女长得很像,都是好孩子,我听了开心极了。”在写扶老奶奶过马路的片段时,这位学生并没有过多地写老奶奶如何过马路,而是从老奶奶身上看到了自己?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作文说到底是一种“练习”,既然是“练习”,就必须注意其操作过程的规范,从“写通”入门,从“写实”着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在符合学生认知思维的基础上向“写新”迈进,走一条既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相吻合,又有自己特色的语言文字训练创新之路。一、训练学生“写通”。众所周知,作文是一种辛苦的创造性劳动,它往往会使学生在作文训练中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感到茫无头绪,无法进行语言表达。因此,我们首先要注意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每次作文练习,我总是先和学生谈话,启发学生说说本次作文的要求,写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学生不交作业,这是每位教师经常遇见的事。每年新学期接到一个新班,我总是期待学生们都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课代表每次能收齐如数的作业。然而,我的期待总是落空。今年也不例外,第一次的语文作业就有四名同学没交,他们有的是“忘”在了家里,有的是“找不着”了,有的是“忘了”写了……面对这些不写作业的同学,我真的很头痛,我曾经发过火,我也让课代表看着他们补过作业,有时甚至把他们叫到办公室里补作业,可不管我用什么办法,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仍时常出现。于是,我尝试着在家庭作业本上给学生写评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完成作业、不交作业的现…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们常常说“我不知道写什么”,又有人说“我怕把作文写偏了,写离题了”,其实,写作文不应局限于话题本身,而应当由话题展开去,写点有广度、有深度的东西。因为学生中“怕写偏、怕离题”而不敢动手写的心理,必然会造成事例的“小”“少”,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或者内容贫乏,或者言之无物。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小方 《家教指南》2004,(1):38-39
不必为“班花”“班树”评选惊诧浙江《今日早报》报道,杭州市和睦小学在校园内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选美”活动,二至六年级12个班的几百名学生全部参与,他们要在自己的同学中选出24名“班花”和“班树”,10名“校花”和“校树”。点评:此报道既出,自然引来一些教育界人士的口诛笔伐。不过,实际情况也许并非如人们想象得那样糟糕。“班花”、“班树”当选的原因五花八门:乖孩子、仪表大方、字写得漂亮、溜冰溜得棒、办事认真负责、是老师和同学的好帮手等等。这些原因反映了孩子们的审美取向,和大人们的不尽相同却自然真实,我们必须给予尊…  相似文献   

20.
有的老师说,象魏巍的《我的老师》之类的现代文,语言平易,学生自己都能读懂.没有什么讲头。我曾经向一些刚学完《我的老师》一课的初中学生作过调查,发现他们并没有真正读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从字面上.确实个个学生都懂得.可是他们在课后的同题作文练习中,几乎都写了自己的老师“从来不打骂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千篇一律的情况呢?原来这些十二三岁的学生并不了解魏巍小学时代的学校状况。那时,我国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教育上是封建和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