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独秀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者、设计者和组织者。正是由于他多方推动和组织 ,各地的共产主义者的零星活动才终于演进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满洲的早期历史仍然富有神秘色彩。有的资料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奉天支部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间建立的(1921年7月和1922年7月),但是,关于这个支部没有其它资料可以说明。另外,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张国焘曾提到过出席1923年6月在广东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北满吉林省哈尔滨代表陈为人。根据张提供的情况,陈为人平息了党的书记陈独秀和张国焘之间带有感情的争论,为第三次代表大会作出了重要贡献。陈为人真诚地呼吁大会注意党的团结,他向陈独秀提出的尊重反对意见的建议缓和了大会的激烈气氛,因为关于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引起的争论,导致了分歧。  相似文献   

3.
李达是中共党内早期的理论家和宣传鼓动家,在中共"一大"最后一次会议上,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李达担任宣传主任,然而,1923年秋他退党了.李达为何退党?这个问题党史界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但多数书刊普遍认为是李达在工作时与陈独秀、张国焘间矛盾重重,最终李达无法忍耐才脱党的.事实上,李达与陈独秀、张国焘间并没有矛盾,从李达的成长过程来看,性格、追求才是使李达退出共产党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达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后来他却脱离了他亲手参与创立的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人生事业的一大转折。笔者针对苗体君先生否认李达脱党与张国焘、陈独秀之间矛盾有关,希望通过挖掘新的材料,探求真实原因,恢复李达脱党的本来面貌,并希望能从中了解李达这些宝贵的人生经验,得到人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与政治家,二十世纪初期他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动、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创建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虽然在思想上、路线上与中国共产党发生了极大的分歧,以至分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与张国焘交往轶事》(《党史文汇》1997年第11期,作者张家康)一文说:“大革命失败后,张国焘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之身,对陈独秀已由阳奉阴违转为恶劣无礼,在一次中央会议上,他甚至拍着桌子辱骂陈独秀。”此事涉及中共党史上两个重要人物,为了弄清历史的真相,避免以讹传讹,有必要进行认真的考证,考证此事发生的时间,分析出现此事的原因。张国焘拍桌大骂陈独秀,确有其事,但此事发生在何时,是大革命失败之前,还是真的如上面引文所说的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呢?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几个问题,即中国大革命何时失败,这则史料的来源及张国焘为什么会这样无理呢?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党一至五大连选的主要负责人。他为改变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对人们思想长期禁锢的状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工人运动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本文仅就陈独秀在建党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艰难历程上,陈独秀、李大钊具有开创者的历史地位。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中,唤醒了一代青年,提出要有"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做无产阶级底先锋队与指导者"。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奠基者。"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共建党史上的佳话,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12 名正式代表是:毛泽东、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何叔衡、陈公博、陈潭秋、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周佛海、董必武。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  相似文献   

10.
创建中国共产党之前,陈独秀的主要社会职业是教员。在其长达十六、七年的教育生涯中,陈独秀锐意改革,向传统的教育制度、观念和积习发起猛攻。他在诸多著述中,从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教育思想和改革主张。这些观点,不但在当时是新颖而又锐利的,在今天也有时代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陈独秀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李大钊未能进入中央局,党内地位甚至一直低于他的学生张国焘,而陈独秀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重于组织建党的主观原因和“一大”前北方党组织未能大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了他不可能进入“一大”中央局。“一大”前陈独秀重视组织建党并取得巨大成就是其没有参加“一大”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李大钊未能进入中央局,党内地位甚至一直低于他的学生张国焘,而陈独秀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重于组织建党的主观原因和"一大"前北方党组织未能大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了他不可能进入"一大"中央局."一大"前陈独秀重视组织建党并取得巨大成就是其没有参加"一大"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陈独秀思想的主旋律。他参加了辛亥革命,经受了胜利与失败、成功与挫折的严峻考验。在严重的困难面前,他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由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前进为共产主义者。他发动新文化运动,领导五四爱国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前后至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不但领导了新文化运动,而且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大革命前期和中期为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一时期又不可避免地暴露了他的政治上的不成熟和知识分子的历史局限性,这种局限性直接导致他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给党和革命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正确评价这一时期的陈独秀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相继看了一些论述我党创始人陈独秀功过的文章,总的给予我这么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就是党对陈独秀的定位是不够公正的;同时,在某些重大关键问题上,对陈独秀的态度,也是不够正确的,显然存在着这么一种倾向,就是有意无意抹煞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应有的地位。我这里所说的“地位”,与功劳不是同义语,对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以及后来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创建中国共产党过程中的功劳,是无法也很难一笔抹煞的,但是对于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应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却存在着一笔抹煞的形势;然而如果不肯定陈独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陈独秀曾是毁誉参半的人物:一方面可以说他是反清斗士、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者、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共产党一大至五大的总书记。另一方面,他又曾背上右倾投降主义者、托派分子、叛党分子、叛徒、汉奸、国民党特务等多种骂名。那么应该怎样看待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呢?  相似文献   

18.
过去一些史家,在谈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时,只提毛泽东一人,这是不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至于林彪、“四人帮”为适应其反革命的需要而搞“大树特树”,更是有意歪曲历史。所谓党的创始人,应是在党的创建时期,对党的创建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所贡献的人。据此,则陈独秀、李大钊、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周恩来等,还有李达,都应是党的创始人之一。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还有蔡和森。他虽然没有直接参加国内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设有出席党的“一大”,为什么在党的“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一大”之所以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即我党的第一位总书记〉,并不是偶然的。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威望,陈独秀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创建中国共产党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当时党内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5年9月,参扣2辛亥革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在创*号上,他发表《敬告青年》一文,以饱满的爱国I情,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点燃了新文化运/的火炬、发起展开了一场彻底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和陈独秀分别作为国共两党的创始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相当高的历史地位,孙中山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使得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逐渐深入人心,他创立了"三民主义",同时领导创建了中国同盟会即后来的中国国民党。陈独秀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革命,同时他宣传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且一直担任党的早期领导人。因此孙中山与陈独秀的国家观也分别成为了国共两党早期的行动纲领,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国共两党的两位主要创始人国家观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