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邦伦 《钓鱼》2013,(2):28-29
严寒冬季,垂钓者一般主攻鲫鱼,但鲫鱼摄食轻微,张口小,少活动,食欲不旺,这就需要钓者及时观察食相与漂相。鲫鱼吃食时,动作缓慢,反映轻微,漂相不明显,而冬钓又要求钓得较远,如果钓友不注意集中精力去捕捉漂相的细微变化,往往会错过了提竿时机。笔者根据多年冬钓实践的探索,现将严冬垂钓湖鲫的食相、漂相与适时提竿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下,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严寒冬季,垂钓者一般主攻鲫鱼,但鲫鱼摄食轻微,张口小,少活动,食欲不旺,这就需要钓者及时观察食相与漂相.鲫鱼吃食时,动作缓慢,反映轻微,漂相不明显,而冬钓又要求钓得较远,如果钓友不注意集中精力去捕捉漂相的细微变化,往往会错过了提竿时机.笔者根据多年冬钓实践的探索,现将严冬垂钓湖鲫的食相、漂相与适时提竿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下,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钱邦伦 《钓鱼》2009,(24):26-27
初冬,气温渐渐降低,并向水中慢慢传递。敏感的鲫鱼已感觉到了季节的变化,加紧觅食育肥过冬。此时垂钓鲫鱼尤其是大鲫鱼的效果颇佳。冬季垂钓鲫鱼,鱼获量多少,)是当冠军还是“空军”,关键在于钓者能否准确地识别与捕捉鲫鱼食饵的漂讯语言,把握适时提竿的火候。  相似文献   

4.
漂象好提钩无鱼的现象,在垂钓中经常发生,在野塘野河等自然水域垂钓鲫鱼时,此种现象尤多。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以红虫为饵时,一是虫把捆得大,遇上小鲫鱼(尤其是冬季),嘴小食大吞不进去,咬着一部分就抬头送漂,抬竿必空无疑。二是选虫大小不一或所捆虫把长短不齐,鲫鱼(尤其是小鲫鱼)往往不是将虫与钩同时吞入口中,而是只叼着长出的  相似文献   

5.
一、鲫鱼咬钩与提竿鲫鱼是垂钓中的主要对象鱼之一。因此研究其咬钩及提竿时机显得十分重要。鲫鱼咬钩时漂的通常反应是,开始浮漂轻微抖动(或点动),随即送漂。另外,在浑水、肥水、浅水尤其是流动性水域中,沉漂现象时有发生。现以七星漂为例,就鲫鱼而言,送漂距离多在4—10厘米,大约送出水面1~3漂,此时,迅即提竿获鱼。但大鱼和小鱼在送漂的速度和幅度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小鲫鱼送漂速度快幅度大,大鲫鱼送漂缓而沉稳幅度适中。如何正确区分和掌握大鱼与小鱼咬钩在浮漂上的异同,是把握提竿时机的重要因素。当浮漂沉稳点动、缓慢上浮…  相似文献   

6.
冬季凿冰垂钓的鲫鱼、鲤鱼、团头鲂、鳊鱼、鲶鱼,由于受低水温的影响,吞饵动作不同于其他季节,变得异常缓慢。因此,反映在漂体上的动态也有所不同。其一般规律是: 逗漂:漂在水面上急剧颤动或快速地大起大落,这多为小鱼戏饵。此时,可借助腕力小幅度提竿。  相似文献   

7.
淮河流域气候比较温暖,在严冬季节,水面也很少封冻,给冬钓创造了机会。冬季钓鱼应选择村庄中的沟渠池塘水面垂钓。在这些水域,鱼的食性受节气的影响相对要小。冬季还可以钓到在盛夏也很少上钩的大鲫鱼(500克以上),民间有“冬鲫夏鲤”之说。一、钓具的组合及匹配冬季钓鱼多以钓鲫鱼为主,对钓具的要求是:软竿、细线、小漂、轻坠、快钩、调灵敏。软竿:手竿要轻而软,可用6.3米长玻璃钢或碳素软调竿。细线:线径为0.12-0.14毫米强拉力线或陶瓷线,不用脑线。小漂:在自然水域施钓,宜用散漂。用鸭毛梗剪成1厘米长小段4粒。轻坠:…  相似文献   

8.
安在胜 《中国钓鱼》2007,(11):10-11
到了十一二月,北方已进入冬季,对于钓鱼人来说,这是一年中萧条期的开始。此时,大多数如鲤、草、鲳、鳊、鲢、鳙基本已不进食,仅有鲫鱼还在四处觅食,但这时鲫鱼的进食也没有其他季节的猛烈,而变得轻、慢、缓、顿了许多。这时的垂钓装备线、钩、漂、饵及漂相都有所改变。尽管如此,冬钓仍然有它独特的魅力。因为这时鱼吃口非常轻,难以观察,所以一旦冬钓技巧掌握得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9.
竞技钓在很多情况下是要求高灵敏度的。比如北京冬季的室内竞技塘,净是尾重十几克的小鲫鱼,钓它们用0.1号的脑线都算粗的。为此,很多人在调漂上下足了功夫:调3目钓3目下一白边,丝毫不差;抛竿落位绝对不超过一块月饼面积大小!还听到有人称赞自己调出来的漂:瞧咱这漂,阴下去一个小黑格就有鱼!意思好像是中鱼时漂的动作越小灵敏度就  相似文献   

10.
“点点送”,是鲫鱼咬钩的基本形态,为广大钓友们所熟悉和掌握。在通常情况下,上浮1~2粒漂便可提竿。但是,鲫鱼咬钩送漂除了垂直上送外,有时还会出现横移上浮的现象。这种形态隐蔽性较强。在水面上的浮子还没有任何动静的情况下,而在水下的浮子却游动上升起来。其实,当钓者在岸边看见7米远距离水下的浮漂斜着上浮,漂已被鱼送得很高了,此种情况一旦出现,应立即提竿,必有所获,迟了就不行。“下沉”形态(也称闷漂),也是鲫鱼咬钩常见的现象。不过鲫鱼闷漂同鲤鱼、草鱼闷漂略有不同。鲤鱼、草鱼闷漂下沉速度快,而且幅度大。通常要…  相似文献   

11.
杨毅 《钓鱼》2011,(19):22-23
电子夜光漂前文已经提到过,相对于平时用的立漂。电子夜光漂体形偏大,漂尾偏粗,属于不灵敏的那一类漂型。适合配合较大的线组来夜钓鲤鱼和生口大鲫鱼。一般建议调3~4目(全彩色或是间隔彩色发光目)左右,钓目以水面露出1~2目,水下淹没一目发光格为宜。轻口鲫鱼和小鱼偏多的鱼情,  相似文献   

12.
李勇 《钓鱼》2004,(17):19-19
在正常情况下,鲫鱼是送漂,鲤鱼是拉漂(斜大沉),但也会有其它现象发生。根据自己多年垂钓经验,就垂钓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谈以下几点个人看法,仅供钓友们参考。第一、鱼的大小不同,咬钩时送、拉漂的幅度不同,用细主线、小漂、小钩钓鲫鱼和鲤鱼,灵敏度就高,如果立漂上下小幅度地反复移动,说明是小鱼。吞不进钩,咬不住饵(一般指用蚯蚓)是中等鲫鱼,鲤鱼吞钩幅度就明显;如果立漂上送下拉比较缓慢,证明是大鱼咬钩。第二、不同季节鱼送、拉漂幅度不一样,初春季节鱼体发硬,游动和转弯不灵活,无论大小鱼咬钩立漂反应都不太明显,有时没看出漂动,  相似文献   

13.
一、钓具。钓具宜选小巧灵敏的。人们叫鲤鱼为"狡鲤",称鲫鱼为"滑鲫",毫不为过。因为开放鱼塘,钓人很多,鱼都被钓"精"了,曾多遭险情的鲫鱼,变得更为警惕,较难钓取。加之冬天寒冷,鱼摄食动作轻,这就要求钓具反应要灵敏。宜用碳素手竿,长4米左右;主线一般用2号,脑线比主线小一号;钩用伊势尼3~4号;漂用反应灵敏的细长漂。施钓时采用"调4钓2"。二、饵料。人冬季要进补,鱼亦  相似文献   

14.
在正常情况下,鲫鱼是送漂,鲤鱼是拉漂(斜下沉),但也有个别现象发生。现仅就垂钓中几个具体问题,谈以下几点个人看法,仅供钓友们参考。 第一,鱼的大小不同,咬钩时送、拉漂的幅度不同。用细主线、细漂、小钩钓鲫鱼和鲤鱼灵敏度就高。如果立漂上下反复小幅度地移动,说明是小鱼,吞不进钩,咬还咬不住饵料(一般指用蚯蚓);中等个鲫、鲤  相似文献   

15.
一是提竿的时机不当。鱼咬钩传给钓鱼人的信号,无非从漂上显示。漂若呈上升、下沉或移动,此时提竿为最佳时机。比如鲫鱼吸食,大都为升漂。钓鲫鱼提竿应选择在升漂过程中,如刚升或已升到顶再扬竿,多半会未挂牢或空钩,因此,提竿既不能超前,也不可延误拖后。  相似文献   

16.
许波 《垂钓》2014,(1):50-51
尽管鲫鱼比其他鱼类抗寒能力要强一些,但在寒冷的冬季,鲫鱼的觅食活动仍会随着气温下降而大为减弱。冬天时,鲫鱼大多藏身于比较深的水域,所以冬季的鲫鱼是比较难钓的。不过,只要钓者能够把握好鲫鱼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摸索出鲫鱼吃饵的规律来,就一定能够钓有所获,甚至钓到大鲫鱼。  相似文献   

17.
张仲斌 《钓鱼》2008,(19):44-45
能够影响或左右池塘鲫鱼“咬钩灵、钝”(鲫鱼吸钩通常也称咬钩,咬钩的频率、快慢在浮漂上以漂讯的形式通知钓鱼者,漂讯多或密称为灵敏,反之则称为迟钝)的因素颇多,而小小钓饵是诸因素中重要的一条,因为钓鱼人的钓组,  相似文献   

18.
冬季来临,绝大部分鱼类都潜藏深水躲避严寒,不吃不喝不动进入冬眠。而鲫鱼是耐寒鱼种,水温在10℃左右时,照常觅饵摄食。由于冬季气温低、水温低、天寒地冻,鲫鱼活动范围小,吃食动作小,反映在浮漂上的动作也小等情况,决定冬季钓鲫鱼的方法同其他季节有所不同。一、选天时。冬季钓鲫鱼首先要选天时,就是要选择风和日暖阳光明媚的日子出钓,此时温度较  相似文献   

19.
安在胜 《钓鱼》2007,(1X):25-25
到了12月,北方已进入冬季,对于钓鱼人来说,是一年中萧条期的开始,此时大多数鱼类如鲤、草、鲳、鳊、鲢、鳙基本已不进食,只有鲫鱼还在四处觅食,但这时也没有其他季节猛烈,鱼儿的活动变得轻、慢、缓、顿了许多。这时的垂钓装备线钩漂饵及漂象都须有所改变。尽管如此,冬钓仍有它独特的魅力。因为这时鱼吃口非常轻,难以观察,所以一旦冬钓技巧掌握得炉火纯青,漂象变化观察得了如指掌,那其他季节垂钓就更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寒停 《钓鱼》2009,(7):20-21
山西钓友封居华: 今年年初,我在网上购得某品牌一套三支的高档浮漂(硬尾),到手的第三天正值我休息,于是急忙找个大棚坑去试漂。这个大棚里的主要鱼种是50克小鲫鱼和300—500克大鲫鱼。我嫌钓大鱼麻烦,决定钓小鱼。在套漂里抽出一支1号小漂,空钩半水调2.5目,搓小饵钓2目;拉饵钓3目。我来这个大棚钓个几次鱼,饵料的配方略知一二。在和好钓小鲫鱼的拉饵之后,等了约20分钟见拉饵已经什么漂啊?我很是郁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