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种“连续作业”式采访方法所谓“连续作业”式采访方法,是指手上正写一篇稿件的同时,着手采访另一篇报道。在手上写一篇稿件和正进行采访第二篇报道的同时,又为第三篇报道准备好新闻线索和题材。这样一环套一环的采访和写作,形成了“连续作业”,记者(通讯员)如能这样工作,自然是工作效率高。运用“连续作业”式采访方法,必须克服“单打一”。现在,不少记者和通讯员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般是“单打一”。写完一篇稿件,才考虑另一篇报道的主题,然后寻找新闻线索和报道题材再进行新的采访。这种“单打一”的采访方法,不仅工作效率低,有时因为报道思想不明确,或者是手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不但需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从事新闻采访也如此。在前十几讲中,谈到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认识和工作路线,以及抓新闻、选题材等等,都是采访时必须明确的主要内容。要实现它,必须要访问、观察、调查研究,而采访活动的具体方法同样是不可忽视的。而采访活动方法对于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来说,也如同过河需要桥或船一样的重要。许多记者和通讯员在这方面通过长  相似文献   

3.
第二种:交叉式采访方法所谓交叉式采访方法,即在同一时间内报道两个以上不同地方发生的新闻事件,要交叉进行采访的一种方法。运用交叉采访方法,一般有这样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两个以上的新闻事件在同一个日期内相继或同时发生,都需要一个记者或通讯员去报道。比如说,在一天里上午举行体操比赛,下午又有足球比赛。作为一名体育记者,尽管上午采访的体操比赛还没有写出稿子,下午也得赶到另一个体育场去采访足球比赛。这样两场比赛在一天内举行,而且当晚都需要发稿。另一种情况,报道的对象尽管是日常工作,时效性不强。可是,作为一个记者为了充分利用采访时间,在这个采访活动的间隙,同  相似文献   

4.
套话=假话编辑常批评一些通讯员“写稿时套话太多”。这些通讯员虽也点头称是,心里却未必服气:“不就是嗦点吗?”原来他们把“套话”理解成“多余的话”、“嗦的话”、“常见的话”之类,这就把“套话”的内涵理解错了。实际上,“套话”的实质就是“假话”。编辑之所以把通讯员的“假话”说成“套话”,不过是一种委婉说法罢了。比如:动不动就给主人公加上一句口头禅“谁叫咱是党员(干部、×长等)呢”,这话是否主人公说过,使人怀疑,纵然说过,也不必非写上不可。因为,此话用滥了,反显得不真切,这是其一;用上它,未必能看出主…  相似文献   

5.
第二个内容:怎样进行情况储备? 从事新闻采访要情况“富”,必须善于储备情况是一个关键。谈起怎样储备情况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剪剪贴贴”的事,而且大有功夫。中外许多记者在这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我在几十年新闻工作中也摸索出一些储备情况的具体做法,现在简要介绍如下: 其一,建立采访档案。这种做法是对自己经常采访的行业、部门、单位和人物等,把每次采访所得的主要情况归档入案。档案,最好采用卡片的形式。其优点是:一是精粹。由于卡片较小,记载的内容要重点突出,吸收精华部分;二是清楚。卡  相似文献   

6.
三、关于群众性评刊活动同宣传广告和总结经验紧密相联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群众性评刊活动。这实际上也是前两项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什么要开展群众性的评刊活动呢? 1.监督期刊编辑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出版方针,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就讲了,期刊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期刊编辑工作是一项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为了保证刊物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期刊编辑工  相似文献   

7.
论题一:关于提高本刊质量与规范化的讨论漂流者:好啊!终于提上日程了!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注释混乱,每篇文章的格式不统一,文章的通畅性有待提高,错别句和错别字经常出现,配备责  相似文献   

8.
第三讲编后活动(上) 一、关于刊物的宣传和广告一期刊物稿件送工厂发排,编辑工作告一段落,但整个编辑工作并没有结束。期刊的编辑工作是一期接一期,只要刊物没有停刊,编辑工作就要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是期刊编辑工作的特点,做为期刊编辑,永远是紧紧张张,没完没了,永远轻松不得。若没有比较强烈的事业心和顽强的奋斗精神,是难以持之以恒,难以长久干下去的。期刊稿件发排之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极其重要的是对刊物的宣传和广告。  相似文献   

9.
第五节观察的方式在采访时要观察好,必然涉及到观察的方式问题。那么采用什么办法观察,才能收到好的观察效果呢? 记者观察的方式,一般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介入性观察。这种观察的方式,是记者参予其事,置身于观察的事件之中。记者自己既是事件的一个当事人,同时又以记者的眼光来观察。换句话说,记者参加了实际工作,在“一面工作一面当记者”的情况下的观察。比如,解放初期农村进行土改,“文革”前城乡搞“四清”运动,许多新闻单位都派记者下去参加实际工作。当时,有些记者还在基层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他们在参予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新月异,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突飞猛进,一方面,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它们的推动下,建设多媒体数据库的技术条件日趋成熟;另一方面,文字、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多媒体新闻信息日益受到社会的欢迎,为适  相似文献   

11.
<正> 六、多媒体数据库在新闻界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本多媒体新闻数据库案例(以下简称“案例”)是一个集文本、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新闻信息的输入、存储、检索、输出和服务于一体的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突飞猛进,一方面,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它们的推动下,建设多媒体数据库的技术条件日趋成熟;另一方面,文字、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多媒体新闻信息、日益受到社会的欢迎,为适应这一趋势,新闻业界建设多媒体数据库的需求与日俱增,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在新闻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些国际或国内的新闻机构已经或正在开发建设多媒体新闻数据库.本文就多媒体数据库和基于内容检索等方面的技术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三、子部(下)──类书与丛书类书类书释义类书是中国古代博采众书原始材料分门别类纂辑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它既是查阅各个专门知识的工具,又是兼容博纳古代文献资料的渊我。类书的创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类书,是三国曹魏初年编纂的《皇览》。魏文帝曹丕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就在它废汉建魏的前几个月,于延康元年(22O)令儒臣王象、缨袭等人,纂集经传,随类相从,分为四十余部,每部载文数十篇,共一千多篇,八百余万字,数年编成,名为《皇览)}。《皇览》开创了类书的编纂体例,成为类书的始祖。类…  相似文献   

14.
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是报纸构成的主体。记者和通讯员应该熟练地掌握消息的写作技巧,写出精品来,使报纸更好地打动和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5.
短消息也能写得生动活泼消息一般都很短,长的七八百字,短的二三百字,简讯只有几十个字。正因为短,要想写生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只要肯下功夫,短短几百字的消息仍可以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感人。短消息要想写得生动一些,得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要注重写事实。构成新闻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最新鲜、最感人的事实。只要把事实写清楚了,稿件的生动性也就有了。写事实,并非平铺直叙地讲过程,而是要注意截取最能反映主题、最能打动人心的那一段。这就像采茶姑娘采茶一样,要掐嫩生生、毛茸茸的茶叶尖儿,别把枯黄的老叶子也…  相似文献   

16.
把语言锤炼得更生动一些一篇通讯能不能写成功,除了主题要鲜明,事例要过硬,结构要巧妙外,还要看语言是否有特色。笔者十多年前曾经采写过一篇题为《邙山脚下稻谷香》的通讯,这篇通讯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在《解放军报》上发表后,几位新闻界的老前辈说了一些鼓励的话,他们说这篇通讯语言比较有特色,读起来能让人觉得有一种亲切感。回想当年采写这篇通讯时,第一稿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因为事例缺少情节,语言没有感情色彩,写完后读给几位同志听,大家都觉得太“平”了,感动不了人。这样的稿件若发回报社,当然只有挨“枪毙”的份。咋办…  相似文献   

17.
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写完一篇觉得有点意思的稿件,总喜欢写几句经验教训之类的感想留着。现从这堆杂感中挑出几篇,稍加修饰后原汁原味端出去,或许对那些刚刚从事新闻工作的青年朋友有些参考价值。聊天常能发现好线索搜集报道线索,通常采取五种方式:一是召集了解情况的同志开座谈会,请他们提供有报道价值的线索;二是注意翻阅有关内部材料,从中寻找可以公开报道的线索;三是参加有关会议,从与会人员的发言中了解报道线索;四是亲临可产生新闻的现场,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线索;五是经常找人聊天,从闲谈的只言片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情况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98年7月透露,目前,已有中国国际因特网络新闻中心、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等45家新闻单位的报刊和广播、电视节目进入因特网。另外还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通过因特网对外发布本地信息。不过,到1998年4月,我国有各类报纸2160种,报纸一年的总发行量达260亿份。中国新闻机构的上网率仍然很低。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我国新闻宣传单位 日益重视利用因特网向世界传播新闻信息和中国文化,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情况。由于通过因特网交流信息方便、…  相似文献   

19.
“张子祥在全国打响了!”近来,一些同志见面之后常常提起这个话题。不少领导和朋友也鼓励我们把宣传张子祥的情况总结一下。犹豫再三,只好遵命。偶然与必然说句心里话,张子祥这个典型的宣传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1989年秋的一天,我在驻丹东某师偶遇张子祥所在团的政治委员蔡建民。蔡政委原在师机关工作,我们是老朋友。熟人见面,他竟用激将法与我相邀:“人家都知道咱俩‘老铁’(要  相似文献   

20.
激情与状态掐指一算,自己从事新闻工作已10多年了。这些年里,我也采写过一些典型单位和个人,但说句心里话,像采写张子祥这样激动和亢奋,我还是第一遭。1月14日,我对张子祥进行补充采访之后,在返回沈阳的火车上,记下了这样一篇日记: 卧不安寝、食不甘味、心跳加速。这是我采访张子祥之后的“反应”。采访越精细、思考越深入,这种反应也越加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