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0年代的“新都市”小说作为对都市人生存方式的把握和对都市精神价值的探寻,是在独特的都市文化语境中产生的。特殊的文化语境蕴育了“新都市”小说的主题话语,灵魂和欲望成为特定的题材领域,而欲望化的现实使得传统道德观念的抛弃和情感空间的重构成为“新都市”小说的主要表现内容。“新都市”小说不仅热情关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并且主动寻求精神超越的可能途径,尽可能展现世纪末人群的精神表征。  相似文献   

2.
翩跹于都市的舞者:张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是中国当下新都市文学的代表人物。其创作最终定位于都市文学 ,也经历了一番艰苦的寻觅过程。其创作的递变轨迹可分为都市的边缘者、都市的外来者、都市的牧己者三个阶段。张欣小说的意义无疑是源自其对都市人性本真的深层企及以及文本所透现出来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中国小说的都市经验中存在一种"吾乡书写",它是都市异乡人的"乡土经验"被"都市体验"改造的过程,也是乡土城市化的过程中,"乡土意识"向"新都市体验"的演变过程。这也表现为都市体验中的吾乡书写的历史感大大加强,代际体验更丰富,艺术观念和手法不断创新,并努力探讨都市文明和吾乡书写的审美契合点。  相似文献   

4.
论邱华栋小说的都市意识平慧源邱华栋是90年代文坛比较活跃的一位小说家,也是被评论界定位为“新都市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手上的星光》、《闯入者》、《环境戏剧人》、《哭泣游戏》、《公关人》、《直销人》、《持证人》、《时装人》等都以当下都市生活作...  相似文献   

5.
新都市小说通过对当代都市生活的聚焦,直接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嘈杂纷乱的文化经验和欲望体验,确立起欲望化的叙事法则,从而使日常生活的经验成为了新都市小说写作的一个基点。新都市小说所要探讨的是有诗意有价值的日常生活,这种价值和意义是在哲学存在意义上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日常生活。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把握和创作,新都市小说显示出深切的人文关怀的向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沈从文都市题材领域的小说创作,从小说主人公展现出来的病态人格的角度入手.揭示出小说中病态人格下的都市异化给读者带来的阅读美感,这种美感建立于沈从文独特的道德情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新都市叙述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不少中国新时期作家十分青昧的一种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以对城市生活的描写作为重点,从不同的叙事角度、审视向度对形形色色的都市人生进行富有现代性意味的美学勘探和精神洞察,而成为中国新时期小说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母碧芳的长篇小说创作正是对这种新都市叙述方式的一种延扩和深入,展示了都市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和审美意蕴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8.
新都市叙述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不少中国新时期作家十分青睐的一种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以对城市生活的描写作为重点,从不同的叙事角度、审视向度对形形色色的都市人生进行富有现代性意味的美学勘探和精神洞察,而成为中国新时期小说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母碧芳的长篇小说创作正是对这种新都市叙述方式的一种延扩和深入,展示了都市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和审美意蕴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的“新都市学”,其创作人数、作品的数量均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但却始终没有出现精品大作,也没有成为世界之交的学的主导。经过归纳、概括和总结发现“新都市学”有如下的优点和不足:一、个人化写作与平面化叙事,但过于生活化、经验化、缺乏学的历史感和思想的复杂性;二、欲望与异化这两大主题,虽然造就了新都市化,但缺乏开阔的发展视野与胸怀,成为新都市学的局限;三、人物形象的系列化,类型化、虽然刻画了都市新人类形象,但也正是缺乏深刻性的表现;四、创作方法上虽然对后现代主义采用了容纳和吸收的态度,但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事实与虚构、现实与幻想的混淆不清;五、新都市学这一特殊历史背景和化的内涵中的产物,也只能是这场城市化运动中的神话讲述,似乎多了时代性,而少了历史性和化性。  相似文献   

10.
在沈从文的人生小说里,都市人生的恶与乡间人生的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人们看到现代都市中精神荒园现象-道德的堕落与人性的论丧,乡间里存留的可贵东西-传统美德与人性之善。  相似文献   

11.
罗曼·先钦在小说《佩尔森》中通过莫斯科都市白领安德烈的一天的生活,揭示出在都市化生活中以安德烈为代表的莫斯科年轻一代不论是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爱情中始终伴随着他们的一种现象,即“都市焦虑”现象。他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现代化进程中的莫斯科。正是因为莫斯科都市化水平的病态式发展,最终使人陷入精神焦虑中,从而造成他们在精神与道德上的逐渐异化,丧失了自我的个性与自由。  相似文献   

12.
从雅典宪章到新都市主义,城市规划的理念在不断更新.“新都市主义”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规划设计应注重城市功能的复合化,提高道路网的密度,提倡步行系统,转变城市交通模式,建设适宜居住的社区,使城市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基本需求之上,让都市文明与自然属性和谐共存,在满足人们对城市资源的高度利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市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轨迹上起着重要作用,她在都市小说的主题表现、小说的创作目的、小说的表现方式上对中国当代女性都市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王安忆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女作家们继承着张爱玲以来的文学追求,不断进行着探索与超越,拓展着都市文学与女性文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在他的湘西系列小说、都市题材小说以及湘西本土文化与都市文化两相比照的过程中.基本肯定了湘西本土历经数千年不变的恒定文化因素(“常”),而对湘西在朝现代转型过程中.自外而来并传染侵蚀的异质文化因素加以否定(“变”)。从而让人感受到沈从文小说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城乡互参模式与都市文明批判--论沈从文都市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代中国都市文学背景下分析沈从文都市小说,认为沈从文通过对都市生命退化、都市道德病态和都市人性虚伪三个层面的描写,体现出都市文明的批判色彩。同时,分析了沈从文都市小说的创作模式——城乡对立互参的思维方式,都市文明批判的文化资源——湘西乡野文明资源及其文化学文学功能;以原始的乡野文明改造日渐衰老的民族品德和日益扭曲病态的都市人性。  相似文献   

16.
“新都市小说”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文学走向边缘化的九十年代浮出水面,它能够贴近现实的都市生活,最切近地反映了时代的脉搏和律动。新都市小说家们并没有流于表面的对于都市生活作一种“浮世绘”式的描写,而是能够深入到都市生活的深层本质中,对于人生、人性作了深入的挖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都市小说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了与小说本身较为一致的流派特征。京派(京味)都市小说的代表作者是沈从文和老舍,研究者对二者小说中都市与乡土的关系进行了辨析,也对二者小说中的都市批判作出了分析评价。海派(新感觉派)都市小说研究成果较多,大致可以分为主题研究、现代性辨析、叙事研究、文化研究等几个方面。在左翼都市小说研究成果中,对茅盾都市小说的研究是一个重要部分,也有研究者探讨了左翼都市小说的成长主题和整体性艺术成就与缺憾。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现代都市小说的整体性研究论著,但数量较少,对各个都市小说流派之间的同质性挖掘还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都市小说创作中贯穿一个相同的主题,就是对都市意识的现代书写,都市小说中物与商品的理念、现代都市情绪与体验、现代都市情爱关系是都市小说现代化的表征,彰显了新生代都市小说的特质,体现了作家的思考与批判.  相似文献   

19.
1909年沪杭铁路开通,将杭州与新兴都市——上海接驳。源源不断的上海都市客激活了西湖旅游,为杭州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上海越喧嚣,西湖越人潮汹涌。杭州“很快地发展成为中国不可多见的新都市的原因,大部分要靠着西湖。”与此同时,杭州的城市价值及西湖新兴建设的困境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空间与想象--舞厅、舞女和穆时英的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舞厅作为穆时英小说的核心场景具有独特的意义。穆时英笔下的舞女大多是想象的舞女。她们被塑造成颓废,充满异国情调,具有令人焦虑的魅力。穆时英小说中的时间是具有现代性特征的时间。都市在穆时英小说中获得了独立的审美地位,穆时英的小说是典型的都市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