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语言哲学基本问题之一,意义问题一直是哲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以其进化论的科学视野与对语言使用分析的动态性而迅速进入了语言、思维与人类实践等诸多领域。将顺应论引入语言哲学研究将有助于走一条人本主义的意义探索道路,基于人与人的需求来探求语言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2.
"存在"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语言哲学则意在通过语言分析重铸这一哲学老问题。以弗雷格为代表的主流语言分析哲学家通过分析典型语句解决了若干哲学核心问题,从而形成了哲学的语言论第三转向。本文从体验人本观的视角重新审读以弗雷格为代表的分析哲学的主要思想,认为从弗雷格开始的主流分析哲学由于忽视了意义的体验性而走向了反心理主义的极端。体验人本观能够为中国后语言哲学的研究提供一个评价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语言中与思维密切关联的意义问题,在语言哲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语言哲学家,他所提出的"意义即使用"学说对译学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和深刻的指导意义。翻译学中对于意义的研究,使其与语言哲学不谋而合。文章旨在从语言哲学的高度揭示维特根斯坦"意义即使用"给翻译学中的意义观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意义是什么?历史的意义是如何产生的?这是历史哲学中极其重要的问题。西方历史哲学中存在两种对立的、各带片面性的观点──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参照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思维方式,提出如下见解:历史的意义就是历史对于主体的重要性,是主体在整理、理解史料和历史时从历史所获的启示,它既不是纯客观的实体也不是纯粹的主观构造。历史的意义产生于历史事实(史料)被整合进主体语言框架和理解结构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哲学基本问题贯穿于整个哲学史。从古到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各个哲学派别不能回避的问题,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则不然,它只是在近代才由法国唯物主义明确提出的。费尔巴哈发展了法国唯物主义的思想,但由于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代替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费尔巴哈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通过实践观点重新确立了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地位,才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哲学语言既是哲学思维伸展的"向导",又是哲学思维水平的外在标志,哲学语言的"内面"即哲学思维方式。哲学语言"引领"哲学思维不断地走向深远,反过来,哲学思维又促进了哲学语言的发展。从哲学发展史的总体上看,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发展有其历史的相应性。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适用于全部哲学 ,但同时应看到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具体的哲学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只有考察了具体哲学中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特殊表现方式 ,才能具体地把握具体的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同时 ,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也有特殊的表现方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具体表现方式是人们的意识和人们的存在或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基本问题 ,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指导现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鸣不平邸乘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则是哲学基本问题本身所包含的两个方面。关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传统的观点是:“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  相似文献   

9.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环境,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这是在工业生产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在思维和存在两极对立中寻根究底的思维方式,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共同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抹煞了马克思主义同以往哲学的根本区别,抹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变革。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意义的问题,历来是哲学家们关注的问题。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语言哲学家。其早期作品“逻辑哲学论”及后期作品“哲学研究”已成为语言哲学的经典之作。他提出的“图像论”,“语言游戏…意义即使用”,等学说对译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和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的目的旨在粗略梳理维氏前后期的语言哲学观,以前期理论为铺垫进而重点探讨后期理论对翻译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哲学语言是哲学思维的符号形式。哲学语言具有超验性、综合性、批判性、多元性和概念化等特点,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哲学语言的反思特性,哲学语言即“反思的语言”。对哲学语言的探讨是研究各种哲学思维模式和哲学发展脉络的重要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以及语言与现实是语言学和哲学等领域中的重要论题。语言世界观是一个民族凭借语言构筑认识世界图景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其主要内容是思维影响并决定语言,语言固化思维;不同语言的民族认识世界的图景和方式不同。从哲学角度来看,政治、宗教、哲学和社会结构等民族文化和观念并不能解释跨语言差异,感知和认识并不能根本制约和决定语言本质,语言符号或语法标记与外部客观世界也并不必然存在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讨论具有心理学、语言哲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等学科的问题。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产生具有不同民族特点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辨证的进行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文章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及语法层面入手,通过对汉英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比较,说明了中西方人的不同思维倾向——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  相似文献   

14.
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都是著名的哲学家,两者在存在哲学、语言哲学、心理学等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上都突破了传统的表象主义和形而上学语言观,在语言的存在论上和真理观上都具有相似观点。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虽然都对语言哲学的研究具有同质性,但因所处时代背景和哲学流派的不同,两者研究语言哲学时的思维方式不同,对源初语言的界定以及针对传统形而上学观点的反对程度也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语言学、语言哲学以及认知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经过对许多汉英互译本作了一定量化的分析比较,并考察了学界关于汉英两种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一些论断,发现某些观点值得商榷,提出异议。本初步的结论是,汉语并没有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并没有影响中国人抽象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言哲学向心智哲学的转向过程中,塞尔和乔姆斯基的影响不容忽视。塞尔创立了心智哲学,乔姆斯基倡导内在语言观。在语言的哲学思考上,两者同时关注了语言和心智的密切关系。对塞尔和乔姆斯基而言,只有承认心智和语言现象的本体论地位,抛弃传统二元论,摈弃还原论的思想,采取自然主义的研究方法才能解密语言和心智。在具体研究路径和目标上,二者也存在差异。塞尔主要从哲学层面考察心智现象,关注语言与意义、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主张形而上的分析路径;乔姆斯基则维护语言官能的独立性,认为思维与语言同构,语言是心智的一部分,侧重研究语言的句法运算机制。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叶,西方哲学发生了重大转折,其最主要的表现是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二元哲学的反对,即反对哲学从思维和存在两极对立出发,主张从人和自然统一的人类世界现实出发进行哲学思维。究其原因:1.它同人的生存方式有关;2.这是哲学本质意义的体现;3.哲学思维范式的转化影响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4.现代社会发展表明,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哲学必须立足于现实。  相似文献   

18.
人的思堆和语言存在的形态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口头的、书面的、思维的。口头的语言是即席的、交流的思维。书面语言是思维的储存形态。将这三种语言与它们的活动空间相联系,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由于它们的交流对象的不同,其意义必然会产生歧义。同时,语言自身存在着一对固有的矛盾。即所指和能指,所以语言本身就有意义的差异。歧义在本体意义上是语言的固有特性,它决定了不可能创造出具有绝对标准意义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言意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基本论争之一,也是一个涉及语言哲学的理论问题。以先秦“言意之辩”为切入点、勾勒中国古代语言哲学讨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语言与客观对象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并由此凸显出中国先秦哲学家们对语言问题的哲学思考。先秦的“名实之辩”主要是在认知领域讨论语言与客观对象的关系,“言意之辩”则是在“名实之辩”基础上的思想上的转进,主要涉及语言与思维,语言与人的关系,讨论问题的层次有两个:一是具体的语用层面,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表意功能,二是在哲学层面,语言对于形而上问题能否把握,如果能,又如何表达。  相似文献   

20.
浅谈语言思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心理学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其焦点是存不存在无语言思维,无语言思维是不存在的;无思维语言也是不存在的,在一定意义上说语言就是思维,思维就是语言。两者无法分开。 我们认为思维只有一种形态,就是“用概念进行的思维”——语言思维。为什么只有语言思维,而别无其他?自从人类有了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