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素丽 《教师》2012,(33):55-55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素养的高低体现在学生是否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是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新课改的理念要求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教育界曾引发了一场关于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无论是语文界的教育专家、学者,甚至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对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表示了极大的忧虑。究其问题的根本,在于  相似文献   

4.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5.
古诗文学习是学生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他们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路径。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古诗文大多来源于生活,是古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将古诗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理解古诗文,进而与其间的人物情感、作品思想等产生共鸣。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能让古诗文教学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即教育.可见,丰富广阔的生活,是陶冶学生,影响学生的大环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场所.如何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教学有机"嫁接",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笔者结合实际作了如下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必须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  相似文献   

8.
构建语文教学生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教学生态化,就是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语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用生态的眼光来审视语教学。树立一种和谐理念,使语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语教学生态化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倡导以人为本的“生命课堂”模式,代替以知识为本的“知识课堂”模式;运用对话理论构建多元化语教学主体;构建人本主义的语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语素质;提倡语走进生活,语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9.
学校承担的“语文课内外结合,发展语文能力研究”教改实验的研究课题,自2000年下学期在各年级开始实施以来,实验道路虽然曲折,但其收获还是令人欣慰的。我们初步探索出“课内外结合”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就是要坚持“生命语文”、“生活语文”的原则,立足课内,拓展课外,以生活为联结点,以生命为归宿,多让学生“感”,重教学生“悟”,激活学生“现”。现将具体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寻求课文与生活的某种联系,更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回归到生活状态,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1.
培智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是使每个智障学生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使之适应社会生活,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教育教学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而语文又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学好语文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走进生活,适应社会。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  相似文献   

12.
一、课前几分钟引入时事,在现实和课本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 方式可以是让学生轮流进行时事演讲,也可以由教师或一个学生讲一讲最近发生是事,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就此事进行讨论,这样既增长了知识,更是培养了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的最佳途径。首先在时间上要力求贴近。  相似文献   

13.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际的工具,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通过创作文学作品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仅靠课堂上的培养是完全不够的。还要走出课堂,依托社会,开展实践,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会得到不断地提高。  相似文献   

14.
语言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语文教学死啃书"的误区,走进生活,让学生真  相似文献   

15.
1前言职教教师如何能坚持让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接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学好语文,深化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使语文教学与各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相衔接,淡化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化、理论性,让学生学好语文,让语文成为中职学生学习各自专业的铺路石,成为其职业人生发展的沃土,也让中职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可以说是当前职教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教学与新课标的理念相去甚远,它远离学生的生活实践,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接受,非常重视解题技巧的训练.这样的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生气,抹杀了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属性,从而导致不少学生虽然学习了生物学课程,却不会解决现实中简单的生物学问题,不会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生命现象.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拓宽途径,巧设方法让学生生活走进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语文教学由于脱离生活,使学生对语文充满迷惘和无奈,这纵然与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关,但与教师观念也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年的中学数学的任教研究,发现大部分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浓厚,在他们印象中数学就是一门枯燥、乏味、晦涩的课程,带着这样低落的情绪走进数学,他们怎么能将它学好?面对这种现状,笔结合在教学中的体会,并以典型的实例分析,认为教师只有多关注数学的实用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让数学走进生活,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20.
朱春洪 《考试周刊》2010,(12):57-58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说明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特别密切。新课程竭力倡导:教育应依托生活进行,变成一种生活。成功的语文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语文走进课堂,让语文教育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这样语文才会充满时代气息、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