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古书类的简文因有上下文辞例对照,文字相对容易释读,但包山楚简中未能释读的字,大部分为人名、地名,这给文字考释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字形释读文字七则,希望对包山楚简的研究有所帮助。简130■字应释为"■";简183■字应释为"秋";简90■字应释为"";简60■字应隶定为"■",读为"捷";简119反■字应释为"紴";简4■字应读为"翠";简190号■字应读为"闵"。  相似文献   

2.
门外释"(仌)"     
本文反对将"(仌)"隶定为古"泰"字,通过对包山楚简中几条简文的比勘,认为此字应释读为"夭",并对此字字形演变过程进行了简略考察.  相似文献   

3.
西北汉简为汉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信息。但简牍残断、简文漫漶等使得部分文字不易释读或释读不准确。根据红外线图版、文例等,可对部分简牍释文进行补释和校订。篆书习字简EPT59:369内容应与《苍颉篇》有关;73EJT23:898中"许""遣"等七字可以补释,其年代可考定为居摄二年;73EJF3:220所载为"觻得长",反映了西汉时期"令""长"职官制度的变化,木简年代或在甘露年间之后;72ECC:43中所谓的"戊寅"当释"十七日",其年代可能为永元十六年。  相似文献   

4.
40多年来,银雀山汉墓竹简的文献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银雀山汉墓竹简的简文大部分得到了很好的整理与释读,深入挖掘了其蕴藏的巨大文献学价值。对银雀山汉墓竹简原简文字和释文的校勘越来越精微,可以使得释文无限接近原简文字。但这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今后还应该继续加强基础性的整理与释读工作,并进行更为详细的校勘,也要在版本、辨伪等方面更多地与传世文献的研究相结合,共同促进银雀山汉墓竹简的文献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敦煌悬泉置F13出土的一枚有关《列女传》的汉简,对于考察东汉初期门阀政治的形成和女性观念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简文记载“大司马吴公女嫁为南阳太守男”,反映出东汉初期上层官僚与地方豪强的结合,是东汉门阀政治的典型写照。简文所记“妇谒归,负期一日”而要载于《列女传》,反映出东汉时期女性观念的转变。悬泉《列女传》简还使我们对敦煌汉简中的一枚《列女传》简作出了正确的释读。  相似文献   

6.
对《岳麓书院藏秦简(一)》的研究主要在简文性质内容、释字注解、简文系联、历史地理等四个方面进行,其中讨论最多的是字词的释读和注解。今后应该在文字学、文献学及历史学等许多方面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强兵]》篇原附录的六条残简,其实并不属于该篇文字。而收入《银雀山汉墓竹简(贰)》中的《[富国]》篇,与《[强兵]》篇内容高度相关,都讨论的是富国强兵问题,二者原本同属一篇文章。在简本原《[强兵]》篇与《[富国]》篇释文的基础上,重新对简文进行缀合与编联,从而整理出一篇新的、更加完整的汉简《[强兵]》篇释文来。另外,针对简文"武有在良所"一语,作者认为此处"武"字或为孙子自名。  相似文献   

8.
新出秦汉简牍材料为古文字的释读等提供了更多可信的材料,对一些有争议的字词提供了更多的实例补证,不同时期出土的简牍材料也有互证的作用,如张家山汉简出土后,其中有关法律文书的材料为睡虎地秦墓竹简相关内容简文的释读就提供了更多更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和总结前辈学者在《守法》《守令》分篇研究方面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学界在简768—775、简802—806的归属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并对这两组简文的归属进行重新辨析,认为简768—769、简802、简806属于《守法》《守令》,简770—775属于《库法》,简803—805尚无法确定归属。  相似文献   

10.
本反对将“穴”隶定为古“泰”字,通过对包山楚简中几条简的比勘,认为此字应释读为“夭”,并对此字字形演变过程进行了简略考察。  相似文献   

11.
《君人者何必安哉》是上海博物馆新近公布的一份楚简资料,学界对其已做了深入的研究,但仍存诸多争议。本文主要对该简文的几个关键字提出新的释读,进而对文意提出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博物馆居延考古工作队在本省北部额济纳河流域居延地区,对汉代城障烽塞遗址进行了几处科学发掘,出土近两万枚汉简和大量文物。这为研究汉代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及社会生活情况,提供了一批极其珍贵的科学资料。现将在破城子南部肩水金关出土的西汉《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简牍作一概略介绍。《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共有简犊三枚(编号为7 3E、J、T_1),长均约23公分,合汉尺一尺,是为尺犊。三枚简共书有简文十二行,属章草体隶书。简文的末两行除有部份简文漶漫不清外,其余简文多较清晰。  相似文献   

13.
姚磊 《家教指南》2020,(5):128-133
对居延新简已有缀合进行梳理,发现误缀共计11则。通过与其他文献对读以及核查图版,对一些简文进行了订补,考订了一些史事。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出版的《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在整理小组及时贤考释的基础上,就其中《日书》篇的文字释读提出十三点新的看法,以期更好地利用这批简牍资料。比如第54号简"■百事凶",该简第1字整理者原释为"尾",应释为"任",整句话当释为"任百事,凶",意为"负任事情,不吉利"。  相似文献   

15.
《天问》文本在释读上有诸多歧义及无法通顺之处,学者往往以"异文"、"错简"处理,动辄将整篇文章顺序打乱重新排列,以此来迎合书面文学下的思维逻辑。通过对争论较大的章句重新释读,将隐晦的含义逐一厘清后可以发现,《天问》文本具有清晰、完整的创世神话结构特征,从而表明《天问》是一部固化为书面文本的口头传统文献,这对重新认识《天问》的文体生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简文字迹与竹简的分篇及编联缀合、简文字迹与字体风格的辨析、简文字迹与书手差异及抄写水平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学界关于战国竹简字迹的研究成果。并在这一基础上,对今后战国竹简的字迹研究予以展望。战国竹简字迹研究应从局部性分析转向综合性探讨,以实证分析为基础,以书手档案建设为把手,从而推进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等战国竹简书写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讨论了上博简《诗论》第二十六简Mou字的种种释读,并依据《诗论》原与《诗经》原诗提出自己的看法,Mou即谋字,当作媒解。  相似文献   

18.
《诗经·桧风·隰有苌楚》诗旨之又一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上博简诗论》第26件简文的探讨,结合《诗经·桧风·隰有苌楚》的内容,综合诸家说解,考求诗旨。提出此诗含有"得而媒之"之意,并证之以文献,说明这种诗旨的理解是符合诗意及当时风俗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上博简<诗论>第二十六简(母心)字的种种释读,并依据<诗论>原文与<诗经>原诗提出自己的看法,(母心)即谋字,当作媒解.  相似文献   

20.
湖北包山楚墓出土竹简中,纪年简文有“大司马悼滑将楚邦之师徒以救郙之岁”一简,其中的“郙”是国名,即巴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