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道德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即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接受全过程,由传授过程和接受过程两个部分构成。接受过程的状态和效果,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终极目的和质量。这里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思想道德教育接受过程的逻辑中介。  相似文献   

2.
人们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意识支配下进行的,都有其内在的依据。外在的思想道德教育如何才能转化成行为的内在依据,这不仅涉及到教育内容和任务的恰当定位,而且涉及到对教育对象接受机理的准确分析和把握。只有当教育与接受两方面形成良性互动共振时,教育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理想状态下的素描教学过程,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的教学过程。按照系统的整合研究方法展开信息技术与素描教学整合的探索,其主要针对理想状态下接受式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在分析职业高中美术教学的特点及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内涵、构思设计原则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此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进而提出理想状态下接受式教学过程构思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实践探索给出相应的课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在于接受,接受的效果如何又取决于大学生的接受程度。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接受过程中,其思想道德教育接受障碍主要表现为接受主体的思想障碍和教育者行为方式引发的接受障碍两个方面。满足接受需要,培育接受情感,发挥接受能动,注重接受差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接受程度的有效方略。  相似文献   

5.
论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接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习主体的接受是学生对教师传授的各种信息所进行的选择、理解、整合和内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接受受到内因素和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影响和制约既有利因素,又有不利因素,我们力求排除不利因素,实现主体接受的最优化。实现主体接受的最优化应从几个方面入手:明确传授和接受的目的性;创设良好的传授和接受情境,把握传授的技能和技巧,建立起由传授到接受的师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学接受过程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接受主体总是在特定欲求的驱使下,主动进入接受过程的,接受欲求一般有超越欲、认识欲、游戏消遣欲等几种;文学文本要唤起接受主体的兴奋感,就必须利用接受主体的兴趣与激情,把特定接受主体所感兴趣的东西艺术化地表现出来;文学接受过程是接受主体在文学文本中启动、强化、不断深入地展现生命力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既是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接受影响的过程,更是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内部道德环境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关于思想道德教育接受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基本的意义上取决于接受的状态和水平.在建设的视角看思想道德教育,这不完全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主要的是接受教育的问题.接受的重点和难点,是我们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极大关注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是指其接受政治观点、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的内在动机。统一多样的接受主体动力包括物质利益、获取知识、追求真理和政治参与等方面。研究接受主体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接受过程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存在着一对基本矛盾,即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的矛盾。它贯穿于接受过程的始终,影响和决定着其他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考察这一基本矛艚,就能找到动力的最终根源。  相似文献   

11.
阅读使文学客体得以存在并持久,使读者的思想得以被认同,而接受者也藉此将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升华相统一,并进而结束理性社会对人类自身的异化,用美来完善人类,解放人类。  相似文献   

12.
加强青工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张仁元当前部分青工在思想道德观念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政治理想信念弱化。部分职工的政治热情越来越低落,不愿参加政治学习,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讲政治是空对空。”少数职工对人生理想、信念的追求呈低层化,把实...  相似文献   

13.
关注、研究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接受过程和效果问题。要重视接受主体的需要,发挥接受者的主体作用;要注意引导接受者的情感体验,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更新、方法的改进;要重视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优化教育接受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学校道德教育的效果,在理论的意义上与教育者的教学过程正相关。而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实践的意义上则主要取决于被教育者的接受过程。接受过程的状态和质量决定教学的实效性,强化学校道德教育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提高学校道德教育质量,就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学校道德教育的接受过程。  相似文献   

15.
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结构层面的张力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居安 《教育探索》2005,3(5):76-78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来源于接受主体自身的四类需要。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四类需要并不是处在一个层次上。四类需要诸层面之间不是单一的、平面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关系。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结构层面的张力关系,对于落实“三贴近”原则,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动力,包括内动力、外动力与合动力,它们共同推动着接受主体内化教育内容达成教育目标的活动。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得到接受主体的充分认可和接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接受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动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而其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缺陷和不足,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分尊重和发挥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接受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传播的迅速发展、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人们在巨大的信息洪流面前主动性得到了张扬 ,不得不从众多的信息中有选择地接受。接受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并在许多领域中突出起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接受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基本内涵1.接受的内涵。接受一词 ,在汉语字典中通常被解释为接纳、承受。在胡木贵、郑雪辉所著的《接受学导论》一书中 ,认为“接受 ,是关于思想文化客体及其体认者相互关系的范畴。它标志的是人们对以…  相似文献   

19.
论主体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国材 《中学教育》2000,(10):3-6,20
  相似文献   

20.
张媛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4):75-76,82
关于教育过程中的主体问题,教学史上两个影响广泛且深远的学派——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所持的观点几乎完全对立。传统教育派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而现代教育派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出发,大学生、教师都是大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不过其主体性各有不同的表现,其中,大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主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主体,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