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黄庭坚是北宋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其在诗歌创作成绩突出,争雄北宋诗坛。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黄庭坚自身博学多才,博览群书;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其创作受到北宋禅宗影响,颇多新意,能开一代风气。后人甚至评论黄庭坚"喜与禅僧语","唯本领为禅学",说明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与其对禅学的理解与吸纳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木 《盐城电大学报》2001,(1):31-34,45
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说历来为诗评家所指责非议,认为其是“抄袭”、“剽窃”的翻版而已,殊不知,庭坚此论自有其科学合理性。这主要表现在:首先,此说与文学创作的继承创新说是一致的;其次,此说的提出与有宋一代的创作风气与时尚有关;再次,此说是诗人创作、经验体会的归纳与总结,只不过是将其视作作诗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故对其应作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评价才是。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的佛教实践对他诗歌创作的影响很大。游历佛寺、结交名僧、阅读佛典等,促使他的诗歌呈现出新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曾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5),因编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名,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安置黔州(今重庆彭水),后又被移置到戎州(今四川宜宾),一直到元符三年(1100),才遇赦东归。他在蜀中度过六年多的谪居生活。其被贬入蜀既是他实事求是地坚持自己见解的结果,更与北宋党争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不幸落入“北宋党争”的漩涡中,升降沉浮,蒙受冤屈。后期的黄庭坚,逍遥而不消沉,更多转向诗歌与书法的发展,使之成为一名杰出诗人和书法家。  相似文献   

6.
赵嘏作为晚唐诗人的代表之一和落第文人的典型,长期飘零州县,困顿失意。道教超脱无为的精神追求带给赵嘏极大的慰藉,他将道教淡泊无欲的素朴之心外化为清朗旷远、任真自然的艺术追求。进而也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的题材内容以及审美风格和艺术手法,使其诗作呈现清朗旷远的仙道风格,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为后世激赏。  相似文献   

7.
试论道教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在敬宗宝历年间到大和初年间在玉阳山学道,道教的道典教义及学道生活对他的人生道路尤其是诗歌创作影响极大。道教内容及学道生活不仅成为李商隐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而且影响了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审美趣味,尤其是给他的诗歌在语言、意象、意境、用典等形式方面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白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但李白的困厄给他的作品带来了很大影响,他扑朔迷离的身世或多或少在他的仕途之路上造成了阻碍,成为他诗歌创作中剪不断理还乱的焦虑。  相似文献   

9.
北宋帝王崇重道教对科举考试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道典成为科举考试命题的来源之一和举子的梓潼神信仰两个方面。前者促使北宋文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形成阅读道典的读书习气;后者则是文人举子面对科举考试的激烈竞争,将本为战争英雄的梓潼神与道教文昌信仰附会为一,从而借助神灵力量满足功名欲望所采取的心理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梳理黄庭坚的习禅过程的禅学修养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黄庭坚的禅学修养对其诗歌作题材内容,艺术境界及艺术表现的影响,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黄诗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为江西诗派鼻祖,以宗杜为主,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李白的喜爱和欣赏,他是宋代诗人中学习李白较为突出的一位,其今存的诗、词、文中歌咏或评说李白的材料多达22条,其中词1首,诗5首,文16篇。书法家、诗人、学者身份的黄庭坚对李白的接受和继承,在整个宋代李白接受史上具有较为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把握苏轼的文学创作历程及其文学地位,不能不推究北宋党争对其的影响。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北宋朋党之争,对苏轼的政治生命和文学创作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轼一方面具有党争双方喜同恶异、党同伐异的主体性格,另一方面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体性格,即"危言危行、独立不倚、不为苟生、有益于世"的主体性格。正是北宋党争中苏轼的这一独特的主体性格造就了苏轼的文学业绩。  相似文献   

13.
<正> 黄庭坚是我国古代一位有着鲜明特色,并且卓有建树,影响深远的诗人与诗论家。他在用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石和绚丽的诗文与书法作品作材料去营建宋代的艺术之宫时,也为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宝库贡献了独具异彩的珍品,尤其是对我国诗歌美学的开拓更有不灭之功。他怀抱“不为牛后人” (《赠高子勉》)的志向,终生迈着“不践前人旧行迹” (张耒《读黄鲁直诗》的步伐,终于攀上“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穷极历代体制之变” (刘克庄《江西涛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文学是人学,那么言志抒情的诗歌更可以说是人类灵魂之学。真正的诗歌无不或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人们心灵的奥秘、人格的底蕴。所以有人说,一部诗歌史,简直可以说是人类灵魂史。正由于此,通过有代表性的诗人的诗来考察特定历史时期文化人的典型心态和人格,并由此进而审?..  相似文献   

15.
黄庭坚生活在北宋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的浪潮中,命运和仕途的坎坷与这大环境息息相关。作为这时期的诗人,黄庭坚不断吸取儒学思想、研习老庄义理,形成心性思想的基本构架。与此同时又汲取禅宗哲学,建立了明心见性、融合三教的思想体系。可见,黄庭坚的心性哲学不仅有儒家的范畴,而且同时吸取道家、禅宗的治心养性、齐同万物等心性论思想。这些思想同时也对黄庭坚的诗学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的七绝变体是其诗歌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继承杜甫的诗歌艺术,在七绝的内容、结构、表现手法上进行了许多探索,突破了唐代绝句的艺术法则和风格传统,体现了鲜明的宋诗特色。  相似文献   

17.
“宗经”是中国传统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和创作要求,由荀子提出到刘勰的《文心雕龙·宗经》篇中都倡导“宗经”这一要求,还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六义”之美.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文学创作也受“宗经”思想的影响,他“宗经”不仅宗“五经”等儒家经典,还宗经、史、子、集等文化遗产中的经典,“六义”之美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8.
夏竦"出入荣华四十余年",虽"为人无足取",但博文好学,在文学方面颇有一定的成就。他诗词文皆擅,作为后期西昆派诗人,其文论较为丰富,已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夏竦的文学思想对前期昆派有承有变,充分反映了后期西昆派诗人在诗风转换期的发展变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颇有自己的个性。夏竦诗与其他昆体诗人的诗歌多缺少主观情感,思想内容单调、贫乏相比,他还具有托意委婉之作,微语中藏有讽刺,或寄予寓意,富有哲理。其诗风具有多面性,既有西昆浓艳之风,也有清丽、气势开阔之作。总言之,对夏竦诗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后期西昆派的性质、作用,更为清晰地描绘北宋诗坛由"唐音"向"宋调"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的诗歌是他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坚贞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思想和战斗的记录,是他以全部热血和生命为革命为人民呼喊的结晶。他的诗歌贯穿着“矢志努力于民族事业”的红线,具有“坚信的主义”和“为社会写实”两个显著的特点。他的诗歌内容新颖深刻,感情丰富诚挚,格调清新刚健,艺术手法多样,运用娴熟自如。李大钊不仅是坚贞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而且是“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和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是“坚信的主义”与“优美的艺术”统一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文字狱横行2000余年,与中国封建社会相始终,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政治无疑是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但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诗文阐释方式也是导致文字狱产生的重要原因,弄清它们与文字狱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文字狱这一中国社会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