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学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进退维谷,一方面社会需要大批法律人才,另一方面,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率最低。文章据此指出了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法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植法律人才。‘法律人才,包括学术人才和实务人才。从社会需求看,实务人才的需求是最大量的。由于种种原因,新中国建立以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长期处于脱节状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张,大批法科毕业生开始进入基层法律实务部门,实务部门对法科毕业生的抱怨声开始不绝于耳,比较经典的是“堂堂大学生(或研究生),连××都不会,××也做不好”。这个“××”,可能是一份笔录,可能是一份审查报告,也可能是一次对当事人的谈话。在业内看来,应该是最简单的工作,但未经训练确实是无法胜任的,而法学院一般都不安排这方面的练习。  相似文献   

3.
高职法学教育位于我国法学应用类人才培养的最底端,以培养法律辅助人才和初级应用人才为主。高职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市场,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确定授课内容和方法,突出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同时应注意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着法律信仰教育缺失、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以及与法律资格考试的关系失衡这三大突出问题。主管部门应在必修课设置中增加法律信仰教育的相关课程;应从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完善课程体系入手解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问题。应摆正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明确本科应以学术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导向,并以此为原则调整业已失衡的法学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学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所培养的人才的实践能力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有距离,具体表现为没有建立与法律职业的实质联系、教学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教学方法和内容单一以及就业压力大等问题.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有赖于以司法考试为导向对法学教育作出适当的调整,司法考试自身也要进行技术性改革;另一方面,正规法学教育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现代企业,培养知识结构合理、擅于预防纠纷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7.
农村教育定位: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一涛 《教育科学》2006,22(1):19-22
学术界对农村教育的定位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农村教育要致力于普世性文化知识的传授,城乡基础教育并无不同之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农村教育要贴近农村生活并教给农村学生合适的劳动技能。只有对农村教育进行扎实的田野调查,才能够超越这两种分歧和争论,而要改革农村教育定位以促进农村教育的更好发展,就需要改革我国当前的教育评价体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教育定位: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术界对农村教育的定位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农村教育要致力于普世性文化知识的传授,城乡基础教育并无不同之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农村教育要贴近农村生活并教给农村学生合适的劳动技能。只有对农村教育进行扎实的田野调查,才能够超越这两种分歧和争论,为农村教育确定最佳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是法学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但中国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社会制度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经济、政治等发展的需要.重构中国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应着重于在培养目标、学制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高校法学教育存在着五方面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了培养具有法律实务操作能力人才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章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六点对策,为黑龙江省高校加快改革步伐提供有效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就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由政府评价、社会评价和高校自我评价三方共同组成的多元共治型的评价主体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就业导向"是针对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出现偏离而提出的一种政策导向,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同时,"就业导向"是一种应时之举,有其阶段特征和理论局限性,并不能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的"指挥棒"。根据世界职教发展动向和终身学习时代要求,从"就业导向"向"生涯导向"发展,走终身化职业教育道路,应成为未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法律地位是教育法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我国教育法治进程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是学生法律地位的体现。基于现行教育法律关于学生权利义务的规定,可将学生的法律地位归纳概括为民法上的特殊民事主体和行政法上的特殊行政相对人。但当前学生受教育权的可诉性、程序性、公正性不足,有必要将受教育权的救济纳入行政司法审查的范围,对学生权利进行全面救济,并兼顾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依法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我国职业教育法律体系之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职业教育领域,我国应逐渐形成以<职业教育法>为总法,以若干职业教育单行法为主体,辅以大量的职业教育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职业教育法规、众多的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形成内容全面、形式完整、协调统一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实证的角度对法律文书回归后的价值进行评判,强调法律文书学作为一门横跨法学和写作学的学科,写作学依然应成为法律文书实践与研究的视角之一。  相似文献   

16.
法律思维培养是法学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WTO案例在内的案例教学法对于法学研究生法律思维的培养有莫大的助益。其中WTO案例内容丰富、数量充足、说理性强且易于获得,是研究生法律思维培养的宝库。对于WTO案例在教学当中的使用,首先应当在法学全部二级学科当中进行推广;其次应当注重经典案例的积累;第三应当鼓励通过模拟WTO争端解决的辩论赛的方式进行浸入式的双语教学。通过更好地在研究生教育中使用WTO案例,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学科与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龚岚 《高等理科教育》2005,(2):45-47,50
学科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础,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和载体;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学校教育,对增强科研活力、凝练学科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信息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要提升对学科的认知程度,以学科为指导,组织研究生招生,进行研究生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为了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应当确立法制教育课程的学科地位、统一法制教育课程教材、合理设置法制教育课程的内容、配备专职法制教育教师等,从多个层面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模式,探索与重构青少年法制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9.
对于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与国际规则日益接轨的中国来说,宏观调控行为必须依法进行。基于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总体或总量协调和管理的考量,宏观调控行为显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行为,更非传统意义上的抽象行政行为。其行为性质的综合性和有机性,决定了宏观调控行为不单指决策行为,也包括执行行为。面对"政府失灵"的不可避免及与法治化的偏离,进行宏观调控行为法治化的反思研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烈的现实需求。我们应进一步强化该理念,并以"公益诉讼"为突破口,重新构建宏观调控行为的司法救济制度,从而实现对"政府失灵"的有效监控和制约。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在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均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层层递进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成长,兼顾国际化与本土化,积极回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比,认为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我国高校在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在课程安排、方向设置等方面仍有进一步的优化空间,资源投入也需进一步跟上,同时对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有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