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钟俊昆教授《客家山歌文化研究》书稿,收益颇多,欣喜异常。要说明此书的价值和意义,必须追溯现代歌谣学研究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以往对刘三姐山歌文化的解读,学术界多从历史的时间的维度进行,这固然可以多少触及到其流传原因,但固守这种维度的直接后果就是很难揭示出刘三姐山歌文化的深层底蕴。而空间观念的引入,则为刘三姐山歌文化的深层底蕴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有力维度。其实作为壮民族文化代表的刘三姐山歌文化就是壮民族及其地区文化空间建构和认同的巨大隐喻,其生命力与流传至今且经久不息的真正原因,都可从空间这一维度得到解读。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近10年来大力进行土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实践,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团体和人才培养、民族文化品牌的交流推介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在传承创新中也面临着民族文化自信意识淡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不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机制不完善等困难和问题。因此,需树立全社会文化自信的坚强理念;全力营造创新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与时俱进赋予土家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黄敏珍 《广西教育》2013,(35):42-43
以南宁市隆安县为例,阐述壮族山歌文化的特点,并从将歌圩文化融入旅游资源开发中、打造山歌文化旅游品牌两方面探讨壮族山歌文化的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海门地处长江口,是众多山歌孕育的摇篮,滚滚的长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海门人,同时也孕育了海门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海门山歌就是当地民间的一块瑰宝。海门山歌是当地劳动人民用汗水和生活谱写出来的,所以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当前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海门山歌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前很多教育学者都呼吁将海门山歌融入到幼儿课堂中,这不但利于对孩子们的教育,同时也能使海门山歌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6.
我市中小学音乐学科重点课题《红土地音乐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兴国山歌的研究。对此,我谈一谈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7.
刘三姐山歌文化为壮民族建构了一个巨大的身份、民族和文化的非对抗性的认同空间,这一文化认同空间决定了壮民族与中华民族的血脉联系及和平共处的历史与现状.它不仅是刘三姐山歌文化富有生命力的深层底蕴.亦为解决当今世界的国家、民族、地域的文化冲突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胡森 《文教资料》2011,(18):94-95
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提高人的总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主要渠道。积极利用上杭客家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开展地方音乐教育.是上杭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地处长江口北岸的海门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千百年来,滔滔的长江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的海门人,也形成了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地域文化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海门山歌就是其中的一项民间文化瑰宝。海门山歌流行于海门等沙地地区,是吴歌的一个分支,也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的地方性优秀音乐文化,它于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0.
壮族村寨是传习壮族山歌文化的基本单元,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是保育壮族山歌文化的基本生境。通过对那贯屯的田野考察发现,壮族山歌文化的传统生境已然嬗变,山歌文化传承的村寨依托已经消解,山歌传承现状和前景实在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15,(Z1):18-23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整个历程的集体气质和独特风貌。学校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学校既有的发展历程,总结提炼学校独有的文化孕伏,才能建设具有广泛认同度的学校文化。——题记四川东北的巴中,西接陕西汉中,古为巴郡、巴州治所。秦岭横亘形成独有的自然风貌,让大唐诗人李白发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想象扩张。璀璨的历史星空中,巴州文化以独特的人文景观融入中国历史的博大与辉煌。武王伐纣,有巴人部落以独特的士气,加入正义之师的行阵;三国时,巴郡太守严颜以"投降"的方式,诠释了"义释"的正义命题;望王台上,至今犹有踏青的人们凭吊大唐  相似文献   

12.
灌阳地处桂之北,湘之南,境内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民俗文化绚烂多彩。以都庞岭范围内的千家洞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区域,杂居着汉、瑶、壮、回等民族,他们都有着丰富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尝试把山歌与语文进行嫁接,使其相得益彰。而通过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辅助教学,我们更能真切地感受到山歌这种非物资文化遗产的独特魅丽。  相似文献   

13.
白茆山歌《舂米歌》本由专业文艺工作者创作,现如今却成为白茆山歌手的保留曲目。过去对民间文艺源头的认识有两种学说富于代表性,一种是“民间源泉论”,认为文艺的源头在民间;一种是“文化下移论”,认为文化中心不断向外围扩散传播。在新的时期,应认识到两种理论的片面性,民间文艺其实是多种成分相互作用亦即“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2月5日,江津区李市小学内,重庆市“卓越课堂”暨江津三空间活力课堂展示活动正在进行。上午大课间操,全校师生在“旱码头山歌”高亢的曲调和明快的节奏中舞起“诗韵扇操”,那淋漓尽致的豪放和洒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张丽芳 《文教资料》2006,(28):36-37
冯梦龙所辑的《挂枝儿》、《山歌》两部明代民歌集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世俗生活内容,表现出强烈的自在、自由的民间精神,为文坛输入了勃勃生机,以其俗而不滥、淡而有味、形拙实巧的艺术特征,在生活的沃土上绽放着绚丽夺目的光华,在中国民歌史上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16.
江西有没有在全国唱响的特色音乐文化呢?答案是肯定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江西的音乐作品在全国的舞台上是可圈可点的,出现了像《十送红军》、《送郎当红军》、《苏区干部好作风》、《请茶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一批全国听众耳熟能详的优秀音乐作品,尤其是《苏区干部好作风》、《请茶歌》的唱响,着实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传唱兴国山歌的热潮。  相似文献   

17.
金秋十月,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一台盛大的慰问演出--<山歌好比沅江水>在湖南省沅陵县龙舟文化广场激情上演,部分老红军代表及国家级、省、市级劳模和湘籍奥运会冠军代表、沅陵县城1.2万名现场观众及数百万城乡居民通过电视直播共同见证了沅水之滨这一国家级大型艺术团公益文艺演出盛事.他们为艺术团雄厚实力编导团队的大手笔所震撼,为央视名牌节目主持人的连珠妙语所倾倒,为众多"明星"、"大腕"艺术家的歌唱、表演所陶醉,更为体现在节目编排中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构建所折服!  相似文献   

18.
尹珍(公元79—162年),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正安县新州镇)人。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据文献记载,尹珍是汉武帝时募到南夷地区豪民人家的后裔。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就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指出:“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那么如何开发音乐乡土资源,如何让民间音乐顺利进入音乐课堂,是摆在每一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