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近代历史学家、教育家陈黻宸对史学的本体化、客观性和科学性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其史学思想在对传统史学的批判基础上,又吸收了一些西方史学元素;陈氏对史学理论及方法论有独特见解,并形成了自己写作新史的方法,因而,其在中国近代“新史学”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董应举和陈第同为明代具有影响力的闽籍文人。在董应举的朋辈中,陈第是与其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最为特殊的一位。他们常因议论不相下,而把陈第称为骂友,并且成就了一段忘年之交。两人性情相近、志趣相投,都胸怀大志,有匡世济民之志,也都喜乐山水,探奇揽胜。在闽地,他们一起赋诗论文、赏游名胜,留下许多书信,从中可以明晰董应举的生平和思想,更好地认识其在闽中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4.
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岭南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与黎遂球、邝露并称为“岭南前三家”,有“粤中杜甫”之称。他用散文展示中兴国家的愿望和对朝廷的耿耿忠心,表达出强烈的忠君思想;他用散文分析当时的形势、提出对策,表现出非凡的治国思想;他主张文章应该具有实用性,而且用散文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表现出典型的实用思想。  相似文献   

5.
《古今小说》中的《众名妓春风吊柳七》改编自《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改编后的文本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话语属性以及主题倾向上与原作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改动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市民叙事向文人叙事的回归,并且这种回归对文学创作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荔一生经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其先祖为清初江南遗民诗人领袖之一的黄云。其家族世代为泰州海陵世家,自黄云以降,不论男女皆有才名。黄荔沿袭祖上,能为词,善倚声,词作清丽婉转,在当时的扬泰词坛颇有名气,但因作品未得刊刻多有散失而声名不显。与蒋鹿潭,钱桂森等人交游甚密,其传世作品多交游、唱和之作,对其作品的研究,较真实补充了晚清扬泰地区文人群体交游、创作的面貌。鉴于黄荔生平不显,本文从已知文献信息,资料和传世作品入手,对黄荔生卒家世、事迹交游及传世作品情况加以考述。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经史嬗变的过程中,陈黻宸肯定了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尊经重史”思路。在此基础上,为应对近代学术和社会的变迁,他以史为媒介,调和今古文之争;赋予史学“道德之权舆”的功能,以史代经,实现经学的道德教化功用。这一“六经皆史”论的泛化,不仅为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提供了思路,也丰富了“新史学”运动。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坚船利炮,西方文化思想冲击了一大批中国近代学者,陈黻宸融汇章学诚"六经皆史""史学四长"的传统思想,并贯通"实证主义""文明史学"等西方史学观念。他融合探索的过程显得十分艰难,其影响与作用也很难得以充分彰显,但他的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是值得赞赏的。  相似文献   

9.
10.
桐城派殿军马其昶所纂《桐城耆旧传》中附有《列女》1卷,收录了21位桐城女子的贞孝节烈事迹,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列女》主要文献来源于正史、地方志、文集和族谱,间或采摭其他史料;文本特征鲜明,传主生活年代集中在明末清初时期,并根据传主身份背景进行区别刻画。从史学方面来说,马其昶的编纂动机在于发挥《列女》的垂训功能;从社会方面来说,则在于凸显贤妇的示范作用。此外,作者个人志向因素也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1.
陈基是元末重要文人,但其生平历来缺乏详细考辨,一般都沿袭尤义《陈基传》中的说法。实际上《陈基传》所漏事迹颇多,又多有不确之处。从现存材料可知,陈基的一生可分为五个阶段:年少求学,三游大都,吴中授馆,出仕张士诚和入明余生。陈基曾三次北上游谒、早就寓吴结交名士、授馆期间与出使江浙的朝臣往来、在张士诚接受元廷招安前就已投靠、在从征淮安过程中方提升左右司郎中等,这些事迹均可补充和纠正《陈基传》的缺谬。  相似文献   

12.
陈望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指导修辞研究,第一个站在理论的高度从美学角度系统全面地探索修辞规律,形成了语言美学的鲜明风貌。在构筑修辞理论体系时,始终以一个美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去观察和认识修辞现象,努力探求隐伏在修辞现象深层的美学奥秘。  相似文献   

13.
陈友松先生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拓荒者,在课程开设、电教刊物创办等方面均有开拓性作为。陈友松对媒体技术和电影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解读,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在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化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陈赓诞辰100周年之际,作者择其某一侧面,简要论述了陈赓的办学思想,及其对哈军工的贡献,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税收思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力图增收以解决战争之需,50年代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主张统一税制并合理简化税制,改革开放后强调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税收关系。他的有关减轻农民税负、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关系、重视税收工作及发展经济以促进税收发展等税收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赋税思想,也对建设事业及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郑孝胥与陈三立均是同光体代表人物,一为闽派首领,一为赣派首领。他们在诗学观点上有相近相通处,并因之而与张之洞有冲突。论述他们的交往与诗学的同异,有助于了解同光体的形成。由于思想境界与个性的不同,两人所走的道路与结局不同,郑孝胥坠落为一个助溥仪投靠日本军国主义的大汉奸,陈三立绝食殉国,成为一位恪守民族大义的爱国志士。若将两人的诗风稍作比较,则郑孝胥诗多愤激之语,而陈三立诗多峻洁之诣;郑以意驱辞,陈三立以诗中寓意;郑诗主观意图显露而激迫,不如陈诗来得自然深厚。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李大钊与陈独秀的儒学观同中有异、各具特色。同为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北李南陈"的儒学观呈现出"破与立""扬与弃"的思想倾向,而其儒学观之差异,则与自身的成长经历、个性特征、学养积淀等因素密切相关。出于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忧虑,对"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于儒学的高度关切。  相似文献   

18.
据陈氏几种宗谱相互印证,相传北宋阆中三陈的远祖经历过河南淮阳—河南颍川—浙江长兴—江西太和—湖南新化的迁徙。其直系先祖为定居湖南新化的陈万。其高祖陈翔授博州刺史未随祖父入湘,遂有"其先为博州人"之说;陈翔随王建护熹宗入蜀,遂为三陈直系入川始祖。  相似文献   

19.
《诗经》衬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术界对《诗经》衬字的研究处于零散、不系统的状态。本穷尽统计了《诗经》中的衬字,共有46个,使用1193次。《诗经》衬字的语音与诗歌体裁紧密相关,声类中以舌、喉音居多,韵部中阴声韵居主体地位,韵腹以[e][a]居多。《诗经》衬字是在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由于长期处于某种结构中,有些衬字的用法逐渐稳定而具有了某种词性,保存在后世的语言中。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芳 《沧州师专学报》2011,(2):27-29,114
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陈独秀在大革命前和大革命中的革命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主要包括:从开始的不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到承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从开始的不同意与国民党合作到同意建立民主联合战线;从坚持与国民党进行党外合作到选择党内合作。贯穿其中的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权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