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作为医学生完成在校教育后,以住院医师这一身份接受提升自身临床能力的系统化培训。本次研究探讨分析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眼底病教学过程中,运用CBL联合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成效,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较为系统、成熟和规范。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很多困难。本文纵观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结合我国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期间申请在职研究生学位的需求现状,健全和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文章结合当前国家对医疗改革的政策,通过制定相关调查问卷,对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申请在职研究生教育的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期间申请在职研究生学位的培养模式认同度比较高,并就调查结果分析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在职研究生教育对接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影像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承担着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的影像培训工作,我院医学影像科近几年应用多种教学新方法进行医学影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层教学有助于适应影像专业及非影像专业不同层次学习需求;PBL教学及CBL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使个体化教学成为可能;视频和微课教学是技术层面上的辅助教学;量化评分与动态监督保证培训的良好效果;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可以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规培医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自我国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来,各培训基地都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引导规培学员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师。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正确地处理问题,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员独立思考,将不同学科紧密联系,避免误诊、漏诊,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文章旨在探讨超声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为主治医师的笔者也参加了此项本不必要参加的项目。在与“90后”规培学员的朝夕相处中发现他们个性突出、优缺点参半,有别于“70后”、“80后”,必须因材施教才能培育出合格的住院医师。笔者结合自身经历有感而发,对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注意的事项提出建议。认为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教师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规范化最为重要,对学生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势在必行,关心、爱护学员,促进其身心健康需贯穿始终,期望通过全社会重视,将这项工作做好,造福百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对1导师制在儿童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方法:本次将48名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纳入研究对象,针对48名住院医师进行1对1导师制的培养,导师和学生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还加入了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及基于病例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每周讲座、教学查房、导师"手把手"教学实践操作以及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指导。1对1导师制的作用和效果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客观考试,以及住院医生对进入1对1导师制培训体系以来的主观感受等进行评价。结果:48名住院医师在培训前后两次考试结果显示,培训后的正确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5)。住院医师对1对1导师制的满意程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为90%,满意为10%。住院医师参加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核的成绩,理论合格率98%、实践合格率98%。结论:1对1导师制培养体系是儿童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培养出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能力都合格的住院医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不同课前准备时间和教师参与程度对TBL联合CBL教学法对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成果的影响。方法:以开放性胫骨骨折临床课程为教学内容,根据不同课前准备时间(1周或2周)及教师参与程度(全体学生课前集中布置教学任务或即时通信工具布置教学任务)将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四组,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充裕的课前准备时间(2周)可以明显提高住院医师的测试成绩、临床分析及团队合作能力,而教师课前准备参与方式对教学效果无明显影响。结论: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充裕的课前准备时间可以明显提高住院医师在TBL联CBL教学过程中的测试成绩、临床分析及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工作坊模式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级师资共59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对学员进行专科理论、病史采集分析、外科操作技能、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评价。结果:工作坊模式能提高学员们病史采集分析、外科操作技能和沟通的能力(P<0.05)。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学满意度较高。结论: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中应用工作坊教学法效果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研究网络微课堂在口腔住院医规培学员牙体牙髓科室轮转培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开发前景。方法:选择我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共52名,轮转牙体牙髓科室结束时采用问卷调查和考试考核等方法对牙体牙髓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按照大纲要求设置考核内容,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试、教学满意度。比较两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在牙体牙髓科轮转实习的效果。比较两种教学方法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应用网络微课堂方法理论考试平均分高于传统教学方法,前者通过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实践考试平均分和通过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住院医师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调查评分结果,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在牙体牙髓科轮转培训过程中结合网络微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培训学员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住院医师对教学过程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提升植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根据《植物学》课程的特点,结合云南地方特色和学生特点,对《植物学》教学方式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利用校园周边现有的植物资源,就地取材,应用于《植物学》实践教学和野外实习中。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听取指导教师现场讲解,拍摄照片,制作标本,查阅文献,制作PPT,进行小组汇报。在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这样不但节省了实习经费,每个小组还自发地制作、完成了精美的实习报告。最后进行综合评分,进行考核。如此既使同学们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文献检索、照片拍摄、PPT制作及图文编辑处理技能,还提高了自我展示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对《植物学》课程而言,通过教学改革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目标,改进了教学方式,提高了课程意识以及教学质量,达到了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2.
参与式教学改变了传统单向书本讲授的弊端,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本项工作基于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形式,采用"学生主体的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模式,从"提出任务;合作讨论;讲解分享;领悟整合;应用提升"五个环节进行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本文围绕高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分析探讨了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教学模式之间的呼应关系,提出教学内容问题是高职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汉语言文学兼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的是为乡村基础教育初中阶段培养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教师。本专业在业务学习方面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兼具音乐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基础教育初中语文和初中音乐教学的职业技能,以及教师的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声乐课作为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培养过程中应承担何种教学责任,以及应以何种教学模式来培养,是文章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教育界都是关注的热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常包含4个基本步骤:制作数字化的教学资料并上传网络;自主学习数字化的教学材料并练习;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和反馈。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园艺植物识别》这类教学内容多、教学难点多、实践性强的课程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施实践教学的研究方法与措施,通过“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开展,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思考、自我创新的习惯,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为该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颖 《教育教学论坛》2019,(27):250-251
思政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较大,而高职院校因其教学性质的特殊性,大部分师生把精力集中于专业学科,对思政教育并不重视。在此情况下,“思政课程”融入其他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在提高思政教育效率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对此,本文先分析了“思政课程”的基本情况,然后论证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探究了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流动是教师个体、高校组织基于各自可支配资源与理想需求进行协同博弈、联合决策的结果。高校教师流动的合理性是不同主体针对特定岗位人员变动的价值判断问题。主体最优化需求得到满足、组织内部各岗位上人尽其才、区域内人力资本得到最大化释放、高等教育行业的应有效能得到发挥分别是个体、组织、地区、行业评判高校教师流动合理的重要标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引才,需要在入选高校和非"双一流"高校的"零和博弈""合作共赢"间,在同质高校的"单打独斗""抱团取暖"间,在人才来源的"外引优先""内培为主"间,在既有人才的"择优而往""坚守情怀"间,在人才管理的"市场选择""政府调控"间做出多元统筹调和。  相似文献   

19.
王飞 《科教导刊》2019,(11):88-89
WANG Fei(School of Marxism,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01)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有20年教龄的教师,期望以己之能、尽己之力,为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教学方法、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形成了一些教学特色,同时也思考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此谈几点体会。1教学所感———以真情授真知、用真诚唤真信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