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南地区高等林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初步研究陈榆生,姬介南,张天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林业是农业之母。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农林教育是农业和教育这两个基础、两大战略重点的结合部,办好高等农林教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面向21世纪,高等农林教育如何积...  相似文献   

2.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现代农业科学和技术,需要依靠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尤其是高等农业专门人才.高等农林院校长期以来是我国培养农业高级人才的主要阵地,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农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为解决国家"三农"问题输送了大量人才,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形势不容乐观,高等农林院校的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农林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三难",即"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成为制约我国农林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新农科建设迫切需要高等农林教育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这些新变化对农林高校教师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由于农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速度和质量滞后于新农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在教师引进和培养环节能力考查不完备,师资队伍培养多方合作融合不足等原因,导致新农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短板。农林高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爱农情怀教育,高质量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强化产学研融合创新,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立德树人成效,为教育强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王强 《江苏高教》2008,(3):80-81
本文从高等农林教育生态化是培养"生态型人才"的重要前提、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生态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等两个方面,论述了高等农林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生态型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的关心支持下,全国56所高等农林院校的校长共同发起组织了“中国高等农林教育院校长联席会”,并于10月11日至13日在山东农业大学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来自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的有关领导,全国56所高等农林院校的校长及相关人员百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就高等农林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促进高等农林教育健康发展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充分的研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高等农林院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  相似文献   

6.
新农科建设是新时期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是新农科建设对高等农林院校提出的人才培养需求。为培养新农科建设所需的卓越农林人才,高等农林院校应开设一些能开阔大学生视野、启发思维、提升知识底蕴与内在修养、增强身心健康等通识课,如"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过开设该通识课,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茶及茶文化,领悟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科学地利用茶来促进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营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求知欲与创新能力,培养满足新农科需求的卓越农林人才。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而阐述了农业产业化对人才的需求,指出了进一步搞好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基本途径。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高等农林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通过梳理9所“双一流”建设农林高校发布的2019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学生就业区域、就业行业、平均薪酬、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等进行分析,了解9所农林高校本科生的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究新时代农林一流人才培养策略,提出通过增强主体意识,培养“一懂两爱”人才、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注重个性发展,推进人才分类培养三条途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农业信息化领域应用型IT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产业的特点是技术更新快,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实践应用能力要求非常高。与其他行业相此,应用型IT人才的培养对于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产业的快速发展及企业的要求,高等农林院校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期望能够寻找到更加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培养出优秀的农业信息化领域应用型IT人才。  相似文献   

10.
50年来,北京农学院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与首都现代化建设同步,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相适应。学校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明确了“立足北京,服务首都现代化,服务都市型郊区经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实现首都的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知识化提供有效的人才与智力支持”的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一、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的形成背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点、难点关键在农村、农业和农民。党的…  相似文献   

11.
高等农业院校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要适应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农业现代化所需的人才就成为21世纪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高等农业院校要从创新意识的增强、专业思想的强化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一、爱农教育的提出1、爱农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农民的需要。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不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就不可能保持稳定协调发展。农村不稳定,整个国家和社会就很难稳定。没有农业现代化,也就没有四化实现的希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因此,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农民,这是历史向农村学校提出来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等农林教育校(院)长联席会第四次会议于2004年7月10至11日在新疆农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47所农林、水产高校的代表102人参加了大会。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田勇泉就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启动和高等农林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了报告。他强调 ,在现实情况下 ,为解决高等农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农林高校学校要积极争取国家主渠道投入的增加 ,争取国家在奖学金和面向困难学生补助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 ,争取国家在农业重大科技项目中拿出一定的经费以加强农林高等教育 ,更好地为农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员培养。…  相似文献   

14.
王晓  赵红琼  高志涛  李斌 《大学教育》2023,(24):131-133+140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我国农林类高校肩负着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农业和畜牧业是新疆的支柱产业,发展好农业农村经济对于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农业大学是新疆农林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科技创新等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建强师资队伍、改革教育教学体系,铸牢校企合作“融通点”、畅通乡村振兴“保障线”、拓宽科教成果“应用面”,形成了“点、线、面”人才培养途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为新疆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和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要依靠科学技术和农业教育。但是,多年来农业科学教育不为人所重视,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所谓“农民种地几千年,没有科学也种田”。文化大革命的一场浩劫,更使全国农林教育频于崩溃。党的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部署第一项就明确规定:中央要办好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农业大学等几个重点的高级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高等农业院校,各省、市、自治区要根据农业区域规划办好一批农业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6.
面对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和农村城镇化,特别是北京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业以及高等农林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紧抓机遇,有所作为.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等农林院校在落实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过程中,以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领域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以此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推动"三农"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因此,研究新形势下的农林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体制,改  相似文献   

18.
高等农林院校要肩负起“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围绕“三农”发展建设搞教育,全方位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全局。我国高等农林院校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联动教育教学理念,经过引入发展、快速发展、创新发展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也面临一些发展困境,主要在顶层设计、育人体系、实践阵地、育人路径方面存在一些薄弱之处。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应认真总结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联动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厘清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基本遵循,从而有针对性地就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联动的顶层设计、育人导向、育人模式以及阵地建设方面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路径优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9.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比较系统的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高等农林院校从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考核以及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达到提高高等农林院校基础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是北京地区惟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从事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综合性学院。学院以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为主,为京郊培养各类高级职业技术与管理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服务郊区经济社会发展,学院成立了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北京农村实用技术服务中心、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专门的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充分利用学院师资、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全面参与郊区的现代化建设。农业职业教育在培养农业人才上所独具的基础性、适应性和可行性,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广应用农业技术、加大“三农”发展中科技含量的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