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通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严复翻译实践,其鲜明的修辞特性表明了严复“托译言志”的翻译目的。以《美术通诠》为研究对象,从修辞学家伯克的“认同”理论出发,借助哈里克的象征资源分类,探究严复为实现读者认同所做的努力可以发现:严复打通中西文论和引入中国道德观,与目标读者互动;运用同情认同和无意识认同,对原文进行节译;使用文言文体和华丽文风等翻译修辞策略,提升了译本的认同效果,扩大了译本的传播覆盖面。研究也为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建立译本认同提供借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带有受众意识,积极使用象征资源提高读者对译本的认同感;要意识到修辞的反作用力,要在忠实的基础上为译作增添修辞色彩。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09,(18):72-72
2009年8月初广东省工商局推出网络新闻发言人之后,全国其他省市也相继实施了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相似文献   

3.
张晓露 《报刊之友》2012,(11):114-115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刚刚起步之初到今的不断探索改革,在一步步地进行自我完善。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的喉舌和代言人,在应对突发事件,维持社会安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受众对于其形象的把握关系着新闻发言人工作的成败,于是媒介关于新闻发言人形象的建构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媒介在新闻发言人形象上的建构分析说明其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4.
从西方修辞学这一角度分析口译,口译中交际行为的交际目的或曰修辞目的得以合理解释,进而凸显了口译译员的修辞者身份。口译译员必须根据修辞情势和修辞情景、根据口译的修辞目的,采取具体口译方式顺利完成口译任务。  相似文献   

5.
电视现实以现实本身的面目出现,但它远不是社会现实,即便是与社会现实最接近的新闻现场直播,也是电视建构的结果。本文把这种经由电视建构的貌似真实的现实,称为"电视现实"。在电视现实的建构过程中,电视修辞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使电视世界成为"为我们的"的世界,而不是一个"自在"的世界。通过分隔与连接,凝缩与简化,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以及建立电视修辞幻象等多种修辞手段,所有参与电视活动的修辞主体共同完成了电视现实的建构,完成了以电视这种特殊形式把握世界、影响世界的过程。修辞学的视角,可以让我们从一个特定角度去接近电视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国际社会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件,而新闻媒体在各种事件中无论是对民众还是政府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时代中各种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国际、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有着无比强烈的探知欲。而此时,基层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组织一个地方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民心的重要手段。同时,基层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不但能够有效管理新闻发言人的言行举止,还能控制各个地区甚至是偏远的基层地方事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期待的新闻发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新闻发育人制度是一项好制度,但是好的制度还必须由称职的人来实施。否则就只能是空头文件。  相似文献   

8.
李剑桥 《新闻世界》2012,(5):165-166
网络新闻发言人自2009年出现以来,全国各级政府纷纷开始探索建立这一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是政府顺应时代趋势、提高执政能力的举措,也是加强政府网络舆论部门的有效方法。对于这一制度,许多专家学者都做了深入研究。本文对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希望能对这一制度的完善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闻发言人不是“孤身奋战”,他的背后应该有一个分工明确、通力协作、规范高效的团队。  相似文献   

10.
批评修辞,又称意识形态修辞批评、后现代主义修辞批评,是修辞批评的一种形式,强调透过修辞话语符号发现其背后的理想观念、价值观以及其中暗示的假设。批评修辞学大体分为两个领域:一是针对话语霸权进行批评的传统意识形态批评,二是针对日常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批评的自身批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的队伍日益壮大,但其素质却是参差不齐,且普遍缺乏媒介理念。虽然近几年对新闻发言人的素质培养被提到了显要的位置,但对新闻发言人媒介理念的研究成果却极少,且不够理论化、系统化。本文将从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角度,探析媒介理念的内涵、意义以及应当树立怎样的媒介理念。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传统新闻发言人在网络媒介上的延伸。和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相比,它能为政府取得舆论的主动权,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务实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但在制度和实践方面还都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3.
尹彦鑫 《新闻世界》2011,(7):293-294
本文从目前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实出发,分析记者与新闻发言人"往来"背后的动力及博弈方的力量制衡状况,并针对目前"信源弱势"、"互动机制缺失"及媒体记者"售票员"角色等问题,提出应建立改善现存不足的新机制——"公民自荐的互动信赖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视觉化时代,城市形象的媒介化呈现和影像表达成为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表现方式.在各大城市激烈竞争、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未来西安的城市发展也依赖于影像对城市形象的建构.文章以视觉修辞为方法论,以讲述西安的影视剧为文本,思考影视剧呈现了怎样的西安城市形象,并思考怎样才能通过影像建构一个更丰富多元的西安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5.
从公共关系学角度分析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关活动。它的发轫和发展源自政府公关的需求。本文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重要性以及在我国暂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从新的角度正确认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面目,并为其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华进  何纯 《当代传播》2007,(2):103-105
新闻叙事是面向受众的暗含劝服性特征的叙事,它通过"事"、"势"、"理"三大修辞资源"不着痕迹"地引导受众"本能"地接受事实真相,从而达到劝服的目的,也就能在达成健康、有效接受的基础上正确地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引发争议的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层出不穷,可见中国政府发言人的培养_T-作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案例,揭示出新闻发言制度困境的深层次制度原因和存在的重要作用,希望历次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的失误教训能最终推动我国新闻发言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惠东坡 《新闻爱好者》2011,(18):103-104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它包括事实层面、背景层面和意义层面。但是,无论是其事实层面、背景层面等"外部世界"还是其意义层面等"内部世界"都不是一种"给定的实在",而是由新闻媒介借助特定的语言符号建构起来的"象征现实"。  相似文献   

19.
新闻发言人同样面临知情权不足的问题,因此从根本上来讲,应大力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