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兴观群怨”是孔子论《诗》的名言,“群”是其中的核心,群,君也。君子是孔子培养人才的标准,君子之道也是那个社会防范未然最根本性的措施。而作为君子也就有了一生也做不完的事情,通过完善自我并最终完善社会。孔子的弟子继承了这一传统。  相似文献   

2.
何捷 《阅读》2024,(Z2):24-29
<正>曲阜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曲阜作为至圣先师孔子的诞生地一直备受瞩目,被称为“圣人之乡”。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传说有弟子三千人。他提出的“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晚年还修订“六经”,注重对教材的选择和运用。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成《论语》一书。  相似文献   

3.
“因材施教”原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一。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界关于孔子这一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孔子对冉有、子路、子贡、高柴、曾参等弟子的教育上,很少涉及到孔子对子张、子夏的教育。本文就孔子对子张和子夏的教育,看他是如何具体运用因材施教这一原则的。子张,姓颛孙名师,春秋末年陈国(今河南)人。《史记》载: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人。《史记》载: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子张、子夏都是孔子晚年亲自教授的门徒,也是孔子的得意学生。他们两人在性格、气质、学业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特长。子张仪表堂堂,才貌过人,为人雍容大度,讲究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卷 2《分论·三礼》中言 :“‘三礼’的名称 ,比较地发生得很迟 ,从前并没有。东汉末 ,郑玄注《周礼》、《仪礼》、《礼记》 ,才合称‘三礼’。”我们以为梁启超这一看法有误 ,主要依据有 :第一 ,《后汉书·马融传》曰 :“融才高博洽 ,为世通儒” ,“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 ,可见马融就曾注“三礼”。第二 ,郑玄本为经学大师 ,但其学授自诸人 ,他曾为马融弟子 ,并从马融学习《周官经》。据《后汉书·马融传》曰 :“北海郑玄…  相似文献   

5.
<正>《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及思想的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值得注意的是,《论语》中"君子"一词从开篇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到末篇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竟然出现一百多次,为世人构建了一个蕴含丰富的"君子人格"形象。这一形象不仅是孔子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载体,而且还是他毕生以求的人格美学理想的外化,  相似文献   

6.
《论语·公冶长第五》第十九章:“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税,何如其知也。”孔子为何言臧文仲不知? 臧文仲是鲁公子 的曾孙,即臧孙辰。他曾在鲁庄公、鲁闵公、鲁僖公、鲁文公期间做鲁国大夫。《孔子家语》载:“臧文仲世为鲁之守蔡大夫。”文中“蔡”是大龟的名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曰:“臧文仲自邾使告臧贾,且致大蔡焉。”杜预注:“大蔡,大龟。一云龟出蔡地,因以为名。”孔颖达在为《左传》作疏时引《孔子家语》说:“漆雕平对孔子云:臧氏有守龟,其名曰蔡。”臧文仲守蔡,替“蔡”盖了一间屋,而且“山节藻 ”。从《…  相似文献   

7.
学生称"弟子",即认老师为"父兄"。《论语》中"先生"、"父兄"各二见,注家多将"先生"注为"父母"、"父兄"、"长者"而不作"老师"解;二见"父兄"一指孔子,一指子路,而两人均无父兄在世。笔者认为《论语》中"先生"、"父兄"均指老师。  相似文献   

8.
《孔子家语》对于“学”思想有着相对系统的阐述。孔子认为学习有助于个人成才和社会教化;学习的内容包括六经为首的文献研读、礼乐为主的“六艺”实践、道义为先的战争策略、德治天下的“明王之道”;学习的方法涵盖好学勤思、过而能改、得而行之和择善而从四个方面。通过对比,《孔子家语》“学”思想与《论语》中的孔子“学”思想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9.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年龄特征与教育的关系问题上,他的论述是十分宝贵的,把它看做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嚆失,並不过分。孔子说: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篇》) “戒之在得”的“得”,历代注释家都训为“贪得”,  相似文献   

10.
将《论语》中“子不语怪力乱神”句,解释为“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是错误的。应是“子不语,怪力乱神。”意谓“孔子不说话了,唯恐用力分散影响精神集中。”  相似文献   

11.
从古到今,对《九章》"陵阳"的解释,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说法,即:动词说、地名说、未详说和大波说。从目前情况看,四种说法中,地名说和大波说是学界认知的主流,而大波说的说服力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太极拳运动的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种,注重在演练中精、气、神与动作协调一致。从理解内涵、把握特点、形神兼备的角度对太极拳精、气、神的外现与修炼进行阐释,并分别就太极拳对精、气、神的内炼功效进行研究,最后指出太极拳运动精、气、神的内炼与外现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4.
《源氏物语》中的第12卷《须磨》,是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是写得跌宕有致的最精彩的部分,充分体现了日本平安时代王朝学的特征和最基本的艺术特色,贯穿着日本学独特的“物哀”美学理念,历来被源学研究界公认为全书的压卷之作。  相似文献   

15.
“总督河道”是我国明代中央政府派出的专门为疏浚、开凿、治理河道的钦差大臣,故亦称总督河道大臣,其原官位、官阶不变,遇事方派遣,事毕回京复命,为非常设之官员。“河道总督”则是我国清代始设的掌管黄河、运河、永定等河,堤防疏浚、治理事务的专职官员,官阶与掌管行省的总督相同,为正二品,加尚书或都御使衔者为从一品。  相似文献   

16.
<庄子>是哲思和文心的结晶,"物化"是渡入<庄子>的要津.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至今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兼爱"的伦理涵义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感情层次和利益层次。感情层次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普遍地爱;利益层次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博爱"是基督教教义中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彼此相爱,爱一切人。"兼爱"与"博爱"有两点是相通的:一是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相爱:二是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你爱别人,别人就会加倍地爱你。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人性基础与基督教是相同的,因此把它作为构建现代社会普遍伦理的文化资源,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同出一辙的syllepsis和zeugma形式相似,本质上却有着极大区别。两种辞格中词语搭配的变异现象实则是对"合作原则"中关系准则和质量准则的违反,使行文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9.
电影《阿凡达》讲述了潘多拉星球上的居民奋起反抗人类的侵略,完成其生存环境及权利的救赎.而《独立日》讲述了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成功抵制了外星人的毁灭性入侵.对两部影片的历史背景的故事进行对比,进而比较了两部影片在救赎意识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故事新编》和郭沫若的《豕蹄》是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中两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集,通过对两者的创作观念、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的比较分析,可以从中探寻到鲁迅和郭沫若这两位新文学大师在历史小说创作上的个性和共性,以及他们在推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实现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