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英语委婉语的表达手法。作者共归纳了九种表达法即暗喻、类比、替代、省略、缩略、降格陈述、迂回、含糊其辞、变通表达、并一一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地使用委婉语可以避免给他人的情感造成伤害,给他人带来不快,是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英语委婉语有自己的特征和构成手法,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与实现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语言交往中运用极为广泛,有些具有足够活力的委婉语早已成为全社会通用的交际手段。本文阐述英语委婉语的“避讳”、“礼貌”及“掩饰”等三种主要交际功能与实现这些功能的多种手法。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在英语中使用的历史颇为悠久,使用面积广,它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古已有之,于今更甚,在当代社会里,委婉语使用越来越频繁,如何正确理解和恰当应用委婉语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是语言禁忌的产物。人们出于对神灵、尊者的敬畏和对不吉不洁不雅事物的嫌恶等原因 ,把表达这类事物的词语当成必须避讳而不宜直言的 ,这就是语言禁忌。但人们在交际中又常要提及这些须要加以避讳的词语 ,于是就采用拐弯抹角、含蓄委婉的方式 ,换用比较隐晦却动听的词语加以曲折表述 ,语言学上把被避讳的词语称为“禁忌语” ,把用来替代禁忌语的词语称为“委婉语”。汉语中 ,涉及死亡、凶险事物、排泄、性和性器官、生理缺陷以及人格批评、否定评价等 ,有许多相应的委婉语。例如“死” ,有人曾列举出 1 30多条委婉语 :“牺牲、捐躯、…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为了使交谈双方感到愉悦,人们常常运用委婉语来代替那些令人产生不愉快联想的词语,从而帮助谈话者克服谈论某事物时的心理障碍,使交际更趋成功,因此研究英语委婉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结合实际商务活动中委婉语的应用,分析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表达方法以及应用,阐述委婉语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语用功能,指出正确有效地使用委婉语能使商务交际更准确、更灵活、更礼貌、更生动。  相似文献   

8.
通过语义分析可以认定英汉职业委婉语含有一个指称人的语素或名词作委婉标记.英汉职业委婉语的委婉标记从专业技术、职务、品位和性别等四个维度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共性特征,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李瑜 《黄山学院学报》2004,6(5):106-107
掌握委婉语的定义,了解委婉语的来源,说明委婉语使用的普遍性,认识运用委婉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英语委婉语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委婉语是用温和、含糊和迂回的用语进行表述的一种手段。它表意形象,耐人玩味,益于调节人际关系。委婉语可分为肯定与否定两类。使用它贵在于巧妙、得体。  相似文献   

11.
<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其重在挖掘<春秋>的微言大义,它在儒学中,属于偏重于外王的政治学说.在对<春秋>的注解中,它宣扬儒家思想,强调以尊王为核心的大一统.严君臣上下之分,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提供了思想武器,并总结出了"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中国讳"的"四讳理论".  相似文献   

12.
论孔子<<春秋>>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笔法是研究《春秋》以及我国古代史籍、史学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前代学者论著不少,但都过于专精而割裂穿凿。今从《春秋》编写实际看,所谓《春秋》笔法是在继承先前史家笔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以史事、文辞、史家思想完美统一为根本准则的笔法。  相似文献   

13.
"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两者之矛盾即王国维难题之所在,此问题对区域文化研究者有启发意义,并可在当前地方文化研究中利用"佛教四句破"扩充和丰富这种对立格局.纪晓岚谓<春秋集义>作者李明复"始末无考",乃失察之言.查<春秋集义>序跋、<合川县志>、<读史方舆纪要>等书,可以初步判定李明复籍贯乃今重庆市合川区合阳镇濮湖村.文章据此排除了李氏为陕西合阳人、山西安泽人、浙江天台人的几种说法并说明了诸误说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春秋纬》对《春秋》经的阐释,主要集中在释成书、释星象灾异、析义理和疏经义四个方面,其间所存留的资料,可与《春秋》三传相补充,是汉代《春秋》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主人公林黛玉所作。许渊冲所提倡的“三美”本体论是诗歌翻译的重要理论。文章运用诗歌翻译中的“三美”本体论对杨完益与戴乃迭夫妇、大卫·霍克斯《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两种英译文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6.
作为乌江流域的原始戏剧剧种,酉阳阳戏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形成了众多的戏剧角色、固定的表演场所、完整的表演程序、独特的阳戏道具、丰富的戏剧剧目、优美的戏剧音乐和灵巧的戏剧动作,构成了传统民间戏剧拥有的基本元素。但是当下阳戏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民间戏剧班子数量减少,传统剧种数目锐减,戏剧表演机会降低,酉阳阳戏陷入严峻的传承现状,优秀的民间艺术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面对迅猛的文化冲击所带来的文化传承困境,需要社会转变保护观念,树立全民保护的意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完善的文化保护体系,借助官方及民间社会力量对酉阳阳戏进行有效合理的保护,寻找到酉阳阳戏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7.
乐府《杨叛儿》本为南朝民歌,经过文人改创,面貌发生变化,其中李白乐府《杨叛儿》尤为典型。在意象、表现手法和语言方面都体现出较强的继承性,同时对原作的主题、人物和环境进行了改变,通过这些创造,提升了原作的艺术品位,使之经典化。追寻这一过程,不无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本地县志以及当时文人零散的记录勾勒出鲜为人知的顺德历史学家仇巨川的生平和学术经历,为后人品读《羊城古钞》和了解作者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9.
从杨朔散文的文本建构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特定时代权力关系的本质,还可以发现国家意志是怎样扭曲了包括作家在内的社会成员的生活观点,使传统的价值观造成断裂,在文化创造中造成了混乱,而同时也使作家的创作在单纯化、简单化的写作中出现了复杂情况。杨朔散文题材涉及智,劳关系问题,它反映了在一个以阶级划线的社会里,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关系倒置,从而出现知识分子传统精神被改写的情形。杨朔“诗化散文”的代表作《荔枝蜜》,就是一个值得重新分析的个案。从这个作品里可以看出当代作家所遭遇的写作困境,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遗留在革命知识分子杨朔身上的仁爱精神,是如何在革命文化语境里被曲折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又为何产生了作者意料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11年6月22日,云南省与保山市的社科专家、学者聚集一堂,首次在杨善洲书记的家乡——保山市施甸县召开“杨善洲精神研讨会”,与会者对杨善洲精神的提出与形成、杨善洲精神的内涵及特征、杨善洲精神的时代价值等主要问题进行研讨,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梳理与会专家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几个问题,以期使杨善洲精神的研究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