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瑟夫·考曼亚克(Yusef Komunyakaa)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非裔诗人,同时也是出色的爵士乐评论家。本文主要结合考曼亚克具体的诗歌作品,分析爵士乐的音乐形式以及精神内涵在其诗歌中的体现,从而探讨爵士乐对诗人创作及其创作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爵士乐首次传入中国上海是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爵士乐传入中国的上海,从此开启了爵士乐的中国旅程.爵士乐作为现代音乐中审美性较强的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爵士乐的相关理论概述,然后进一步分析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从而展望爵士乐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爵士乐诞生在19世纪末的美国,其节奏性强,深受人民的喜爱。随着爵士乐的广泛传播和音乐多元化的发展,现时代出现了大量的爵士改编曲。作曲家们运用爵士的节奏、调式、和声和乐器编排来改编流行歌曲,创造出了诸多爵士新作品。本文将从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入手,以爵士钢琴版《月亮代表我的心》为例,对爵士乐技法对改编流行音乐的影响进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路上》(On the Road)是凯鲁亚克(Jack Kerouac)最重要的作品,它堪称是“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小说出现了多次对爵士乐的描写。本文将从爵士乐的角度出发,结合爵士乐这一黑人音乐反映的音乐文化现象和它的特点来讨论战后“垮掉的一代”的精神状态以及小说《在路上》中人物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5.
《蓝色狂想曲》是格什温(1898-1937)的作品,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格什温用其罕见的旋律创作能力,给世人展示了一副有灵魂的画面,是爵士乐作品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爵士乐>将音乐运用在小说创作中,作为.历史三部曲'的第二部,它对<宠儿>有明显的继承性.本文着重探讨小说文本与爵士乐和<宠儿>的互文性,以及采用这种互文手法对理解小说人物、揭示主题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作家菲兹杰拉德在他的优秀作品<伟大的盖茨比>中,成功地运用了双重主人翁的写作手法,将自已的经历和人格中的个性部分融入作品之中.阐述了当时美国青年的共同心态和他个人对世界的看法,生动地再现了美国爵士乐时代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边霞 《早期教育》2002,(11):31-34
活动六:男人和女人的爱 活动目标 1.欣赏夏加尔<生日>等作品,感受其画作中夸张、变形等艺术特点,了解好的绘画既可以写实,也可以凭借想象. 2.观看<百老汇的爵士乐>等抽象作品,初步知道抽象画这一绘画形式.  相似文献   

9.
<爵士乐>一部激情四溢,充满诱惑的小说,引起了西方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国内研究尚少.本文通过用德里达的踪迹、裂缝和置换等概念来解读<爵士乐>,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黑人群体对自我本原的追寻以及如何弥合因为在白人主流文化中"失根"所造成的裂缝,并且最终重塑人格走向幸福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齐佳敏 《文教资料》2009,(23):29-32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二十世纪的著名小说,而其创作时间恰好与美国音乐的重要转变时期相吻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摇滚乐初现萌芽,同时,爵士乐--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象征却逐渐走向没落,这意味着时代精神的转换.而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多次对爵士音乐进行贬批.我们可以从小说中深深地感受到他对颓废的爵士乐的厌恶,以及对代表反叛、激进的摇滚精神的强烈呼声.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来自于大洋彼岸的爵士乐首次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以美丽而又婉约的大上海为起点,爵士乐开始了在中国漫长的传播之旅。爵士乐流入中国的几十年以来,对我国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又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之下,与中国本土的审美特点进行了民族化的融合。本文首先对从爵士乐的起源与特点两方面介绍爵士乐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之上,分析爵士乐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冲击与融合,旨在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爵士乐》从爵士乐多种乐器的即兴演奏和演奏方式的即兴变化两个方面体现叙述声音的多重性和叙述方式的多变性,全面系统地阐释着小说的爵士乐式即兴叙述特征。《爵士乐》成为反映美国黑人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的一曲爵士乐演奏。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喜欢的作家名单中,有一个是日本的村上春树。村上年轻的时候,开了一家爵士乐酒吧。所有熟悉村上作品的人都会发觉:他每一本书里面都会对音乐做一些自己的解读,把自己喜欢的音乐家、作品推荐给大家。他是对音乐研究挺深的一个人。酒吧有时候没人,怎么办呢?偷偷写小说。到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爵士乐诞生于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成长并兴盛于纽约,但它的命脉却在西非.自17世纪中叶以后,大批从西方被贩卖到北美的黑奴把他们的传统音乐和北美清教徒的歌唱相结合,同时保留了自身的鲜明特色,成为了爵士乐形成的源头.本文通过历史记载、非洲黑人音乐的特点分析以及爵士乐的诞生背景进行梳理,以阐明20世纪初爵士乐的诞生与17世纪初非洲黑人音乐之间有着不可忽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爵士乐是美国音乐文化对于世界的一份厚礼,20世纪30年代是爵士乐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摇摆乐开始成为爵士乐最流行的一种音乐形式。摇摆乐的节奏是爵士乐最重要的音乐特征之一,这也使得摇摆乐成为爵士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30年代"摇摆乐之王"班尼·古德曼开创了摇摆乐时代。从那时开始,爵士乐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听众,超越了种族,成为美国各个阶层、各个种族共同接收的音乐形式。摇摆乐取代了以往的新奥尔良爵士乐,成为新的爵士乐音乐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爵士乐从此成为了美国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乃至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人们知道爵士乐常常是从30年代的摇摆乐中得来的印象。本文就对摇摆乐的风格特征做出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研 《华章》2011,(29)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在小说人物的塑造方面,菲茨杰拉德对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无疑是这部小说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本文通过对小说中颜色、事物等基调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分析,展示出人们在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等方面在现实生活中的冲突.通过对这种冲突的必然性和毁灭性象征意义的分析,展示出作者对其所处的浮躁的“爵士乐时代”的深刻鞭挞和对美国梦的遥不可及的辛辣讽刺.  相似文献   

17.
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年-1990年),是20世纪一个伟大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创作一方面吸取了古典音乐的精华,一方面又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融入当时的流行音乐,形成自己的独特创作风格,音乐剧《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本文试图以20世纪50年代美国爵士乐因素在音乐剧中的使用作为切入点,在音乐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作品中爵士乐因素的特征展开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理解伯恩斯坦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8.
浅析爵士乐和声技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爵士乐是一种全新的音乐体系, 它和音乐理论有着密切联系, 而和声技法又是音乐理论中最重要的部份, 爵士乐有其独特风格与特点。以和声语言为例, 归纳了爵士乐的和声技法的几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波吉与月丝》是一部全部由黑人演出的《卡门》式的作品,反映了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颁鲶鱼港的贫民生活,剧中音乐以爵士乐为主,还引进了黑人的灵歌,旋律悦耳动听;《波吉与贝丝》是继《蓝色狂想曲》之后,进一步成功地运用和发挥了爵士乐的特点,成为采用美国黑人民间音乐风格创作的又一优秀范例。  相似文献   

20.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充满浓郁现实主义气息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美国20世纪“爵士乐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敲响了“美国梦”的丧钟。从化的角度,对美国梦的由来、演变及破灭的原因进行解读,以期能从宏观上对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