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谢鸿昆 《科学学研究》2007,25(4):628-633
要理解近代科学的生发和近代社会的到来,就要认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理性方法,包括论辩推理、辩证法和证明推理。这些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论证基督教信仰,集中体现了中世纪精神的理性方面,是沟通基督教的中世纪和科学的近代的精神桥梁,为近代科学确立起理性标准和活动准则,并在揭示了自身和理性的局限的同时,促使理性转向自然,为近代科学找到了真正的研究领域,为中世纪通向近代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并非黑暗,中世纪的科学与宗教也并非截然冲突,而是有着复杂的关系和深刻的相通之处。中世纪的自然哲学与神学相互渗透和影响:一方面,自然哲学家们可以一般地援引上帝的绝对能力,超出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来分析问题;另一方面,对《圣经》以及其他神学著作的评注需要大量运用自然哲学知识,中世纪晚期自然哲学和数学的概念与技巧被大量运用于与创世无关的神学问题。基督教与近代科学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这为近代科学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近代科学赖以生发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近代经验信念"只有在具有经验确定性的个别感性物中才能认识一般性的自然秩序.这一信念是在"基督教的中世纪"确立起来的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从未否定个别感性物的存在及感觉经验的确定性,而且他们始终力图依据感觉经验和个别感性物确证其教义和信仰,最终使理性从宗教信仰转向经验个别物.同时,神学家们还为经验信念的确立提供了宗教根据、奠定了哲学基础.在这整个过程中,基督教信仰始终发挥着根本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建立 《中国科技信息》2007,1(9):213-214,217
人是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以自然之人为基础的古代自然观,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本质,形成了与人无涉的整体自然观。中世纪把自然和人看成是神的产物,形成了与人相分离的神学自然观。近代机械自然观从抽象的理性之人出发,是一种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抽象自然观。以实践人学为基础的辩证自然观,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褚秋雯 《科教文汇》2012,(13):99-100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处于愚昧和黑暗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基督教成为了西欧封建社会唯一的精神支柱,而随着西欧科学的衰落,科学逐渐为神学奴役。与此同时阿拉伯人却在吸收希腊古典和东方各国先进科学文化的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创造了自己的科学文明,在阿拉伯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实用科学也得到了不断发展,为世界科学的继往开来起到了纽带作用,而且也在科学技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也为近代科学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基础,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就中世纪时期阿拉伯的科学文化成就的兴起发展以及对近代科学所产生的影响做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6.
再读尼采     
自苏格拉底的“自知自己无知”和“把生命视为死之准备状态”之后 ,代表生命意志力的古希腊悲剧精神消逝了 ,继而出现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和近代的理性主义 ,人的本能、意志力和创造力丧失殆尽。 1 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思想家尼采以其“重新估价一切价值”和“超人”打碎了统治欧洲近两千年腐朽的道德文化 ,开始了继文艺复兴和法国启蒙运动之后对上帝的第三次征伐  相似文献   

7.
正中世纪出现的新型地图处于教会统治的中世纪,神学世界就是现实世界,所以人们在绘制地图时,并不是依据地理信息绘制,大半是凭教义和想象画出。当时最流行的一种古地图是T-O地图,先画一个圆,圆的中心摆上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这是O,上方半圆是伊甸园所在地——东方,左下方和右下方分别是欧洲与非洲,以尼罗河、顿河和地中海三大水系为分界,这就是T形,组成了一幅"上东右南"的基督教神学世界。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讨论了中世纪自然哲学的含义、内容、文献类型、推理方式、与神学的相互影响和与现实的关系等等,着重强调了中世纪自然哲学的思维风格与近代科学的不同,从而揭示其本质特征,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世纪的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9.
以往学界在论及基督教与科学之间关系时,尽管大多持批判性立场和否定性观点,但事实上除了起消极阻碍作用的一面以外,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生成、发展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一面。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基督教与科学在自然观上存在着学理的一致性;二是基督教对古希腊哲学的存续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为科学生成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助力。  相似文献   

10.
以往学界在论及基督教与科学之间关系时,尽管大多持批判性立场和否定性观点,但事实上除了起消极阻碍作用的一面以外,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生成、发展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一面.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基督教与科学在自然观上存在着学理的一致性;二是基督教对古希腊哲学的存续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为科学生成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助力.  相似文献   

1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科学精神发展的历史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科学学研究》2007,25(4):619-622
科学精神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属性,不是自然科学的专利。这可以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链条得到证明。在古希腊,自然哲学研究诞生了科学精神,逻辑和理性由此产生。从文艺复兴时代起,人文社会学科研究中的现代科学精神逐渐形成。进入现代,在科学与人文的互动中现代科学精神成为人文社会学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理性对人的文化存在具有无限广义的本体意义。理性是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文化精神。理性是历史的存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是从本体理性生发而来,并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时期发挥主导作用。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中,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对应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科学和人文的矛盾、冲突是现代文化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人们对理性片面、狭隘的理解导致严重的文化后果。当代文化大厦应该以广义的本体理性为根基,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强调确立统一的情报学哲学基础必要性的基础上,回顾了现有国内对于情报学哲学基础的主要观点,归纳为科学哲学观点、信息哲学观点、批判现实主义哲学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以及其他哲学观点。我们认为尽管每一种观点都能在某一方面解释情报学的本质,但建立统一的情报学哲学基础,非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莫属。  相似文献   

14.
“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中国传统哲学四大主体思想,是中国人在五千多年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国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最全面、最集中的概括,其哲学思想根据,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是中国传统哲学.现阶段我们谈中国模式,其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对其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政治哲学作为一种由科学实践升华而来的意识理论,先后经过了自然经验主义阶段,内在先验主义阶段与客观绝对主义等阶段的锤炼。作为一种主体哲学,不言而喻的是,政治哲学本身仍然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局限性,同样的,任何一种意识理论都必然会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陷于因其自身的完善性等所带来的固有的,停滞于某个阶段内的困境。从被政治哲学奉为圭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的可法良规入手,对政治哲学的困境进行了历史与现实的解构,并对政治哲学现阶段的迷思与困境命题进行了解析与超越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从现实出发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必然要求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当代性问题,它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两重性,提升哲学高度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科学研究范式的内在路径。创新研究范式应注意把握哲学思想体系和叙述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叙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切近把握与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创新须始终围绕这一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7.
将哲学冠以科学或实践之名也许是不合适的,哲学的概念具有最大和最普遍意义,一切哲学的结论只是逻辑的或思维的结论,因而一切哲学都只具有信仰主义的意义;哲学间的对立只是理论或信仰范围内不同观点或不同观念之间的斗争,哲学间的批判也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都是对概念的争论,在科学与实践上都不可能有最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传统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既坚持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同时又着眼于时代性和现实性。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马尔库塞和威廉斯分别从生产方式、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视角对技术进行阐释,揭示了技术本质的多重意蕴,透射出人在实现其本质过程中的现实境遇,凸显出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传统为人类解放所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